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收拾清,姜茶打算去木匠家问问打木桶的事。
木匠家的大致方位李宪章昨天已经告诉她。
走到大致位置,零散分布着十来户人家,姜茶没有找到,刚想找个人问问。
“你找谁呀?”
姜茶霍然转身,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头发乱糟糟的,背着一筐比她还高的柴火。
红旗大队社员家的柴火垛大多数都是在村外,用的时候再一筐一筐背回家。
王桂荣背了一筐柴要回家,爹娘上工,家里的饭都是她在做,看见姜茶停在街上望来望去,她才鼓足勇气问道。
姜茶见她的手用力的抓着绳子,说话的声音发干,对她和善的笑笑,偷偷摸出一颗糖塞给她,“小妹妹,请问木匠师傅是哪家?”
王桂荣握紧手里的糖,放下筐,给她指路,“过道里面第三家。”
“哦,好的,谢谢你小妹妹。”姜茶向她道谢,刚想转身离开,又见小姑娘弯着腰使劲力气,背了好几次,才把筐背起来。
现在小孩子都当半个劳力使唤,这些活都是村里孩子做惯的,大多数比她都能干。
她也不是圣母,没看见还行,看见了随手就能帮忙的事,她也是乐意的。
算了,日行一善。
姜茶走过去,伸手把筐挪到自己肩膀上。
好重,她都觉得好重,更别说小孩子。
“你家在哪,我替你送回家。”先做好人好事,再去木匠家也不耽搁什么。
王桂荣脸上一红,急忙跟上她,“姐姐不用,我自己就行。”
她伸手去夺她身上的筐。
姜茶闪开身子,另外一只手推开她,“快说家在哪?”
“前走不远。”王桂荣给她带路,她偷偷的看了眼姜茶。
这个知青姐姐背柴还不如她,她就是长的矮,所以背起来才不方便,走的时候要弯着腰走路。
干习惯了也还好,不像这个姐姐,她都看出她背的很吃力。
“哪家?”姜茶还算满意,边走边问,她指的方向总共也没几家。
“啊?”王桂荣愣了一下,赶紧跑到一家门口。“这里,姐姐放在门洞就行,谢谢姐姐。”
还好,刚才乐于助人的人设兜住了,只要她家再远20米,她就要提议歇歇了。
告别王桂荣,姜茶向木匠家走去。
这一片住的都是红旗大队的杂姓,周刘两家是老辈子就在这片地,杂姓大多是后来逃难过来落户的人家。
木匠姓黄,他家的房子算是比较好的。有手艺的人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的太差。
就像现在,黄木匠不用去下地,只需要做些木匠活,每年按时给大队交副业款就行。
黄木匠家的大门大敞四开,姜茶到的时候,黄木匠正在院子里打磨一只水桶。
站在大门口,姜茶手指敲敲大门,“黄叔您好,我是新来的知青姜茶。”
黄福冈,小名黄泥鳅,抬起头眯眯眼睛看向大门,“姜知青,快请进。”
说着撂下手里的活,“姜知青想做些什么?”
到他家来一般都是要打东西。
“我想打两个洗澡的大桶。”姜茶向黄木匠说了下他们的需求。
“两个?”黄泥鳅觉得有些浪费,便劝她,“姜知青,两个很占地方,多了也是浪费,一个就够了。
还有你说的木桶是不是太高了,做矮些平常也能当大盆用,洗洗衣服啥的。”
姜茶知道黄木匠是为他们好,只是,要两个木桶,自然有必须要两个的道理。
只能婉言谢过黄木匠的提议,并询问他需要的时间和价钱。
“黄叔,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要两个,您算下需要多少钱和时间,到时候我们来取。”
黄泥鳅差点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商量好了两个,也可以改啊,不会过日子。”
姜茶这几天也算明白,会不会过日子是这里老人看年轻人的一个重要指标。
待黄木匠说了价钱和需要时间后,姜茶立马掏出准备好的钱,交到他手里,并约定好过几天来取。
约定好后,姜茶和黄木匠告辞,她还要去磨坊看看,顶着技术员的名字,不能一直不露面,尤其是周二婶他们刚学会做豆腐,还不是很熟练。
姜茶来的时候,磨坊正是热闹的时候。
现在磨坊有两头牲口轮流拉磨,这边豆浆磨好,那边以高芝花为首的一群人就分别煮豆浆,过滤、点盐卤、定型。
分工很明确,有条不紊。几个人也是聪明,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宁愿少量多次,慢慢来。
豆腐做好,有人专门担着去给订了豆腐的单位送货。
偶尔也会有几个别的大队的人,他们一般都是带着黄豆来换豆腐。
“姜知青。”高芝花见到姜茶高声招呼了她一声,“你知道吗?咱们的豆腐昨天可是订出去不老少。”
高芝花说的时候挥舞着胳膊,在灶前时间长了脸熏得红红的。
“我还不知道,豆腐销路很好吗 ?”姜茶很配合的询问。
高芝花偷偷看看四周,低声道:“我刚才煮着豆浆算过,每天和现在一样,一年咱们大队可以多赚一两千。”
姜茶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一两千真是不少,要知道现在花钱都是几分一角的花。
“真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不少。”
高芝花点点头,很欣赏姜茶语气里的认同。
她现在不把姜茶放在未来儿媳妇位置上,才觉得姜茶这姑娘好,话不多,但不会说出不合适的。
人上了年纪就不喜欢牙尖嘴利的孩子。姜茶这样的就好,让干什么干什么,干好了不抢功,干不好不推卸责任,对人和和气气。
脾气太好了。
姜茶留在磨坊帮周二婶烧火。
主要是解决她们做豆腐时遇见的问题。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聊的内容五花八门,也没什么目的,就是坐在一块不说话会显得更尴尬。
高秀芝是个爱说的,聊得内容也不外乎农村这些事,正是姜茶不熟悉的。
大多数时候姜茶只需要配合的“嗯,啊,对,不知道”给周二婶几个反应,她就可以自己把话题继续下去。
两人说的高兴,沟通是了解一个人的开始。
高秀芝嘴里的其他人,姜茶不太清楚。
但是高秀芝,她已经了解啦!
一个总想在良心过得去的程度上,占点小便宜的人。
姜茶在磨坊消磨了一上午时光,走的时候告诉高芝花,以后她就不过来了。
半天时间,婶子们基本没出错。
她是个干活费,来了在干活上,也帮不上太多的忙。
豆腐坊走上正轨后,就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啦。
要半夜三更起来做豆腐,这样才能保证上午把豆腐送完。
高芝花点点头,对其他人说:“姜知青就不是干活的料,不来就不来吧,她来了 咱们聊天都聊不好。”
其他人都跟着点头,这一上午,可把她们拘束坏了。
中年妇女的聊天内容,有些真不适合未婚姑娘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