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爱车有道 > 1.驾车技术

1.驾车技术

起步及换档技术要领

1.平稳起步温和升档:当没开空调制冷时,半联动离合微带油门起步,缓慢地微加油门将转速升至2000~2200转时,踩下离合踏板迅速换入2档后立即松开离合器,非常平顺(平顺得不跟油门也不会挫车);以同样的方法换3、4、5档。

2.快速起步与提速:一档起步当离合器踏板完全松开后,较快较猛地踩下油门,迅速将转速升至3000~3500转;松开油门同时迅速踩下离合器踏板,快速将档位拉入二档;快速松开离合器的同时(甚至提前0.5秒,以弥补电子油门的迟滞性)将油门较猛地踩下,当转速升至3000转时,在以同样方法换3、4、5档。

3.重载换档:开空调制冷且设定温度与车内外温度差10度以上时(制热没影响),或满载负重时,或上坡时,想要较快地起步与提速,就必须参照上述方法在2500~3500转换档。

至于究竟是2500~3500转内的多少转换档最平顺,关键要看你踩油门的强弱快慢程度:油门快而猛,就须3000转及以上换档;油门较慢而温,就2500转多点换档,你只需多摸索几次即可搞定了。

这是因为换档离合平顺结合的转速约在1700转左右,当快速提速后车体获得的惯性动能尚不足,因而在松开油门换档之际,车体立即失却动力牵引,使得转速跌落较快,若此前的转速不够高,则换档后离合器松开时就会因主动摩擦片转速低于从动片转速而发生挫车。而当缓慢提速后,车体惯性动能已经较具备,换档后转速下降少,就不需要此前较高的转速。

当然,你若想提速更快,则要在3500~4500转换2、3、4、5档了。

请记住:一档起步以后较猛加油,是在离合器完全松开后进行的!

如此操作不仅能将宝来的优良加速性与操控性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较有效地自动清除积碳,从而省去了因经常在市区行驶而需要定期做积碳清除“手术”的麻烦!

至于油耗,当以60~90km/h跑10公里以上后,会降低在7.5~8左右。冷车时的油耗是很高的,所以每次用车应当在10公里以上。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操作是否费离合、费油、磨损大?是否适合新手学习?

不!应当在新手时就学会并逐渐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从一开始就摒弃我国一些老司机的“温柔”驾车陋习。

高转速快离快合换档,远比低转速半联动换档更有利于减少离合器的磨损,从而能更明显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高转速换档能使车在最适宜的扭矩动力下运行(反之,低转速提前换档使得拖档超荷运行,燃烧不完全,磨损更大),且能减少和自动清楚积碳,从而让车轻松运转,所以对发动机及整车磨损更小;

高转速换档,能使缸内燃烧更完全,做功更有用,因而更能节省燃油——当然,换档的瞬间油耗是高点儿,但很快即会下降。

所以,对宝来、奥迪、宝马等配置高速电喷发动机的车来说,高转速换档并保持中高转速正常行驶,是最佳最爱车的操控方式!

换档注意事项1、启动时:冷机情况下决不能让发动机高速运转,无论是空档还是挂入档位。所以特别是在冬天,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要以不高于40公里的速度行驶。等水温上来之后你再“飚车”。

2、倒车时:只有在汽车静止时才可以切入倒档。

3、1档的使用:在第1档行驶时应当只行驶一辆汽车的距离。但遇上超级堵车跟车时,应该换回1档爬行。

4、换档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换档手法,形成习惯,应当干净利索,不可拖泥带水。

5、行驶时:行驶过程中手不要搭在变速杆手柄上。

6、踩离合:要努力做到平稳换档,因为POLO的离合较长,所以要放离合时要平稳,即“在发动机运转时应将离合器完全踩下并稍做等候,以避免换档时发出躁音”。另外新手一定要练好“上坡起步”神功,否则建议不要上路,因为目前中国的道路还真没有多少平坦的,如果你一时疏忽,就会发生溜车事件。

7、磨合期:在车辆磨合期内要避免发动机高转速运转,一般认为不能超过4000转。

超车技术完美超车有三个技巧,开车上路超车是常事儿,但它却是驾驶技术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难点。首先,超车应减挡提速。人们通常会这样理解,高挡位速度较快,所以在超车途中升上一挡。事实上,车辆的前进是靠引擎所发挥的扭力来实现的,高挡位扭力较小,油门反应迟滞,加速反而比较迟钝。汽车在超车时应该减一挡,然后加油门全速超车,虽然此时发动机转速高了一点,噪音大了一点,可超车的距离短了,超车所需的时间短了。如果是自动挡车,此时只需将油门踩到底,变速器便会降低一挡,以提供足够的扭力减挡。

其次,不少新手超车时只会观察前面车辆的情况,看到前车无超车的动向,就立刻变线超车,根本不顾后方车辆情况如何。事实上,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很容易令正在超车的后车与自己发生追尾事故。司机在超车时除了确认前方可以超车外,更需要确认后车有无超车行为,并提前打开转向灯,超完车并线时,还要注意驶过必要的安全距离后,再回到行车道,以防止擦剐被超的车辆。”

最后,超车时还需要把握好超车时机,做到准确判断,尤其是在一些较窄又是双向行驶的道路上,若在超车过程中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性时,则不应超车。在起伏道路及山区道路行驶,遇有坡顶的地方,由于坡顶的阻挡,使我们看不见对面有无来车,成为视觉盲区,此时不应超车,以免对面来车发生碰撞。

