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和齐泰在皇宫内相遇。
“齐尚书,你怎么在宫里?”梅殷看见齐泰在上班时间火急火燎地朝皇宫内走,便好奇地上前询问。
“陛下突然派人来命在下进宫,说有要事吩咐。”齐泰说到皇帝的时候,还恭敬的抱了抱拳。
梅殷一听皇帝不光召见了他,还召见了齐泰,心里顿时有些疑惑。
他和齐泰都是管理大明军事的,齐泰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他是直接管理军队的。
现在皇帝突然召见他们两人,这肯定是又要打仗了。
“都督,您也是奉诏入宫吗?”齐泰反问了一句。
“对,陛下刚刚也派人来通知我了,说进宫有要事商议。”梅殷点点头。
齐泰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嘀咕道:“难道哪里又出现兵事了吗?”
“走吧,见了陛下就知道了。”梅殷也猜不出来,哪里要打仗了。
两人并排走到了御书房,门口的小太监把他们引了进去。
“臣叩见陛下。”
两人进入御书房后,先给朱允炆行礼。
“都起来吧。”朱允炆抬了抬手。
梅殷和齐泰一起身,就看到了朱允炆身后的那幅地图。
“不知陛下召见臣等,有何吩咐?”齐泰恭敬地问道。
“你们两个都是管军事的,朕叫你们过来,当然是商讨军事,不然请你们过来喝茶吗?”朱允炆反问道。
“陛下,是要对西南的土司动手了吗?”梅殷看到瞥了一眼地图,以为朱允炆要攻略西南了。
“不,西南暂时不动,朕今天找你们过来是商议一下征讨东南之敌的事情。”朱允炆摇头。
“东南之敌?”
齐泰和梅殷对视一眼,在他们眼里东南的倭寇和海盗就是一群难登大雅之堂的乌合之众。
“陛下说的东南之敌可是海盗和倭寇?”梅殷确认了一下。
“没错,就是他们。”朱允炆确认道。
“陛下,朝廷每年都会组织水师在海盗猖獗的海域进行春巡和夏巡。”齐泰禀报道。
“年年打击,年年都还在犯!”朱允炆语气变得有些重了。
齐泰被吓得赶忙低下了头。
“朕决定出兵,彻底清除为害一方的倭寇和海盗。”
朱允炆说着拍了一下桌子,并走到了挂在墙上的地图前面。
梅殷看出了朱允炆清剿海盗和倭寇的决心,主动说道:“陛下,如今东南之敌最大的就是自称渤林邦国国王的陈祖义,只要消灭了他,其他海盗和倭寇都不足为患。”
朱允炆转过身来,点头道:“今天朕召你们过来,就是想和你们商议一下如何清剿陈祖义的。”
“陛下,对于这陈祖义,臣早些年经略东南的时候,还是有所耳闻的。”
于是梅殷开始讲起了陈祖义的事情。
陈祖义祖籍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洪武年间全家逃往南洋当海盗,可以说是个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典型家庭。
他们一家盘踞满剌伽(马六甲)多年,最终成为了海上霸王,拥有战船百余艘,手下海盗数万人,曾经劫掠过南洋沿海五十多座城镇,有不少南洋小国还主动向其纳贡,以乞求他高抬贵手。
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印尼)的渤林邦国,一开始只是当了渤林邦国国王手下的大将,等国王去世后,他就利用手下的海盗篡夺了国王的位置。
梅殷话罢,齐泰又接上了话。
“陛下,这陈祖义极其心狠手辣,凡是他劫掠的商船和城镇,几乎都是无人生还,而且他还会命人把一切无法带走的东西,全部就地烧毁。”
“也正是因为他,太祖皇帝才下令海禁的。”齐泰临了还补充了一句。
朱允炆一想,就是因为这个陈祖义,朱元璋才下令海禁,后来海禁成了大明的基本国策,使得大明在大航海时代开始落后于世界,虽然在隆庆朝开关了,但依旧限制非常多。
后来清朝照搬明朝的海禁制度,直接搞了一个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全面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
想到这里,朱允炆义愤填膺道:“陈祖义这个千古罪人,不杀他,对不起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梅殷和齐泰没想到朱允炆会这么激动,被吓了一跳。
朱允炆也感觉自己有些失态了,赶忙轻咳了两声,调整了一下情绪。
“现在陈祖义是不是盘踞在三佛齐的渤林邦国?”朱允炆问道。
“应该还在那里。”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陈祖义了,梅殷也没有办法确定陈祖义还在那里。
“立刻派人前去调查陈祖义的下落,这一次,朕一定要亲手杀了他!”朱允炆恨不得现在就立刻手刃了陈祖义。
“遵命。”梅殷点头答应后,慢慢退出了御书房。
“齐泰,我们大明的水师现在是什么情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征海外,肯定是要用水师。
“回禀陛下,大明水师总共拥有各类船只三千八百余艘,其中半数为战船,有楼船,艨艟,斗舰,海鹘及走舸等多种船只。”齐泰如数家珍地报出了大明水师的家底。
“既然有这么多船,为何还让陈祖义等贼人在海上为所欲为?”朱允炆呵斥道。
齐泰再次低下头,不知道怎么回答。
“行了,你亲自去水师中挑选最精锐的将士和最好的战船,组成一支远洋水师,听候朕的命令。”
朱允炆也不想难为齐泰,毕竟他对自己还是忠心耿耿的,由他掌握兵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了。
“遵命。”齐泰朝朱允炆作了一个揖,准备退出御书房。
他退到门口的时候,像是想起什么事情,又停了下来,朝朱允炆恭敬地问道:“陛下,那沿海的倭寇怎么办?”
“这件事,朕来处理。”
朱允炆说着活动了一下脑袋,舒展了一下筋骨。
这可是打倭寇,打小日本,他必须亲自出手,必须让这些小日本明白,大明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对日本进行犁庭扫穴。
齐泰自然看懂了朱允炆的意思了,识趣地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