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这句话,我觉得最有力量的也是最不容易的不是那个 善字,而是 积 字。
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写给 吴玉章 寿辰的祝词中的一段话。
用在爷爷的身上,非常的恰当。
回到老家,爷爷进入了胶东抗日地下组织,开始在老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教小学国文,村子里的小孩都愿意听他讲外面的世界的故事。
那个时候,日寇在胶东已经是强弩之末,很多的时候都是龟缩在县城,而广大的农村和山区都是八路的地盘。
当时有很多鬼子的炮楼,或用石头,或用砖头水泥制成,非常的坚固。
据村里的老人讲,以前日本鬼子的炮楼外面都有护城河或者壕沟,还有铁丝网,方圆300米内的树木全部砍光,这样在炮楼的日本守军就会有很好的视野。
一个炮楼十几个人,还有一挺机枪,土八路从任何方向进攻,上面的守军都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那个时候偷袭鬼子炮楼都在晚上,而且打不打的下来,一个小时必须结束,再晚点,附近的增援就到了。
那个时候村里的民兵对于端炮楼的事情很抵触,因为很多次的攻击,往往死亡几十人都是伤不了炮楼的皮毛。
最后村里管妇青的女干部站出来,谁去端鬼子炮楼,我就和他成亲。
那个时候很多光棍汉一辈子都没有碰过女人,
洞房之后第二天就上战场牺牲了。
攻击炮楼,最好的武器就是火炮,而我们的抗日武装甚至不能做到人手一把枪,更是严重的缺乏弹药。
《亮剑》里的李云龙有个意大利炮,就敢带着队伍去攻打平安县城了。
在中国耀武扬威的鬼子的炮楼在欧洲战场和希特勒的杰作相比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
防空塔(德文:Flaktürme),又名“高射炮塔”,是纳粹德国在柏林遭到空袭后于1940年起希特勒下令建造的巨型防空建筑,矗立于第三帝国首都柏林和重要城市汉堡、维也纳等地。
这些无与伦比的巨型堡垒通常由G塔(gefechtsturm,“战斗塔”)和L塔(leitturm,“指挥塔”)两座为一组构成一个战斗单位把守一片空域,战斗塔用于配置重型高射炮,而指挥塔用于侦测与作战指挥,三组六座塔即可构成守卫一个大三角区域的“塔群”,如首都柏林塔群。
这种高射炮能够发射高爆弹或曳光弹,利用定时引信在空中引爆,产生大量的破片来杀伤敌机 。这种高射炮的射程达到14公里,射速为每分钟8发,每发重约26公斤。除了128毫米高射炮外,每座G塔还有一门37毫米高射炮和多门20毫米重机枪,用来对付低空飞行的敌机。
对德国的轰炸行动让英美两国付出了8.8万名机组人员阵亡的代价,
中国人那个时代,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科学,没有国力,被小鬼子欺负好多年,真的是好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