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帝经数月,连克鞑靼,瓦剌,女真,灭其族,尽收其地,置布政使司,撤朝鲜国,设布政使司。
建文五年二月二十四,帝凯旋。
朱允炆这一次御驾亲征,战果颇丰,可以说跟历史上的秦皇汉武相比,也毫不逊色。
所以他在群臣的半推半就中开了几天的庆功宴,狂欢了好几天,毕竟打了这么久的仗,也该享受享受嘛。
庆功宴结束以后,朱允炆开始了他正式的皇帝之旅。
人们在看历史书的时候,总是喜欢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这些历史人物,每当看到他们在历史上做了什么错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如果站在他们那个位置,一定能做的比他们更好。
朱允炆也是这样认为的,当皇帝有什么困难的?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来了,自己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创造一个建文之治,建文盛世那不是手拿把攥吗?
可是过了几天后,他才意识到当皇帝也很累,他甚至还把自己一天的安排记录了下来。
每天寅时左右(三点-五点)就要起床更衣,洗漱。
卯时左右(五点-七点)上早朝,听一听各部门的工作汇报。
辰时左右(七点-九点)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奏折,为一会儿的跟大臣商议的事情做准备。
巳时左右(九点-十一点)召集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过来开小会。
午时左右(十一点到十三点)休息时间。
未时左右(十三点-十五点)跟大学士们讨论大臣们汇报的事情,提出解决建议,然后顺带吃口午饭。
申时左右(十五点-十七点)批阅奏折。
酉时左右(十七点-十九点)去后宫看看自己的几个儿子,顺便在御花园里转一转。
戌时左右(十九点-二十一点)回到御书房继续处理政务。
亥时左右(二十一点-二十三点)整了点攒劲的节目。
现代人都说生活规律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这规律的生活让朱允炆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快要被掏空了。
这也让朱允炆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明朝的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短命。
照这个工作强度,除了生产队的牛,那只有朱元璋这位猛人能坚持下来,后面的皇帝包括朱棣都很难像他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怪不得嘉靖和万历能当那么久皇帝,因为他们俩不怎么上早朝。
“再这么干下去,恐怕我就要下去跟老朱家的先辈汇报工作了,我必须找个办法让自己不这么累,也能让大明顺利运转下去。”朱允炆瘫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自言自语道。
可是皇帝偷懒,必然会导致大权旁落,明朝后来那些闻名的大太监就是皇帝偷懒的产物。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才把流传千年的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让所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他这才驾崩几年,朱允炆要是就把皇权给分出去了,那肯定得被骂死。
朱允炆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内阁这个制度。
虽然内阁制度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弊端,但就这个时代而言,还是有其先进性的。
朱允炆决定由自己正式确立内阁制度,这样既可以防止大权旁落,又可以让自己偷懒,简直是一举两得之举。
而且这个时期,正好有大明最好的三位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三杨”。
朱允炆想到这里,觉得必须要早点招他们来帮自己干活了,他们早干一会儿,自己就可以迟干一会儿,他们多干一点,自己就可以少干一点了。
“来人!”朱允炆朝御书房门口喊了一声。
两个小太监走了进来:“陛下,有何吩咐?”
“快去吏部查一下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三个人在哪里?”朱允炆知道这三人现在在京城当官,但是具体在哪个部门,当什么,他就不清楚了,因为这些问题在历史考试里不考。
“是。”小太监躬身退了出去,一路小跑向宫外的吏部衙门。
吏部衙门的官员听到是皇帝口谕,要找这三个人,他们丝毫不敢怠慢,几乎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在吏部的官员花名册上寻找这三人的名字。
果然,大力出奇迹,没多大会儿功夫,三人就被查到了。
说来也巧,此时这三人都在翰林院当编修。
小太监拿着三人的资料火急火燎地回去复命了。
只有吏部的官员面面相觑,他们都很好奇皇帝为什么会突然派人来寻找这三人?
思来想去,可能性只有一个,这三个人要倒霉了。
当朱允炆知道他们三人都在翰林院的时候,他自嘲道:“哎,朕早应该想到他们在翰林院。”
因为他曾在历史书上看到过这么两句话:“非进士不入翰林”和“费翰林不入内阁”。
“立刻摆驾翰林院。”虽然三杨的名气很大,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自己能在偷懒的时候安心,他决定亲自去给这三人面试一下。
没多久,朱允炆就坐着龙撵到了翰林院,这个文化程度最高的官僚机构。
此时翰林院的最高领导翰林学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也就是那个历史上被灭十族的大哥。
方孝孺听闻皇帝大驾光临,立刻领着翰林院上上下下的官员出来迎接。
朱允炆打量了一下方孝孺,怪不得姚广孝说杀了他就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他长的就是一副标准的学究脸,正气凌然,让人一看就是专家(褒义词)。
“臣翰林学士方孝孺,叩见陛下。”方孝孺给朱允炆行礼。
“起来吧。”朱允炆从龙撵上下来,大步流星地朝翰林院里面走去。
方孝孺紧随其后,他不知道朱允炆这个时候不在皇宫里好好处理政务,跑翰林院来瞎溜达什么。
于是他主动问道:“不知陛下突然到访有何贵干?”
朱允炆停了下来,对方孝孺说道:“朕今天过来是要找几个人的。”
“找人?”方孝孺有些惊讶,心里在想是谁能让皇帝亲自过来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