特殊路段的驾驶硬石路:汽车在硬石路面行驶弹动异常厉害,绝对是对汽车悬挂系统最苛刻的考验。驶入时要严格控制车速,并注意路面状况,尽量绕过路面中较大的尖利石块。时速最好不超过20公里,除了照顾车上人员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保护轮胎,切记慢行为上。

泥泞雨天过后,乡村的土路会变得松软泥泞,车速及方向控制不好,会发生甩尾。起步时轮胎会打滑,如果土层太厚,势必会越陷越深。

判断在泥泞路能否通过的简单办法:看有没有汽车通过的胎迹,有胎迹就说明有汽车行驶过,胎迹越新说明前车通过的时间距现在越近。根据胎迹的大小、宽窄还可以判断出是何种汽车,对比自己的汽车,底盘的高低,功率大小,汽车重量的差异,判断能否顺利行驶过去。

在泥泞道路行驶的技巧是,如果泥比较厚,下面路基较硬的话,阻碍力不是很大,可以挂二挡,但车速不能太快,进入泥泞道路中间切记不要停车或换挡,因为在泥泞中轮胎表面与泥土的接触面相对比较大,阻力也相应增加,一旦驱动力减弱停下来,就再也无法继续前进了。

在行驶时还要注意把握好行驶方向,直行穿过。否则车轮斜向前进,阻力增大,容易打滑甩尾。

隧道不管隧道中照明的亮度怎样,一定要开启大灯通过,这样做不只是让你看清路面,同时也让后方车辆能准确地辨别你的位置。如果对隧道路线并不熟悉,那么,切记放慢速度,仔细看清地上的标线和反光标志,跟着前车的尾灯走,以免走到对方车道,发生危险。

土路在土路上行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车速。土路上坑洼、碎石等障碍物较多,行驶速度不能过高,否则汽车震动加剧,不仅造成车辆传动系、行驶系等机件损坏,而且直接威胁行车安全。特别是雨天在有积水和泥泞的路段行车,更要稳住油门。控制车速,用中低挡位变速和紧急制动,即使减速也要靠减小油门来控制。

2、选择路面。路面上有坑洼、乱石时,应考虑到车辆的离地间隙,转动方向盘小心避让。在通过松软、泥泞、积水路段时,应特别谨慎,必要时应先下车观察,当判明车轮确实不会陷入泥土中时,方可挂低挡缓缓通过。新开通的土路,若路面有车辙,应尽量沿着车辙行驶,不可盲目冒险。

3、中低挡位下坡。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在下坡时都应选择中低挡位,减小油门缓缓下坡,而不得空挡溜坡。因为土路上坑洼、乱石较多,情况复杂,下坡途中常需制动减速来避让,特别是有些土路下坡途中有急弯,若空挡溜坡,制动时极易造成车辆跑偏、横甩甚至翻车的重大事故。

4、安全会车。行车中不要与前车跟得太近,以免晴天前车扬起的灰尘或雨天溅起的泥水遮挡视线。遇到会车时,应注意观察路面,特别是大雨中不要太靠近路肩,以防车辆侧滑产生事故。

5、防侧滑。当前轮侧滑时,应稳住油门,纠正方向。当后轮侧滑时,应将方向盘朝侧滑方向转动,待后轮摆正后再驶回路中。遇下坡中后轮侧滑时,可适当点一下油门,提高车速、待侧滑消除后再按原车速行驶。

涉水过车如果必须要涉水过车,必须仔细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性质,以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和道路情况,由此来判断是否能安全地通过。在确认自己所驾汽车的结构能够通过时,一般应选择距离最短、水位最浅、水流缓慢及水底最坚实的路段。首先,要保证发动机运转正常,转向和制动机构灵敏,挂低速挡平稳开进水中,避免大轰油门或猛冲,以防止水花溅入发动机而熄火;行车中要稳住油门,一气儿通过水面,尽量避免中途换挡或急转弯,遇水底有泥沙时,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到没有水的路段后,要空踩几脚刹车,以免刹车失灵发生追尾事故;如水底有流沙、车轮打滑空转时,要马上停车,不可勉强通过,更不能半联动地猛踩油门踏板。要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组织人将车推出去,避免越陷越深。行驶中要尽量注视远处固定目标,双手握住方向盘向前直行,切不可注视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乱视线产生错觉,使车辆偏离正常路线而发生意外。多车涉水时,绝不能同时下水,要等前车到达对岸后,后车再下水,以防止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而进退两难。通过经水流冲击后情况不明的漫水路面或桥面时,要先查明是否形成塌陷、缺口,否则极易造成翻车。山区路段如果你的自驾游选择了跋山涉水,那么行驶在山区路段就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了,因为你将面临连续的弯路考验。在转弯时会产生离心作用,上坡时车速较慢,离心作用较弱,同时车身重心后移,令转向不足的程度减小,车头方向会比较好控制;下坡时,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车速快,离心作用强,车身重心前移,转向不足的程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如果不能在入弯前有效减速,甩出车道的可能性便较大。要过一个弯,路线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选择外-内-外的过弯路线。过上坡弯路时,一般采用稍松油门,或将变速箱挂入低档,以保证加速时的牵引力。

