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爱车有道 > 2.赛车技术

2.赛车技术

赛车必须技术---跟趾动作

凡赛车必有4个脚踏,除常见的油门、刹车和离合器脚踏外,还有一个是提供车手在非转档时踏脚的固定脚踏(DEADPEDAL)。这脚踏在赛车转弯时,供车手踏脚以保持身体倾斜。

在赛车高速地驶达直路末,准备入弯前:

1.车手开始刹车。

2.车手踏下离合器。

3.降档。

4.车手用脚掌的左部踏着刹车而脚跟横移,施力,踏下油门,使引擎转数提升。跟趾动作可令车手同时作出踏离合器,刹车和加油三个动作,令赛车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减速和降档等入弯前准备。在降档过程中,踏下离合器时同时加油,这动作主要是把引擎转数提升至下一档所需的转数,以配合转低档后所需要增加的转数。(如:赛车在减速前的速度是180公里等于5档7500转(rpm),当车速减至120公里时,引擎转数等于5档5000转(rpm)但这时车手降档至4档,由于5档和4档的变速比例不同,在同样120公里的速度下新的引擎转数等于4档7000转(rpm)。如果车手不再踏下离合器的时候把引擎转数提升至7000转(rpm),如果只依靠离合器强行的把引擎拖到所需达到的转数,这不但会使变速箱和引擎的负荷与耗损增大,甚至会使驱动轮发生打滑现象,这种情形,在湿滑路面更为明显,严重的会使车身失控。在弯中打转,发生意外。

5.左脚松开离合器踏板,如需要继续降档,重复第2~3点动作。

6.完成整个降档和减速的过程后,把左脚放回固定踏板,右脚控制油门,准备入弯。

赛车手装备作为一个赛车手,必须具备以下装备:

1.头盔。头盔可分为全盔(fullface)和半盔(openface)。

2.耐燃手套。

3.耐燃赛车衣。

4.耐燃赛车鞋。

5.耐燃面罩。

以上所有装备都要符合国际汽联和中国汽联定下的标准,如头盔的标准有SNELL95;而在珠海赛车场现行的标准为SA95,但这个标准会随着安全指标的提升而更新,详情请参考中国汽联或国际汽联的网址。

关于“侧滑”

大家看赛车时经常会听到"侧滑"这个词,那什么是侧滑呢?侧滑其实是一种失控状态,是过弯时车轮因速度太快突破抓地力极限而发生的车身横向移动的情况。

一般所指的侧滑专业的说法是“转向过多”或甩尾,意思是驾驶人扭动方向盘,但是车子却比驾驶人转动方向盘正常所应转动的角度还要多(比如转方向盘车子应转30度,可实际上车子却转了40度)。

侧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有:

1.路面摩擦系数小,后轮突破抓地极限;

2.进弯速度太快,后轮突破极限;

3.在弯中油门加得过大过快过急,强大的动力使驱动轮后轮突破与地面的摩擦极限而打滑(多发生在大马力后轮驱动或四轮驱动的高性能车上,马力小的后驱车没有足够的动力让后轮打滑);

4.前轮驱动的汽车进弯速度太快时,多会出现转向不足(也成为甩头)的情况。但前驱车也可以做甩尾动作,在足够速度时急打方向盘同时猛踩刹车破坏车身原来的惯性,这样车轮就会因为横向力过大而突破抓地力极限使车身发生侧滑的情况;

5.还有就是车手故意使车侧滑甩尾,使车头尽早指向出弯的方向(多在路面较滑,如雨天或沙石路面时才使用这种开法,正常情况下这种开法并不是最快)。

关于差速器汽车差速器是驱动轿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一点,右边轮子快一点,用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如果后轮轴做成一个整体,就无法做到两侧轮子的转速差异,也就是做不到自动调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一百年前,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路易斯雷诺就设计出了差速器这个玩意。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差速器的设计要求满足:(左半轴转速)+(右半轴转速)=2(行星轮架转速)。当汽车直行时,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三者的转速相等处于平衡状态,而在汽车转弯时三者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内侧轮转速减小,外侧轮转速增加。

这种调整是自动的,这里涉及到"最小能耗原理",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倾向于耗能最小的状态。例如把一粒豆子放进一个碗内,豆子会自动停留在碗底而绝不会停留在碗壁,因为碗底是能量最低的位置(位能),它自动选择静止(动能最小)而不会不断运动。同样的道理,车轮在转弯时也会自动趋向能耗最低的状态,自动地按照转弯半径调整左右轮的转速。

