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天还黑着,石建军就起床了。
他把上年剩下的麦子全部装上了板车,想了想,又把东屋床下的花生和瓜子拽了出来,也换上装麦子的麻袋外皮,悄无声息地将其混进了麦子里。
高小红从屋里抱着佳慧出来,准备给这对爷俩做些吃的。石建军直接拒绝了,“不用再做了,昨晚不是有剩菜吗?拿两个煎饼卷着咸菜包起来给我吃就行,等二丫醒的时候,我再看看路边哪有卖粥的,给她买一碗让她垫肚子。”
高小红点点头,就进屋去给他卷了煎饼。
板车悄无声息地走了。
等佳慧醒来的时候,就感觉身下绵软,摇摇晃晃的,她揉揉眼睛一看,原来正被爹拉在了板车上。
石建军笑着说:“二丫,醒了?”
佳慧甜甜地叫了他一声,往四处看了看,“爹,咱们这是在哪了呀?”
“快到三里庄了,”石建军拿着毛巾擦下脸,“还有二里多路,到三连庄的时候俺把你送去你大姑奶家玩,行不?”
佳慧的大姑奶就是石建军的大姑,就嫁在离县城二里多路的三里庄。
佳慧眨眨眼睛,歪着头,装作小孩子的样子问道:“大姑奶家有么好吃的,有白面饺子吗?”
马老四一边拉着平车,一边哈哈笑:“二丫,你还知道白面饺子么?你大姑奶家里有钱,你到那说想吃白面饺子,你大姑奶保证给你包。”
石建军连忙瞪了他一眼,“老四,你可别胡扯,孩子会当真。闺女,你要想吃白面饺子回家叫你娘给你包,咱们家有白面,那还是新麦子下来时爹去磨的白面。”
马老四不当回事,反而觉得石建军想得多,“建军哥,你也太较真了。你大姑家那条件,给孩子吃几个饺子有什么啊。”
石建军摆摆手解释,“老四,你又不是不知道,俺大姑夫在酒厂上班,大姑家没有地,他家孩子好几个,家里吃的粮食全是粮本按月买粮。”
马老四想了想,忽然道:“建军哥,这城里还用粮本,你现在带着麦子去卖,还是卖给粮站啊?跟俺们在公社卖有什么区别!你不如把这个粮食送到磨面坊,花两钱磨成面粉,然后去卖面粉,面粉比粮食好卖,电厂、酒厂家属院就够你卖的了。”
佳慧长出一口气,可算说到点子上了。
石建军眼前一亮:“老四,行哇。这主意好,就照你说的这么办。”
马老四挠挠头嘿嘿笑:“建军哥,俺吧主要是灵机一动,你赞成这主意好,俺也挺佩服俺自己能想出来这个好主意。”
石建军用只有他们哥俩自己懂的眼神,同马老四在空中交汇了那么一下下。
好吧,男人同男人之间的对视,这哥俩瞬间就心领神会了。
佳慧终于知道他爹也有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了,你看他那得瑟样。
石建军他们到了县城后,他带着女儿直奔磨面房,马老四则是去农贸市场,哥俩约定好,等回去的时候再一起回。
磨面房工作人员问石建军:“你是要七五粉还是八零粉?还是黑面?”
七五粉比八零粉白,但两样面粉里面都多少有点麦芙,黑面则一点麦芙不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粗面。
石建军直接道:“同志,俺们要七五粉。”
工作人员:“行,把你面袋子拿出来放在这个出粉处,我合上电闸之后,你就在这儿等着接面粉。”
听到这话,石建军一拍额头,尴尬,他忘了带装面的面袋子。
石建军掏出烟来给工作人员上了一根:“同志,你看俺们这来的也太忙了,面袋子没拿,请问你知道哪边有吗?”
工作人员斜眼看了他一眼,石建军非常有眼色地把手里的一包烟都塞在了他手里。
工作人员把烟装起来,这才笑了笑,用手指了一个方向,“从这儿往前走十来米,有一个挂面加工厂,他们那里有袋子,你上那去找几个吧。”
石建军又谢了几声,抱起二丫朝工作人员指的方向走去。
挂面加工厂门口,看门大爷看到石建军过来,问道:“同志,你找谁啊。”
“老爷子,俺不找人,俺问你个事儿。”建军放下二丫,给看门大爷上了一颗烟。
大爷接过烟夹在耳朵上,点点头示意他问。
石建军好声好气地道:“大爷,俺们爷俩是下面乡镇的,这不新小麦下来了,想把陈麦子拿过来磨面粉,谁想忙得忘了带面袋子,你们这能给俺找几个面袋子用吗?俺花钱买也行。”
看门大爷爽快地道:“不就几个面袋子吗?我以为多大事,你等着,我去给你拿。对了,你要几个面袋子啊?”