正确控制转向盘也上非常重要的。要尽量避免反手打转向盘或双手交叉的动作,因为这样不利于修正行车路线。正确的动作是,在转弯时以一手拉、一手推的交替方式操作转向盘。

下坡汽车下坡时,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转向不足的情况比较明显。因此在下坡弯路上要做到充分减速,一是频繁踩制动踏板,二是将档位置于2挡或3挡,最好是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降低车速。下坡转弯时,前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的大小非常关键。因此,除了不宜猛踩刹车之外,还应避免突然打转向盘这类危险动作。

在山路上行车,若遇到前车较慢,不要轻易超车。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你后方可能有速度更快的车打算超过你。这时候最好先估计一下前、后和自己三辆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打转向灯示意前、后车辆,超车后及时回到正常行驶路线。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每辆车都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行驶,这时候反应的速度与时间要比平常更快,所以注意力一定要非常集中,以防备突发状况的出现。并且需要注意更多的小细节问题:

从匝道上路进入主线车道时,当入口有加速车道时,应通过加速车道,将车速提高到一定的速度。合流时,应不妨碍在主线车道行驶的车辆;严格区分车道的职能,分车道行驶,一般情况下走主行车道,只有超车时,才使用超车道,保证车流畅通;行车时随时注意路边和道路上空的标志标线,并适当靠右行驶,但不能辗压右侧车道分道线,以利于后车超车有足够的侧向距离;严格遵守速度限制规定,超速行驶易酿成事故。车速太低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在雨天、冰雪天行车,车速应相应降低;应保持纵向车间距离。一般情况下,在路面干燥、制动良好的情况下,车间距离(m)不小于车速(km/h)的数值。如车速80km/h时不小于80m,时速100km/h时不小于100m。随时注意路旁车间距离标志牌。遇雨雾天、冰雪天和路面潮湿时车间距离应增加一倍以上;不准在主线车道上倒车、掉头、横穿,不准超过中央分隔带;不要妨碍执行任务的消防、急救、公安、抢险等车辆的通行;超车时,估计好距离和双方车速,情况正常时,应鸣号、开左转向灯,从超车道超越前车,不准从右侧超车;高速行驶要始终握稳转向盘,改变车道或超车时,转向角度不要太大,防止车速过快车辆飘移。需要制动时,分几次制动为好,不要一脚踩死,防止车辆跑偏;进出隧道光线发生变化,会影响视力,要适当降低车速,以适应光线的明暗变化;驶出高速公路时,注意路口预告牌,将车从主车道分流出来进入减速车道减速,经匝道进入一般公路。浓雾路段浓雾天气时的能见度比雨天更低,所以为了保证行驶安全,应该知道一些辟雾技巧。

首先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雾天,因视距短,能见度低,有时路面因雾水造成路面湿滑,制动性能降低,车辆易侧滑,因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防雾灯或车尾雾天信号灯也应该开着以示目标,如雾天汽车不开防雾灯,行人或其他车辆很难察觉到你。另外,不能开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光线强烈,会被雾反射到驾驶员眼中使视线模糊。当然,交通规则也应该严格遵守,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因为视线不清,开快车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禁超车和抢行,以免发生意外。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你的车速就必须越低。为了安全起见,车与车之间应互相通个气,比如适时鸣笛,预先警告行人和车辆。当然,如果你听到别的车鸣笛时,你也应当鸣笛回应。这样,大家都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发现后车与你离得太近,你可以轻点几下刹车,但不能真的刹车,只是让刹车灯亮起,来提醒后车应注意保持适当车距。砂石路段虽然砂石路段比其他特殊路段容易行驶,但还是不能开太快,因为砂石会降低轮胎摩擦系数,造成抓地力不足,导致失控打滑。所以,放慢车速最保障,同时应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减速、急回转与大转弯。此外,请注意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以免被前车轮胎卷起的风砂模糊了视线,甚至被砂石击中。烂泥路段已经习惯了城市中良好的路况的人,一旦在行驶途中遭遇地面阻力大、附着力小的烂泥路往往就不知所措了。

其实,一般来讲应该保持较大的动力,以中低挡位匀速地一次通过。尤其应该避免中途换挡与停车。如果途中发生侧滑,切忌使用刹车,应立即降低车速,打方向盘修正汽车行驶方向,待车辆中止侧滑后,再缓慢驶回正道。如果发生车轮空转打滑,可将车辆立即后倒,退出滑动地段后,另选新路线行驶。

行驶前先调整坐姿座椅调整上下调整上下调整座椅让头部离车顶部至少还有一个拳头的距离,座椅调得太高,车辆颠簸时头部易触到车顶,影响行车。

前后调整当脚向下踩住制动踏板至最深处时,腿部仍要有一定弯曲,这时的座椅前后位置比较合适。

腰部支撑调整让座椅支撑住腰,向后靠时,不要让腰部悬空,这样就可以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疲劳。当然有些座椅没有腰部支撑的功能,可以自己买个小垫子支在腰后。

头枕调整头枕的最佳位置是头枕的中心线恰好与眼眉在一条线上。

安全带调整安全带要放在肩胛骨位置,不要太靠近脖子,男士开车时,记住一定要把领带放在安全带的外面。

方向盘的使用背部紧靠座椅,当胳膊伸直搭在方向盘上时,手腕部恰好落在方向盘上,这就是方向盘的最佳距离了。通过方向盘轮辐恰好可以看到仪表台的公里、时速、油耗等的显示,方向盘边缘不会阻碍视线,这就是最佳位置。