当转弯时,由于外侧轮有滑拖的现象,内侧轮有滑转的现象,两个驱动轮此时就会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附加力,由于"最小能耗原理",必然导致两边车轮的转速不同,从而破坏了三者的平衡关系,并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轮上,迫使行星齿轮产生自转,使外侧半轴转速加快,内侧半轴转速减慢,从而实现两边车轮转速的差异。

弯道驾驶技术转两个急弯在通过两个急弯时,为了尽量不减速,车手们都要在两个弯角之间寻找一条最直的路线,经过两个顶点进入直线路段,尽早加速。

急弯为了不致在弯角的外面拐进太晚,车手们在直线路线将近大弯角就开始制动,受过训练的车手其制动时间的把握都是差不多的。(当然有天才之称的大舒马赫和哈基宁他们的制动区会更短一些),一般的,车手们不紧贴着弯道拐弯,为的是要走一条尽可能直的路线以便转出来以后占据一个很快就能重新加速的位置。

抄直道抄直道时必须十分小心,一般在直线路段上就要放慢车速。最要紧的是尽可能保持冲劲。因此车手必须尽可能走直线,并尽量减少打转向盘的动作。

比赛第一个弯位很多时候,大家为了抢先进入第一个弯,会争着先抢内道,入弯先抢内道这动作在过弯前半部分看起来是占优势的,但到了弯心的时候跟在外道的车同时踩油门出弯你就会发现出弯早了,因转向角度需要很大,FF的车严重推头,不能占住内道了。FR的更惨,不能太大油门跟大方向,不然车子会打转的。

S形弯道若第一个弯比第二个弯要急,车手在第一个弯的顶点前面开始制动减速,一旦拐了进去就立刻朝向下一个顶点开过去转过第二个弯。在第一个弯处减速后,他马上就可以重新加速。

入弯刹车降档,过弯打方向时刹车一定要放开,MR,RR要注意过弯给油要轻(一般情况),出弯再给油。

最好使车子入弯、过弯、出弯保持在一条弧线上,而方向不要变动太多。

有时候可以压过路肩外的一点点草地,这样有利于直线过弯。

有些弯道需要弯中降档,有些需要不降档松油门滑过,主要还是靠感觉和精确的控制。

过弯线路一般选用入弯和出弯在内侧弯道上的切线作为中心线。

换档技巧换高档:很多人以为剧烈的驾驶一定要将引擎开到红线才可换档,其实引擎最大扭力输出点不见得在红线附近,所以并不尽然.往上换档并无特殊技巧,只要注意将引擎开到扭力最大输出区的末端.再换档即可避免引擎转速掉到扭力最大输出区外,因而降低车子加速的力量.往上换档的动作纯熟,快速即可.换低档:因为每个档齿轮比的不同,当你从高档换到低档(例如三档换二档)的时候.引擎的转数会突然的增加,这是因为齿轮的目数和引擎转数不吻合。这种引擎突来的转数变动不但对引擎不好.而且扯动的力量对在高速引进中的车辆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

过弯方法弯道上打滑的原因: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是你籍以过弯的唯一力量。当你过弯的速度过快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地面与轮胎间的磨擦力时,你的车子就会开始打滑。

同样一个过弯,如果我们走内侧的话,就会有软小的过弯半径。但如果走外-内-外的路线我们的半径就会增加。基本上,越大的半径,路就越亘。即可允许最大的速度。所以尽量将过弯拉直就会增加速度。

晚切弯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最大的缓冲区、比较安全。晚切弯在切弯时可较早加油。所以比较快。晚切弯有较大的半径,速度较快。

APEX(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与弯内侧最接近的那个点。

早切弯——指APEX在弯的顶点之前。

中切弯——指APE义是弯的顶点。

晚切弯——指APEX在弯的顶点之后。

正确的过弯方法应按如下程序:

凭经验及技术来来判断路况,决定过弯速度,于进弯前的直线刹车,完成刹车及换档。

进弯——此为弯的前半场1/3,转方向盘并稍带刹车来平衡车身,煞车慢慢放松,这部份应为转弯时最慢的一部分。

过弯——弯中间1/3.方向盘应以固定位置,不踩油门或煞车。

出弯——最后1/3,方向盘回打,车子渐渐打正,油门越来越重。

连续弯路:当有一连串弯路时,势必不可能每个弯道都用我们以上所提到的晚出场方式过弯,你一定得牺牲某些弯,走比较差的路线以使其它弯可走最佳的路线,千万记得,弯后有较长的直路的弯,是比较重要的弯。

