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见我坐好,继续讲道:“刚才我们讲到任何一本有系统的书都会有一个纲目。书的纲目就像人的骨架,我们要想快速地记住并了解一本书,一定要善于提纲契领。这节课我们就以《大学》为例,来谈谈《大学》这本书的纲目。哪位同学来背一背《大学》开篇的第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陆秀夫站起身朗朗背道。
“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认为这句话是本书的核心,整本书就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其中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并把这些品德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直至达到最完善的境界。”陆秀夫侃侃而谈。
冯老师捋着胡须点头赞道:“在你这个年龄,就能悟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你是陆秀夫吧,听闻你县试、州试、省试三次都高居榜首,是否属实?”
“报告老师,实属弟子侥幸,不足挂齿。”陆秀夫挠头答道。
“太学能破格把你们这些人招进来,这也是太学的希望所在。你可不要负了太学以及国家对你的栽培。好好发挥你的才智,努力学习本领,将来为国效力。”冯老谆谆告诫。
“谢冯老教导,弟子谨记在心!”陆秀夫铿锵答道。
冯老的话一下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我顿时觉得他亲近了起来。
冯老继续说道:“是的,陆秀夫同学说得很对。《大学》开篇第一句就是纲。何为大学?大学即成就伟大人格的学问。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着伟大人格的人呢?
《大学》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所偏差,以为明明德就是弘扬高尚的品德。殊不知,如果连品德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去弘扬?
我以为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成就伟大人格的方法首先需要我们去认识并明悟我们内心中的光明德性,然后再把这种光明的德性通过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进而影响周围的民众,使他人也具备这种美好的品德。这就是修己达人。
人要想成就伟大的人格,就应不断地从这两个方面去修行,直至达到最圆满的至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就会像孔子七十岁时那样‘随心所欲不欲矩’,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会出现任何差错,甚至连动一个念头都是暗合天意……”
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悄悄地洒在冯老的脸上、身上,冯老丝毫不觉,只是忘情地讲着。我仿佛看见,一股淡淡的,银白色的神圣光辉自他的脸上、身上透溢而出,那样的纯净,那样的美好。
我静静地听着,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冯老夹着讲义走出了斋舍。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有些恋恋不舍起来。
下一节课又会上什么呢?会是谁来上呢?我满心期待。
这时,我惊讶地发现贾瑞、丁帅勾肩搭背、满脸嬉笑地从外面走进了斋舍。
他们不会也是这个班的学生吧?我低声问旁边的陆秀夫。
陆秀夫说:“是的,他们比你先一段时间进来。不过,他们三天两头翘课,因是丞相的儿子,丞相不说什么,老师们也不好多说,只能随他。”
我明白,他们今来只是混一个太学资格,明年说不定还能混一个进士,就像贾丞相一般。
只是为什么这么巧,我们这些冤家对头偏偏分在一个班?难道真如古话所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心中暗自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