转方向盘时,如果把方向盘看作一个时钟的表面,那么手部初始位置就是放在三点和九点的位置。拇指自然搭在方向盘轮辐上。有些人喜欢拇指向里,扣住方向盘以为可以更好地控制住方向盘,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一则打方向盘更为不灵活,二则当路况较差汽车发生抖动时,容易损伤拇指。一点点转动方向盘,这不是良好的驾驶习惯,这让驾驶者不知道方向盘转到何种程度了,不容易掌握车身转向的角度。

后视镜调整对外后视镜来说,天空与地面交接的水平线恰好离外后视镜上部三分之一处,也就是在外后视镜里可以看到三分之二的地面,三分之一的天空,这是上下调节的最好位置。当左右调节时,让车身也出现在外后视镜的视线范围内,但不要太多,只要能掌握车身附近的状况就行。

对内后视镜来说,最好是当后面有车时,可以让整辆车出现在内后视镜里,当然不能全部顾及时,原则是就下不就上,最重要的是掌握地面状况。当然如果能将内后视镜换上凸面镜最好,这种镜面的视线范围非常开阔,借助于这种凸面镜,可以对车辆后部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还要提醒一点的是,不要在车辆后窗附近放置大件物品,以免影响内后视镜的观后效果。

驾车遭遇雷雨怎么办车窗起雾,影响视线除雾的一种方法就是打开暖风机来防止车窗玻璃产生雾层。开暖气时可将风口吹向玻璃,使玻璃变热来蒸发车窗上的水滴,以达到除雾的效果。至于后窗,目前大部分轿车已经在后车窗加上镍铬合金的除雾线,当你打开开关时,玻璃会慢慢加热,使水珠蒸发。当雨下得特别大时,前方视线受阻,此时,应将车开到安全地方停车暂避。注意打开视廓灯与尾灯。

还应该注意的是,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下车躲避。车窗一定要全部关闭,收音机的天线要收起来。倘若闪电击中汽车,电流就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

路经积水路段大部分的人很容易低估自己车的涉水能力,其实,只要积水不超过保险杠,汽车行驶起来就没问题。当积水过车轮一半时,驾驶室会开始进水,但就性能来说,还可以继续行驶。即使水再深一点,开始进入排气管,这时虽情况紧急但仍不需紧张。只要挂上低档,加大油门,用排气将水喷出即可。否则,若因熄火而使排气管进水,甚至汽缸进水,那可就麻烦了。

制动如果湿了这是关系行车安全的一个大问题。制动鼓进水后,其水膜会使摩擦片和鼓之间的摩擦力明显降低而无法发挥制动效果。如果你忽略了,而在涉水后大踩油门,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当涉深水后而制动失灵时,先不用紧张。你可慢慢行驶,并用脚轻踩油门及制动,如此反复多次后,由于摩擦片和制动鼓的摩擦生热可将水膜蒸发。以上情形,在鼓式制动中会很明显。但如果是盘式制动,因制动盘通常暴露在外,摩擦面上沾上了水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若一侧轮胎打滑,则有更好的方法:轻拉手刹加大油门。因手刹的作用,有可能轻松地驶出泥泞地了。

路经泥泞地大雨过后,平常黄沙滚滚的泥土地面变得泥泞不堪,行进艰难。要想顺利通过,方法十分简单。就是地上有车辙的路线可能就是安全路线。一方面因为是前车之鉴;另一方面,其土质也比较扎实。当做出判断后以低速通过,进入泥泞路段后绝不可以换挡。因为阻力大,当分开离合器时车就会停止,想再启动就难啦。

万一陷入泥沙千万不要冒然踩油门,否则驱动车轮只会使车愈陷愈深。在这时若无千斤顶或其他垫车轮的东西时,可将打滑轮胎的气适量放掉,待胎压减少后,轮胎的接地面积自然增加。然后,再慢慢加油,大都能顺利通过。通过泥地后,立即到最近的修理站补充轮胎气压或更换轮胎便可上路行驶。

夜间驾驶技巧原则当然不是害怕所谓的夜里出没的鬼魅,而是夜间行车无形中增添了很多潜在的危险,尤其是长途驾车。但一旦真的不得不驾车走夜路,对于并不熟悉夜间驾驶的朋友,还是要了解一下在黑夜中行车的潜规则。

注意道路状况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夜间行车的首选还是高速公路。因为黑夜带来的最大的麻烦就是视觉上的障碍,我们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车,而是车外的路况。所以,全封闭的高速公路无疑是夜间行车的首选,它不仅免去了路况不熟的后顾之忧,而且路中间的隔离带还能有效地阻止对面车辆射来的灯光。

如果没有选择,只能走没有封闭的国道或者省道的话,那么就要严格控制车速,并增加跟车距离,准备随时停车。在城市里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特别是我国城市道路上的路灯几乎都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线附近光线很暗,此情况下更应注意。在不封闭的道路上,夜间超车也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不是迫不得已最好不要超车。即便是必须超车的时候,也切记要准确判明前方情况,确认条件成熟,再跟进前车并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必要时以喇叭配合,预告前车避让,在判定前车确已让路允许超越时,方可超车。在超车中应适当加大车间距离。