所以提醒广大爱好者不要盲目模仿高级驾驶技术,而应该在平稳、连贯的驾驶中去体会遥控赛车的乐趣。

驾驶技巧(一)看转速表换档这是一件很简单也极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一部引擎的工作状况是直接从转速上反映出来的。以北斗星K14B为例,它的最大输出马力是xxxxps/xxxxrpm,最大扭矩是kgm/rpm。也就是说在3500转时它才能输出最大的扭矩,而一直要等到6500转它才有最大的马力值输出。这里插入一个常识:扭矩大可以让车子加速快,马力大可以让车子极速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你想把自己车子的性能发挥到极至,又或是想痛快的和别人飙一次车,则一定要勇敢的把转速先踩过最大扭矩的输出带,再踩过最大马力的输出带,甚至是坚定地等到转速表指针打到转速表的红线区刻度时,再踩下离合升高一档,接着将上面的过程重新来过一遍。

曾经有一位开蓝鸟(BLUEBIRD)U13的车主向本人抱怨他的车子太慢,有人当下带着他吊到高转兜了一圈,一路上逢车便超,却不想SR18DE引擎高转的美妙旋律让车主大惊失色,半路上就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求饶。原来这位车主平日驾车习惯是不到2000转就换档,引擎还没来得及出力就被他升高一档把转速压了下去,怎么可能跑得快?在日常驾驶里,你未必要每次都把转速拉到尽,只需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转速点就行了(目前国内车子普遍是3500rpm最合适)。这样做既锻炼了您引擎的筋骨,又提高了驾驶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常有人告诉您换档要看速度表,什么起步后立刻上二档,20公里上三档,40公里升四档……这完全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现代汽车的齿轮比各不相同,用这样幼稚的模式统管所有的车型实在是可笑得很。如果你信奉这套理论,那您这辈子也玩不转跑车和赛车了。

(二)左脚刹车动作LEFTFOOTBRAKE这里讲解的左脚刹车技巧正是为了保持转速和轮胎的抓地力才发明出来的。

如何做出左脚刹车?

影响赛车过弯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过弯的路线,其次就是轮胎的抓地力和引擎的动力输出。当车手全油门冲入一个弯角后,发觉自己略有超速引发轻微的转向不足,这一点点的不足又不值得让车手的右脚放弃加速去专心制动,于是便一边狂踩油门,一边用左脚刹车来修正行车路线。左脚刹车被广泛地应用在全球各种场地赛和拉力赛中,尤其适合于FF(前置引擎,前轮驱动),MR(中置引擎,后轮驱动)和4WD(四轮驱动)的车型。

只要掌握好左脚刹车的力度,左脚刹车这个动作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实际驾驶中,用不用左脚刹车?应该做到怎样的程度?等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三)两脚离合DOUBLECLUTCH以前的变速箱没有同步器,各挡位间有一点转速差便无法换进挡,两脚离合是那时人人必会的技巧两脚离合的操作方法比跟趾动作稍微复杂一点。首先松开油门踏板,踩下离合器踏板,换进空挡,然后松开离合器踏板,补一脚空油(如果是加挡则不需补油),接着再次踩下离合器踏板换低一挡(或升高一挡),再松开离合器踏板结束动作。两脚离合现在也是场地赛减挡技巧之一,和跟趾动作有着相同的作用。在实际驾驶中,做不做两脚离合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记得在换档时稍补点油或在空挡多停留一刻即可。这种动作对保护变速箱有莫大的帮助。

(五)跟趾,两脚混合法方法如下:减速时先踩下制动踏板,待制动结束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右手握变速杆换进空挡,右脚尖同时离开制动踏板踩下油门补油,松开油门踏板,右手快速换低一档,最后松开离合,踩下油门。

这招技巧容易至极,又有一定的效果,虽然在专业性上稍逊其他二者,但在日常驾驶总已经够用。跟趾动作,左脚刹车,两脚离合动作各有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这点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相信各位驾驶好手在练习中会领悟到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六)练就车感车感是指驾驶者对爱车的熟悉程度及驾驶感觉,一个合格的快车手应该能随时感知到车子轮胎的抓地力变化,能够在关键时刻不假思索的想到自己车身的位置和宽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七)正宗跟趾+两脚离合法这个动作没有任何花假,就是在做标准的跟趾动作同时进行两脚离合。方法如下:刹车制动,踩下第一脚离合减进空挡,松开离合,然后,毫不停顿地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再次踩下离合器并做一个跟趾动作减进目标档位。在以往没有波箱没有同步器的年代,某些天才车手以此为生。不过在现今,跟趾动作一脚离合足矣,多一脚离合只是会让你的跟趾动作更为平顺同时也让你双脚的动作看起来更加的潇洒漂亮。

(八)系好安全带系安全带也是驾驶技巧?!没错,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驾驶技巧。

在激烈的驾驶中,车手的身体总是会因为各种强大的力而被晃得左摇右摆,无法安心驾车,安全带在这时就起到了作用。当身体被安全带紧紧的绑在座位上后,车手可以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应对驾驶,提高速度,而不必再担心非专业化的座椅包不住自己。

世界上所有的车赛中没有一项是不系安全带的。所以,哪怕是为了体验一下职业车手的感觉,请系上您的安全带吧!

