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真大侠客 > 第19章 浩然正气

第19章 浩然正气

四四方方的合院内,一棵老石榴树茁壮成长着。

山墙上长满了爬山虎与葡萄藤,屋檐瓦弄下几只燕子飞来筑巢。

三叔爷坐在院内老藤椅上面,轻抚蒲扇,椅边小桌上面摆着紫砂壶,壶内泡着雨后新茶,微有烟雾缭绕周围。

茶香清柔,传遍整个院落。

院落中央站满了三房的各户子弟,小的还是懵懂童子,大的已是而立之年。

本次考察,虽然主要考察的是幼童。

但是年纪较大子弟,也在考察范围之内。

三老爷也颇有水平,对幼童们重点抽查天赋潜力,鼓励向学。

年纪较大的子弟则是抽查知识,多加以勉励。

毕竟马上都要考试了,没有必要增加压力再去给他们添乱了。

院试一般都在八月,三年两场,参与者要通过每年二月的县试与四月的府试,取得了童生资格才能去考秀才。

郭玄的水平,自然不用测验,他的任务主要还是放在举人考上面。

举人考对于三老爷就有些超纲了,毕竟三房一窝子里,最好的也就是老秀才水平,举人考就不在查阅范围之内。

现在的郭玄,对文试却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他本身的水平就是非常高,天生聪慧再加上过目不忘的本事,让他很有自信。

家塾的建立,就是为了选拔家族梁柱。所以,这次各房子弟,包括分出去的子弟全都召集回来了。

家族子弟们一起修文,共同养气,选拔族内最出色之人物,挽救家族颓势。

如此艰巨的任务,自然在入门选拔中就非常严谨苛刻。

先是几房老爷一起训斥勉力子弟,带弟子们入塾,家塾建立的时间很久了,三进的大院子,中心是祠堂与先祖的画像。

子弟们一起向先祖画像行礼,然后转到后面是更大的院落。

入门后是至圣先师的圣像,一行人对至圣先师行大礼。

拜完至圣,才算是入了门,子弟们按照年龄依次站好。

再请出族内几位硕果仅存的老举人,一起观气望才。

文气是颇为微妙的,因为浩然之气从来不是个有形之物。

它时聚时散,或高或低。

更多时候还是要靠文章或者本性去聚集,如果本性乱了,失去了真意,圣贤也会变路人。

可是如果念头通达,本性清明,五尺童子亦成圣。

它因人而生聚,却不由人意停留。

只有配得上浩然正义的人,才能留下浩然之气,方可以养得了浩然之气。

儒家浩然之气,最易修得却也最难掌握。

读书人通过文考就能得到一定额度的文气,但是此后余生不失正气,还能不断勇猛精进之人,却是少之又少。

浩然正气最大的妙用就是万法不侵,诸邪退去。

执掌浩然之气者如果为政一方,配合自身权柄,倒是可以保一方百姓安宁。

这项郭玄倒是不用测验了,他已经是秀才身,早就有浩然之气了。

几位老举人也是看童子们那些人天赋异禀,那些人稀松平常。

泛泛观之…不见得准。

最后,就是现场写一篇文章,小诗也可,对子也行,就是一幅书法都是可以的。

不过是根据文采高低,进行分班排位。

凭借自身才华,郭玄的文章,轻松通过了先生的测评,进入了秀才组的最高班。

家学里的老师对他的文章的评价:“理得而词顺,出类拔萃。”

并且,认为郭玄现在的文章水平,折桂应有希望。

私下里,先生把郭玄叫了过去,告诉他文采斐然,必是佳品。

希望他可以一鼓作气,考得进士。

老师的话郭玄暗暗记在心上,双方都默契的没有宣扬。

私塾里的学生不多,但是年龄相差很大。

有些是八九岁的孩童,乳臭还未尽,嘴里的乳牙都还没有换好,早已经准备去考秀才功名。

许多小童天天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让人颇为头疼。

也有而立之年的中年人,本次也是准备去赴举人考。

私塾里分成几个班组,各自冲刺自己的课业,郭玄与家族里文力较高的几名秀才同在一班。

天微亮,家塾里就传来朗朗读书声。夜空中点亮无数星辰,家塾里点亮闪闪烛光。

文风飘荡,激起数百卷纸。才气溢出,染上一缕墨香。

何人得评,必然前思后想。为不落窠臼,千锤百炼亦是平常。

在这样的环境里,郭玄也感到了文气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增减,而是更多的一种凝炼,仿佛虚浮之气化成更强实质。

竟然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果然是耕读传家的世家,在这文学之道果然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郭玄卷起文卷,收好笔墨纸砚。伸了一个懒腰,拿起案几上面的灯台,借着烛光走出了私塾。

门外早已是一片寂静,

吹灭烛光放好灯台。

原本黑洞洞的夜幕突然间展开了,星光湖影交相呼应,巷子里风卷而过,声音传的很远,光音联动,竟然如同一幅寒夜画卷。

抬头仰望无尽星河,仿佛之前蒙着的一层薄雾被剥开。

天地万物,豁然开朗,气韵也都全部生动了起来。

春气来了…

人间不值得,天地自遨游。

所谓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唯独是一个正,真正的正。

正……

人世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可是却没有几人能做到。

知错行错,方才是人常态。

郭玄突然间的顿悟,让他陷入一种空明的境界。

他突然觉得,自己面前浮现了一片大海,海洋之中有着无尽的浩然正气。体内的浩然之气突然与大海联动,二者互相奔腾涌动,终于化为浑然一体。

黄李林中,无尽文路,天都书院,三位当代儒家圣贤都感应到了文海骚动,齐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