另外,在夜间行驶,一些道路障碍以及道路施工指示信号灯也是需要格外留神的。在阴暗地段,路况不易辨清时,必须减速。遇险要地段,应停车查看,弄清情况后再行进。夜间行车视线不良、路界不清,常使车辆偏离正常运动轨迹或遇到意外情况采取措施不及。驾驶者应降低行车速度,以增加观察、决策和做出反应的时间。

注意灯光的使用夜间行车,车灯是最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在使用上,不仅要注意不要把雾灯和大灯一并打开(如果连开关雾灯都搞不清楚,那还是先看看使用手册吧),还要了解如何使用和变换灯光。在夜间行驶中,如果车速在30km/h以下时应使用近光灯,正常状况下灯光可照出30m以外。而车速在30km/h以上时,就应使用远光灯,灯光必须照出100m以外。在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在距路口50~100m处减速,并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同时开启转向灯示意行进方向。

在没有隔离带的道路上,夜间行车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对面来车的灯光。正常来讲,在对向车相距150m时,应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这是为了避免妨碍对面驾驶员的视线,如果对方不改近光,应立即减速并连续使用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示意,对方如仍不改变,则应减速靠右停车避让,切勿斗气以强光对射,以免损害双方视觉而酿成车祸。

黑夜带来视觉上的障碍,一定要做到弄清楚视觉盲区内的状况后,再继续行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夜间驾驶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循的,这些前人的经验之谈可以给我们的带来更多自信。

判断路况前面提到,黑夜中路况是非常难以判断的,所以我们要时时注意。但难以判断不等于不能判断,这里我们就来介绍几种老驾驶员判断路况的方法。

视觉在黑暗中受阻,我们还可以竖起耳朵。一般来说,如果感到发动机声音变得沉闷、同时车速变缓,说明行驶阻力增加,汽车可能正行驶在上坡或松软路面上。如果感觉发动机声音变得轻快、车速自动加快时,说明行驶中阻力减小,汽车可能正行驶于一段下坡路中。

另外,人的视觉系统是有着很强的适应性的,在黄昏时分,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只开示宽灯,让眼睛适应一下光线不足的情况,而到了夜晚,有了近光灯的辅助,视线也会更好一些。此外一些老驾驶员还总结出了夜间行车“走灰不走黑”的原则。就是说在没有月光的夜晚,路面一般为灰黑色,路面以外一片黑色;有水坑的地方会显得更亮,而坑洼处则会更暗黑。另外还要积累根据前灯光柱变化情况来判断地形的经验。如光柱变短可能是遇上弯道或上坡路,光柱变长也可能是下坡路,光柱有缺口可能是路上坑洼等。

巧用灯光有的时候,注意其他车辆的灯光照射情况也可以起到很巧妙的作用。例如,夜间行车常遇到交叉路口,可根据侧向路来车灯光的照射,预测对方车行驶情况。如路口内有对方车远光灯照射的散射光,可判断车距交叉路口尚远;如大灯光有光束或在路口拐角处树梢上有明亮的光线或电线杆、影壁(多见于t字型路口),做好让行的措施。所以,夜间行车注意观察,还是有很多可供参照的“路标”的。同时根据远方车灯光照射的光线还可帮助我们判断前方路况。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如对方是远光灯直射光线,且距离远又清楚,可判断前方道路平坦;如远光灯光线突然消失不再出现,可判断前方有路口或弯道,如远光灯光线左右大幅度摆动,可判断前方是弯曲道路;如远光灯光线上下浮动可判断前方是坡路。

当然,也有的时候,外部灯光还是对驾驶员的长时间的困扰,因此,我们还应该准备一些预防措施。当后车长时间开远光灯时,为避免光线的刺激,可变换后视镜的角度,即可减小眩目感。在会车时驾驶员由于受对面车灯光照射眩目,视觉会瞬时下降,可见度低,这时驾驶员的眼睛可避开照射灯光轴方向或用遮光板遮挡或戴防眩镜,会有一定防眩效果。

夜间驾驶也有经验可循,判断路况要‘走灰不走黑’,灯光使用要利人也利己。

雪天驾车入冬前,首先要对全车做一次专门的安全检查。检查主要项目包括汽车电池、保险带、喇叭、散热器、发动机机油、灯光、刹车、排气系统、暖风、除霜加热器、雨刷和点火系统。

大雪过后,由于鞋底湿,上车后脚感和平时很不同,粘雪水时发涩;粘泥时很滑,需留神适应。在发动汽车之前必须清除你的汽车挡风玻璃、大灯、反光镜上的积雪。由于驾驶室内外温差较大,挡风玻璃内侧面上常常会蒙上一层薄薄的雾,阻挡视线。对面来车射出的灯光也会如礼花般灿烂。可以考虑使用雨刷,刷去凝结在前风挡上的水汽。使用空调的除雾挡,可以快速除雾;将车窗打开一条缝,使车内外空气流通,温度保持一致,可避免风挡玻璃内凝结雾气;如果想用手擦去风挡上的雾气,请停车后擦拭,切忌边走边擦。

