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关外,河套附近,土默川一带。
林丹汗率兵抵达察哈尔部右翼中旗。
外河套地区,这是林丹汗最后的栖身之地了。
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察哈尔部并不居住河套地区。
察哈尔部最早定居在广宁以西,位居科尔沁部和喀喇沁部之间,那里水草丰美,属于非常宜居的地带。
可惜随着后金崛起,漠南蒙古左翼各部陆续归顺皇太极,察哈尔部的生存面临挑战,林丹汗畏惧皇太极,被迫西迁。
打败右翼三部,一路迁徙到了外河套地区。
想想还真是悲剧,作为黄金家族的正统后裔,成吉思汗的直系血脉传承,手握蒙古大汗金印,当初林丹汗也是有雄心壮志的。
却因为皇太极的迅速崛起,林丹汗一败再败,渐渐众叛亲离,离着统一蒙古的梦想也越来越远,以至于到了现在更是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皇太极,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虽然不一定全对,但放在林丹汗身上却特别合适。
林丹汗沦落至此,不能排除他自身的原因。
这林丹汗是个奇葩,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耍起手段来又往往不顾情义,很多时候在利益面前,他连自己的亲信部下们都一样坑。
说他是见小利而忘大义也不为过。
比如此刻:
“大汗,明军骑兵正在圪儿海附近与后金对峙,我们是不是应该上去支援一下?”
来到土默川一带后,距离圪儿海已经很近了,林丹汗的部下这样提议。
目前的察哈尔部除了林丹汗主力之外,他还有三大部下,每一部称“鄂托克”。
说话的正是他的鄂托克之一,右翼前旗首领:奈托。
之前后金斥候部队抵近右翼前旗,右翼前旗非常危险,幸亏黄得功率领京营及时赶到,他的族人才成功撤离险地,所以奈托是心存感激的。
林丹汗却不认同,说道:“不忙,呵呵,汉人有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明与金势均力敌,我们不妨先观望一下,说不定会有好处。”
部下们都听得一愣,奈托忧心地道:“可是大汗,明军是来帮我们的啊,我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合适?”
林丹汗又道:“汉人还有个成语,叫兵不厌诈,也就是说只要利益合适,管他谁帮谁呢,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部下们恍然大悟,除了佩服自家大汗熟知兵法,什么也说不出来。
林丹汗沾沾自喜。
可惜事与愿违。
“报~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大汗!明军撤退了,他们撤去了关内!”
“什么?”
正为自己的盘算而沾沾自喜的林丹汗听得大惊,仔细一问,原来是黄得功和孙应元在打败后金巴牙喇后,居然撤离了圪儿海,回关内去了!
“他们为什么后撤?他们不是来帮我们的吗?他们为什么后撤?”
皇太极太可怕了,后金兵太可怕了,原本有明军在此,而且听说张煊也即将抵达大同,林丹汗还并不着急。
但现在明军居然撤回大同去了,那也就意味着,林丹汗要自己面对皇太极了!
可把林丹汗吓得不轻,拽着传令兵的衣领急急大吼。
那兵都快哭了:
“大汗,小的也不清楚啊,他们只是说,说是收到了京营总督张煊张大人的调令,是奉张大人之命撤回关内去的。”
在场的全都愣住了。
林丹汗眨了眨眼:
“快!快找纸笔来,我要写信,我要立刻给张大人写信!”
林丹汗急得大吼。
……
大同城外。
接近黎明时分,天地一片昏暗,城门前火把通明。
远处侧旁,一架马车缓缓驶来,马车中坐着的是本地客商冯员外。
之前张煊巡行山西,一举除掉了山西通敌的十几家大富商,以及一部分贪官污吏,间接改善了山西的营商环境。
更因为那些大富商被拔除,给其他正常商人带来了天大的机会,商人们起早贪黑都很忙碌,梦想着崛起取代原来那些富商们留下来的位置。
冯员外前几天出门经商,今晨急赶着要回城办一批货物,却发现今天的大同城外很不对劲。
马车忽然停止,冯员外很好奇,撩开马车车帘往城门前一看,吓了一跳。
只见城门前此刻正站着许多大人物。
冯员外常年经商,最近经商更是异常活跃,走南闯北也算是见多识广,更免不了要和官员们打交道,因此这些大人物他倒是也认识一部分:
大同总兵周遇吉、知府冯德全、和其辖境内数县的县令们,以及其他几名陌生将领。
而冯员外不认识的那几个将领,其实是京营参将黄得功、孙应元等。
此刻,众将以及诸官员们分主次排开,正在恭候着。
至于这些大人物都在恭候着什么,冯员外当然不知道。
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不久,天渐渐亮了一些,远处传来轰隆轰隆的马蹄声响,以及各种噪杂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
冯员外朝远处一看,又吓了一跳,还真是千军万马!
我的天啊!
这是谁来了?
城前官道之上,大批骑兵开路,马蹄声轰鸣不断,士兵推着战车火炮,发出着滋呀滋呀的声响,步卒们踏出的步伐,更是隆隆般令人震撼。
旌旗遍地,旗帜随风翻舞,猎猎不绝于耳。
暗淡的天色之下,千军万马如同长龙,无数火把照耀着他们铮亮的铠甲和严峻的面庞,压迫感扑面而来,直教人窒息一样。
只远远的看着,就不禁令人胆寒。
而随着大军出现,城门前,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以及诸多官员,纷纷将身体站得更直了些。
没错,这般动静,正是张煊亲自率领的京营主力!
“末将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拜见总督大人!”
亲兵卫队左右排开,张煊一身甲胄大红披风,端坐马背威风凛凛,携亲兵队长王大壮等出现在了众将领面前。
时至今日,张煊早已成为他们共同的主心骨。
众将领看到他,皆精神一振,单膝跪地施礼拜见,十分恭谨。
连续赶路好多天了,张煊却丝毫不显疲惫。
张煊神色淡然,盯着众将领们看了看,见他们几个都在,点了点头。
“入城!”
一声令下,登时又是一乱,城门内军士让路,将领们也开始忙活,大批亲兵护卫着,众星捧月,张煊驱马进入大同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