看这大爷这么畅快,佳慧感叹,还是这会儿的人热情啊。
石建军哈哈笑了:“大爷,咱们车上是八百斤麦子,磨的是七五粉。你这面袋是装多少斤的?五十斤的话俺得拿十二个,一百斤的话,拿六个就成。”
看门大爷说是五十斤的,还大方地道:“我给你拿十五个,你装麦芙还用得着。”
石建军心里一暖,一个劲地感谢人家大爷。大爷也不图什么,纯热心肠帮忙而已,不止帮忙拿了面带,还拿一块糖给可爱的佳慧。
佳慧毫不吝啬地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清亮亮地喊道:“谢谢大爷~”
临走的时候,石建军问人家大爷家里需要面粉不,要的话,他就把自家新麦子磨好的面粉给他送过来,作为感谢,大爷给钱就行,他也不要大爷家的粮票。
不过这次的面粉是不能卖给大爷了,要卖也得下次卖。
“好好好!”看门大爷心里一喜,忙点头道,“那你们下次磨的面粉卖给我五十斤吧。现在粮站面粉一毛八一斤,他们还要票。你这不要票,我给你两毛怎样?”
石建军推拒几下,但大爷坚持要给他两毛,便无奈应下了。
定下送面粉的日期后,石建军就离开了。
爷俩从磨面坊里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是白的。
佳慧坐在车上,看她爹推着平车往酒厂家属院去了。
到了酒厂家属院的时候,不远处的大榕树底下,有几个老太太正在说话。
石建军过去喊了一声:“大姨,打扰下啊。俺这里有刚磨好的面粉,你们要吗?”
几个老太太对视一眼,都来了点兴趣。她们站起身围着石建军,叽叽喳喳问了起来。
“你这面粉怎么卖?多少钱一斤?”
“哎呦,这还有个小孩!”
有个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喜爱地摸了摸佳慧的脸,乐呵呵道:“出来卖东西还带着小孩,不容易吧?”
“奶奶好。”佳慧对摸脸的奶奶乖乖地打着招呼。
“哎,好,这孩子可真乖,可爱真干净。”
几个老人家忍不住夸起了佳慧,不只是谁还捏了捏佳慧的脸蛋。但奶奶们用的力道都很轻,佳慧也不躲,笑嘻嘻地扬着小脸。
石建军听县城里的人都说“我”,也入乡随俗地道:“大姨,你们在粮店买面粉是一毛八分钱一斤还要票,我们这儿不要票,算你们两毛一斤,你们要不要?”
“还行,这价格挺合理的,”领头的老奶奶缓缓点下头,“这天热,面粉也放不了多长时间,你给我称20斤,我回家拿面袋去。”
“好嘞!”石建军眼睛一亮,立马忙了起来。
其他人看着有人带头买了,也各自回去拿面袋买了起来。这个要20斤,那个要30斤,那个又要50斤,忙得石建军一头大汗。
石建军正忙的时候,佳慧却看到板车上装着瓜子花生的麻袋不知何时露出了一个口。有个阿姨买好了面粉刚要走,余光也看到了花生和瓜子,阿姨手快地拽过一旁的东西把花生瓜子盖上,人竟然也不走了,默默站在旁边等着。
佳慧若有所思地看了眼这阿姨。
她把瓜子和花生给盖上,应该是好心,难道是这会儿花生和瓜子不能卖吗?
这阿姨不走也没吱声,怕是也想买些花生瓜子吧。
等买面粉的人都走了以后,阿姨果然上前了一步,压低声音问:“大哥,我想问一下你这花生和瓜子怎么卖?”
石建军都要忙晕头了,听到有人招呼,忙抬头看过去:“大妹子你要花生和瓜子是吧?这瓜子是俺内蒙一个亲戚给邮过来的,你看看这瓜子颗粒饱满,没一个瘪的!花生也是,俺悄悄跟你说一句,这花生不是我们这边的品种,你随便剥开一个花生,里头都有四粒花生粒!”
说着,石建军就剥了瓜子和花生给阿姨看了看,果然和他说的一样,瓜子分量足,花生竟也是足足四粒。
买面粉的大姨心动地拿了一粒花生放在嘴里尝了尝,忍不住点头道:“货是好货,就是大哥,你的货就这点吗?”
石建军转转眼睛,不敢说实话,就半真半假道:“这些东西就自己家吃,你还能要多少?我跟你说实话吧,我表弟就是插队插到内蒙去的,他在那边娶了老婆安家落户,这都是他们自己种的,我也没法给你说有多少……你就说你要多少吧!他都能给你发过来。”
一听这话,阿姨顿时激动了,她左右看看,低声暗示道:“大哥,我看你也热的满头汗,不如抱着孩子到我们家喝碗水,我家孩子他爸也在家呢!咱们到时候再谈谈这事?”
石建军有点迟疑,这年代的男女同志走一块儿,会引起流言蜚语。如果家里有男同志的话,又另当别论。
他不太想冒险去别人家,可是不去的话,看这大妹子的样子没准是件大生意。石建军想了许多,最终决定道:“这样也好,谢谢大妹子了。不过去你家也不方便,我把平车推在你们家门口,让大兄弟出来端碗水给我就好。”
那意思是大兄弟出来,他跟大兄弟在一块进家就没事了,左邻右舍也不会说什么。
“行。”
大妹子爽快的应了,引着石建军往家里走去,顺便将自己一家人介绍给了石建军。
她叫孙红梅,爱人叫周言希,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叫周小兵,今年才五岁,小女儿叫周软,今年刚两岁。
听她尽数把自家人数了一遍,石建军心里也安稳了些,也同他介绍了自己和佳慧。
等介绍完,他们一行人也走到孙红梅的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