雪天行车请把后窗除霜器打开,后窗结雾阻碍中后视镜视线,不好判断后车情况。雪天行车变线时先观察欲变线车道前方车辆距离,确认后打转向灯并多看相应方向后视镜,确认后方车辆无危险再变线。雪天行车,在手边预备一块棉布,可在停车时擦拭车窗内侧雾气和反光镜,保持良好的视线。

雪天行车前检查雨刷和玻璃水是否正常。车顶的雪在溶化后会从风挡流下来,可以用雨刷刷干净。在泥泞路上行驶,前车甩起来的泥点会溅到前风挡,喷玻璃水用雨刷刷干净以保持良好视线。

大雪覆盖的公路使启动汽车变得困难,为了能够顺利进入车道,上路前最好稍微前后移动车体,或者用雪铲清除车前的积雪。轻踩油门,不要使车轮空转,否则车轮会越陷越深。由于被积雪覆盖,道路的真实情况不易辨别,此时应根据地形和路旁的标志物等进行判断,同时,适当地控制车速,握紧方向盘,沿路中心或积雪较浅的地方缓慢行进。

驾驶中如果积雪深至车轮轴时,应将积雪铲除后再前进。积雪路上若已有车辙,应循车辙行驶。按车辙行进时,方向盘不得猛转猛回,以防偏出车辙打滑下陷。如果车辙冻冰而且较浅时,应骑车辙行驶。会车、让车时,小心将车靠边。在雪地行车,应戴有色眼镜。然而,当气温上升,积雪开始融化时,路面会变得异常湿滑。

路面结冰是驾驶者可能遇到的最危险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尽量行驶在前车留下的车辙中,不要靠路边驾驶。如果你感到驱动轮开始打滑,马上松开油门。加大与前车的距离,至少保持十秒。不要猛踩刹车,那样将很可能造成侧滑。如果产生侧滑马上松开刹车,使方向盘能够重新控制汽车。进入转弯前采取制动措施,千万不要在弯道中踩刹车,惯性将使你的汽车失去控制。

雪天行车要加大与前车的距离,再有要提前刹车,当发现和前车的距离在缩短,不管什么原因马上收油减速并将脚放刹车踏板上准备刹车,千万别有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交通安全专家表示,正常干燥沥青路面的摩擦系数为0.6,雨天路面摩擦系数降为0.4,雪天则为0.28,结冰路面就更低,只有0.18.摩擦系数降低,刹车距离加大,如果雨雪天气里司机还像正常路面那样开车,就容易追尾。所以司机要加大车距,延长刹车距离。

尽量避免在雪地上泊车,因为你很难使它重新启动。如果必须在有雪的下坡泊车,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驶离泊车位,因为前后移动车位变得非常困难。

雪天行车多加小心是对的,但也不要盲目紧张。精神紧张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为慌乱或呆滞失去反应,无法迅速处理情况。放松心情,减速行驶,行驶中注意前方和三个后视镜,并注意左右两侧的车辆,做到心里有数。

雪天行车万一出事故,保持良好心态,一般雪天行车车速都不快,撞一下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即便问题严重,事已经出了急也没用,赶紧叫警察和找保险公司更好。雪天行车注意油表,长时间低速行车和起步停车耗油量大,低于3/4就赶紧找地方加油。

总结下来有“四字诀”:1、缓加油。在起步和加速时,加油要轻、缓,以防止轮胎打滑和侧滑现象的发生。2、巧减速。减速时,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牵阻”制动进行减速。3、慢转向。在转向时,也要先减速,适当加大转弯半径并慢打方向盘,方向盘的操作要匀顺和缓,不然也会发生侧滑,使车尾向外侧甩出。4、多预见。由于冰雪路面滑的特点,使车辆不能按您的意志去操纵,会给驾驶造成很大困难,所以驾驶时要特别小心。

制动技术说到车辆的初级驾驶,除了会安全平稳地起步,适时适地地换挡变速,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车辆的制动。因为安全、正确地制动不仅关系到驾驶员自身的行车安全,同时也关系着行人及其他车辆的安全。

(1)一般制动。一般制动指正常的减速(如车辆于交通路口、交通信号灯等)、靠边停车以及定点停车等。对于手动挡车型,驾驶员应握稳转向盘,在需要制动时根据车速和至目标的距离,适度适量踩下制动踏板。在车速降低至低于车辆当时挡位对应的时速时踩下离合器踏板。需要注意的是在踩踏制动踏板时应遵循平稳、适度的原则,尽量避免紧急制动。而对于自动挡车型,驾驶员在需要制动时根据车速和至目标的距离,适度适量踩下制动踏板。需要注意的是在驾驶自动挡车型时,务必只能用右脚踩踏制动和油门踏板。

(2)靠边停车。首先打开右转向灯,看清车外右侧反光镜,观察情况,然后适量踩下制动踏板。向右转动转向盘,将车辆向右靠边。当右前轮靠近路沿时,再向左转动转向盘,调正车辆并且调整车身与路沿的距离。在车辆接近停止时,稍许抬起制动踏板减缓制动惯性,平稳停车。拉紧驻车制动(手刹),挂空挡,抬离合器和制动踏板,如果是在夜间行驶,还需要关闭转向灯和大灯等。

(3)紧急制动。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车型均已装备ABS系统,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制动时,驾驶员只需一脚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即可,同时还需把稳转向盘,作出对车辆行驶方向的正确判断。当然,手动变速器车型可采用两种制动方式同时生效的方法来增加制动效能。即在踩下制动踏板的同时迅速将高速挡位转入低速挡位,同时抬起离合器踏板,让发动机制动和制动系统同时产生制动效能。