有正规的赛道怎么练习驾驶技术?这是许多爱好者所遇到的共同的问题。其实,练习基础驾驶技术并不是需要正规赛道,只要准备一些空罐子当路标就可以了。

我们首先从最基础的椭圆赛道1开始,这是用两个路标设置的最简单的赛道了。别以为跑这种赛道很容易,实际上想紧贴着路标转弯而不撞到路标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练习者应该在这种基础赛道上多花些功夫,打下过硬的基础才能一步步提高。在训练中应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练习,直到操练熟练为止。为了增加练习的难度和趣味性,还可以跑“8”字路线。

在练完赛道1之后,练习者还可以进入椭圆赛道2.用两对或三对路标摆成球框形并操纵赛车准确无误地从门中穿过。经过1~2次的练习,你就回发现起难度比赛道1的难度大多了。为了减小难度,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在开始时可以把两个路标距离摆放远些,然后逐渐靠近,最后间隔为1米。练习时也应该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去练习。当你练到能多次准确地从1米宽的门中穿过时就说明你的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了。

在椭圆赛道1和赛道2上经过多次练习,打好基本功之后,就可以尝试更复杂的赛道了。在这里我特别要提醒那些急于求成的爱好者,一定要把基本功练好,不要想一步登天。如果你想跳过这种基本功练习而直接进入复杂赛道,你会发现你根本操纵不了赛车,你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花费在摆正被撞倒的路标上面,你将不得不回过头来再练基本功。

在练习中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在操纵中眼睛应该注视的区域。如果你的视点集中前方而不是在赛车上,那么你的注视方向是正确的。一般的赛车运动速度极快,每秒钟能移动8米多。因此,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赛车本身的话,当你发现前面的障碍时已经来不及避闪了。

在上面的练习中,你会发现操纵一辆赛车跑直线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他的直线冲刺速度只受本身性能的限制。在比赛中,当你和对手的赛车的性能差不多时,谁的弯道技术更好谁就更容易占优势。你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标准去练习弯道技术:车行轨道平滑,动作迅速和车体稳定。在弯道技术中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条是“慢进快出”,另一条是“外—里—外”。

“慢进快出”是指弯道的速度控制技术,就是说减速进入弯道,然后在转道顶点处提高速度快速出弯,赛车出弯前将被迫减速,以致丧失速度和稳定性。在有些情况下,赛车还会发出翻转和驶离道的情况。而且如果是被迫减速的话,由于车轮和地面打滑严重,赛车加速性也会变坏。因此,“慢进快出”是转弯时的好方法。

“外—里—外”是指弯道的方向控制技术,也就是说赛车从外赛道切向内赛道以靠近顶点(转弯点),转弯之后又重新驶回外赛道,这样才能使转弯半径最大。这是利用赛道的宽度实现更容易更快速的转弯。在实际驾驶中我们把转弯点放在顶点之后更有利。因为尽管前半转弯的半径要变小,但它使后半转弯更容易,使赛车能更有力地加速进入直道。

在实际赛道中,有些弯道是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弯道组成的,或是在两个弯道中夹着一小段直道。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把它们看成一个弯道——一个经过合成的弯道,并构造一条最适合的转弯线路。

上面所说的弯道技术是针对一辆单独的赛车所说的。在实际比赛中,当好几辆性能相近的赛车同场角逐时,当然应该发挥和使用其他的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领先其他赛车进入最靠里圈的弯道位置。由于B车的转弯要比A车的半径小,这就迫使B车提前减速。但是由于有小半径的优势,B车就有可能在冒着侧滑出去或被A车从尾部撞到的危险而超过A车。

我还想介绍一种高级的转弯技术,叫做“四轮偏航转弯”。要实现这种转弯必须使赛车在进入弯道的早期使方向操纵稍微过头一些,使四个车轮都产生向外的侧滑,同时车头指向赛道的内圈,这种转弯技术能让赛车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弯道。但是这种驾驶技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不但与操纵者的驾驶水平有关,还与地面的情况有关。地面太光滑或太粗糙都难以完成这种转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