(4)坡道制动。在坡道上制动与在平路上制动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在将车辆停好后,更应该注意挡位的放置。上坡停车时,在熄火后应将车辆挂入前进挡位。下坡停车时,在熄火后应将车辆挂入倒车挡位。此外,在车辆下坡时,有些车主喜欢挂空挡滑行,仅以制动来控制速度,这肯定存在危险隐患,如果是在一个长距离坡位这样做的话,制动系统会因过热而突然失灵,导致事故发生。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车速挂上合适的挡位,让发动机制动,偶尔辅以制动,这样既安全又延长制动系统的寿命。

注意事项(1)在车辆侧滑时尽量不要使用制动,并且要使离合器保持接合状态,用发动机制动减速。

(2)转弯时汽车重心移向外侧,此时制动会加重侧倾,造成单边制动,若速度过快,或制动过猛,则有翻车危险。正确做法应在进入弯道前减低车速换入低挡,入弯后缓慢加油车身才能保持平稳姿态。

(3)有人认为制动前应切断动力,制动会更有效,这是严重的错误。正确的操作应先踩下制动踏板,当车速降低至接近停止时再踩下离合器踏板。

(4)当雨天或雾天时,路面附着系数较小、车辆的制动效能较低,此时车辆之间的安全行车间距应适当加大。

刹车技术新手开车,往往最看重车子的刹车,但这一踩之间也是大有学问的。在转弯时要提前准备。我们应该在转弯前做好车速调整(制动、换档、泵油)。万一遇上突发事件,如突然察觉有障碍物,应立即停止倾斜动作,拉直车身丫杆,然后制动。待车速稍慢时,再倾斜车身转弯。简单一点说,便是停止转弯、制动、再转弯。

脚底功夫最重要。不少新司机习惯用脚尖轻踩刹车。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动作没有什么不妥;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就无法立刻将车刹住。这是因为,用脚尖刹车的动作,不如用脚掌迅速,能在瞬间将整个刹车踏板踩到底,发挥最大刹车能力。

脚踩刹车的正确方法是,平时就养成用脚尖到脚掌之间的力道来踩刹车的习惯。此时如果车速太快,汽车又没有ABS防抱死系统,很可能在刹车踩死后,出现车胎咬死无法控制行进方向的事情。

从一个人平时操作刹车的方式就可看出驾驶水平的高低。一踩刹车就让车子顿然停住,或是该停下时无法停住,都不是开车高手应有的表现。平常路况踩刹车,首先应重踩,几乎快停止时稍抽回一点,然后将车停住,这样就可使车稳稳地停下来。

下坡刹车在于巧。先轻踏挤压尾制,再挤压前制,目的是防止车头过分下沉,主动增加尾轮负重,避免加压在丫杆上。

轮胎突爆急救法驾车出行,轮胎突然爆裂了,该怎么办?经验表明:轮胎突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正确排除险情!

轮胎突爆,理想之中的做法是让车迅速停下来,没错!但想想看。要让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停下来,绝非易事!有的驾驶员索性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孰不知,这样做十分危险,常常节外生枝,极易造成翻车或撞车等伤亡事故。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不同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只要你采取正确处理方法,就会化险为夷。

1.若为后轮胎突爆,车辆会出现较大颤动,但轮胎倾斜度不会太大,方向也不会出现大的摆动。这时,只要轻踩制动,让汽车缓缓停下,就不会出现意外。

2.若前轮突爆,车辆则会立即出现跑偏或严重摇摆。此时,不要惊慌,应双手用力控制住方向蛊,放松油门踏板,让汽车沿原行驶方向继续行驶一段路程,使之自行停车。切忌紧急制动,否则会酿成翻车或撞车等事故。

新手开车倒车速成指南倒车前首先看清车后的情况,估计好倒车的行进路线,确定车头是否会碰到障碍物,倒车时尽量不要踩油门,控制车速不要太快。

根据车尾行进方向的需要,用左手转动方向盘:如果车尾需要向右后方行进,则将方向盘向右转动;反之,则将方向盘向左转动。实际上这和汽车向前行驶时的转向作是一致的,记住这点就不会打错方向而手忙脚乱了。

在倒车过程中不要一直看着车后,在确认车后安全的前提下,需要不时地观察左右后视镜,注意障碍物与车身之间的距离,并据此利用方向盘来修正车身后退时的位置。

如果觉得在倒车过程中,车头有可能会碰到障碍物,则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看看车前。特别是在方向盘转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汽车在转向过程中,转向轮的转弯半径要大于后轮的转弯半径,在倒车时车头部向外甩的幅度也大,所以一定要注意车头避免碰擦。

不要养成原地打方向盘的习惯,这样更容易损坏车辆,而且打起来也很费事。

七种技巧轻松停车在车位难求的都市里,相信许多驾驶人都曾为自己的路边停车技巧不够完美而气馁,或因倒车入库时失败而懊悔不已!其实只要掌握好倒车的诀窍,相信你停车失准的弊病自然能不药而愈。

瞻前再顾后角度先对准。路边停车时,要记住无论停车位所划格子的长度如何,一定要让车尾先入才能顺利到位。

有些驾驶员懒得把挡位推入倒挡,一看车位前后距离长,便右打方向盘切进线内,此种忽略车体宽度的错误判断,势必因车头右前轮即将触及路沿而向左修正。如此一来,不是把车屁股留在慢车道上,也得前后来回几趟才可能平直停妥,这里提供一些建议:

1、路边停车须先驶过停车位与前方车位内的车辆平行。

2、根据欲入车位大小,决定与前格车辆之间的并行距离。

3、目测估算完成后,一律先向右旋转方向盘一圈半以上,然后再开始倒车。

4、待车右前灯掠近前方车左尾灯时,便开始回正并向左旋转方向盘。

5、待到车体已头尾完整停进前后位车辆间,注意是否过度凸出,须反复修正。

6、若车位面积刚够容纳车子,则倒车切入的角度必须较大一些。

7、为防止前车左后保险杠尾端顶到自车右侧门,并排时的间隙应多预留些距离。

如何防止你的爱车自燃夏季由于气温高,发动机容易过热,是汽车自燃的高发时节。汽修专家表示,其实自燃并不可怕,只要明白了其引发的原因,平时注意养护,自燃现象就完全可以杜绝。

交通指挥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根据以往经验,自燃车辆一般都是使用年限比较长的老旧车辆,通常是5年以上,汽车自燃主要由油路、电路和三元催化器引起。

专家观点一:夏季谨防油路起火处方:夏季来临,应对油路进行1-2次常规检测,发现有漏油问题一定要及时维修。而油路中的胶管两头是最容易老化裂开的,如使用时间过长应当听从维修服务站的意见及时更换。

专家观点二:电线接驳不当存隐患汽修一厂李经理表示自己就遇到过两起。他认为90%以上的汽车自燃都是电路问题引起的。电路起火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线路老化,电线外包的胶皮老化导致内芯外露,容易产生火星自燃;另外一种是去不正规的服务站或私自改装或加装车辆附加设备,由于在安装过程中非专业地接线、接插头,让电路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短路,给车辆自燃埋下安全隐患。

处方:对电路进行改动一定要谨慎,并尽量避免。改动电路一定要去正规的汽车维修服务站点,电路才有安全保障。

专家观点三:夏秋季节注意安全停车在夏秋季节停车时,注意车底是否有易燃物,比如说干草地等。主要是由于行车后三元催化器温度升高,其一般温度就在300-400摄氏度,到了夏季可达温度更高,甚至可将整个装置烧红。这样如果车底有易燃物,或车底盘有封塑,都容易让车辆燃着。

处方:停车后检查汽车底盘,确认车下无易燃物。

自燃的紧急处理就算提前做好了预防,万一不幸降临,车主应当怎么办?专家给出了简单易行的五步处理法:

1.自燃一般有初期前兆,比如车身有异响、异味,这时应当机立断熄火停车。最好能将车停在避风处。

2.查找起火点,注意不要随意打开车前盖。因为空气进入车内反而容易助燃,在将灭火器拿到手里后再打开。

3.如果火势自己无法控制,马上拨打119报警。

4.消防队灭火后,索要出警证明,并要其开具起火原因说明。

5.根据保险公司要求拖去相应修理厂,并通知保险公司定损。一般赔付率在80%左右。

弯路技术如果说到跑弯路,的确是区分高手和初学的很好的方式。不过外内外是给比赛时没有意外情况(行人,对头车等)用的,如果说到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走外内外,除非你是在特意的追求速度。

当你进入繁忙的车流时,当你走到公路的盲弯时,绝对的安全速度才是正确的选择。而说到前驱的高速行驶,控制负重才是最重要的技术,正如之前的大侠所说,当车的速度提高以后,惯性也更大,当这时你要转弯时必定会有更强的离心力,对于FF来说这是很难去控制的。

如果你是选择在高速行驶时在车群里做机动,那么就真的需要一定的技术了。这的都是高手,我也就不多喷没用的口水了,就说说我的小技巧吧,点制动S型并线,当你以低速进入一个车群需要做S型机动时,只需要掌握好方向就行了,但如果你是高速进入车群的话就会很难,要不选择减速到与车群同速进入,要不就冲进去然后当速度过快的时候制动,再换线,当然你也可以轻带点刹车去做S。但都有缺点,第一个是不够流畅,速度慢了,第二也一样,又慢有危险,第三个的缺点是不方向盘不灵活,根本不适合做机动。

技巧就是做减速S并线,就是可以在减速的状态下保持对车灵活的控制,并且做S型并线,用到的就是点制动。踩的时候不是轻踩,是有节奏的点刹车,好处是,第一,当你踩下刹车时,由于你是在点刹,所以每次车身,特别是车尾的负重的转移,也就是弯路的离心力被从一个整体化成了很小的,细微的变化,假如你在左转一边带着刹车,你会感觉车尾是有股力量甩向外面的,点制动可以把这股力量化解成细小的动作,让你的车的负重更好控制,第二,就是可以在做减速S并线时让前轮保持灵活。当你踩下刹车时,前轮导向力严重减低,所以靠点制动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刹车时导向力降低。有了这两点,也就具备了做减减速S型并线的前提。有兴趣的朋友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去试试,你把车开到100然后踩着刹车打轮做S,看看是什么感觉,再试试连续点制动。你就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