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开局盘点十大诗人 > 第十七章 诗魔-白居易

第十七章 诗魔-白居易

【下面我们来看诗魔白居易的一生】

唐-白居易:为什么叫诗魔?

归长安:可能是因为白居易写诗刻苦至极,正如“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日暮西山:不叫诗魔也可以叫诗王。

c君:李白和白居易是朋友吗?

李白是刺客:不是,李白比白居易大了七十多岁,不要太离谱了。

唐-白居易:在下仰慕李太白,但可惜无缘一见。

唐-葛清:“啊啊啊啊啊,白乐天!!!我等到现在终于等到你啦!!!”

宋-苏轼:是白居易啊!

宋-罗大经:“本朝士大夫多爱乐天,东坡犹胜。”

妻子见苏轼这么高兴,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白居易?”

苏轼理所当然似地说:“乐天从江州再到忠州,我不敢和他比,但是我跟他一样飘零,我们俩的经历是有些相似的。”

而且他被贬官,却兢兢业业,移风易俗,一心为民,从来不会自怨自艾,这种精神多么值得学习?”

“我就很不喜欢贾谊,他不如白居易肚量大,见识不足,不被皇帝重用之后居然郁郁而终。我不评价他们的文采,我只想说他的这种心境,不及白乐天半分!”

妻子有些恍然,苏轼爱白居易的才华,更爱白居易随遇而安的性格。

日暮西山:白居易是肯定李白的才华的,但他其实是杜甫的粉丝。

归长安:但杜甫又是李白的粉丝。

唐-杜甫:太白兄是诗词是最厉害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唐-刘禹锡:……

才华横溢周公瑾:刘禹锡这人活的没心没肺的。

归长安:我喜欢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日暮西山:我喜欢“湖光秋月两相和”这把洞庭湖写得太美了。

蓦然回首:刘禹锡这人持才傲物,为人还有些偏执,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又非常的有才华,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日月盈晷:刘禹锡也和苏轼一样被贬,被贬了二十三年。

柳宗元看到天幕上说刘禹锡被贬了二十三年,想到这位的性子,顿时不觉得意外。不过想了想还是劝到“梦得,你以后要注意一点。”

“子厚,你放心,我以后一定注意。”

“你想些随你,但你要是改了,恐怕就不是你了”。

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也在看着天幕。“梦得也是挺狂的一人”元稹道。

“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吟诗作对,想来也是一番风趣。”白居易笑着道,“你的诗句也不错,想来也能够青史留名。”

元稹道:“我志不在此。”

长安客:偏题了,偏题了。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自称是战国名将白起的后代。大家都知道,白起是出了名的杀神,后来被秦昭襄王赐死。秦始皇继位以后,觉得白起劳苦功高,所以把他儿子分在了太原,由此诞生了白氏家族。千年后,大唐的白氏家族诞生了白居易。也蛮神奇的,战神的后代居然是个诗人。】

战国-白起看到这里,猛地盯向了秦昭襄王。

李世民道:“这有什么可神奇的?我们出自陇西李氏,祖先还是老子李耳呢。老子的后代可以是李广那样的将军,可以是父皇那样的开国君主,还可以是李贺李商隐这样的诗人。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李唐还把老子捧成太上老君,封他为道教的教主,让道教成为大唐的国教。

文武百官眼观鼻,鼻观心。大家都是明白人,真正相信李渊等人这副说辞的人没几个。

朱元璋看着天幕,放空脑袋:“妹子,白居易都跟白起能搭上边。你说咱是不是也应该像白居易那样,搞一个厉害的祖先,让脸上沾沾光?”

马皇后想到近来的传闻,好奇地问:“你是说朱熹?”

朱元璋:“对,有人劝咱认朱熹为祖先。”

他们说唐朝那些皇帝,认的可厉害了,直接把族谱追到老子去了,让我也学一学。说是没啥坏处,只有好处。”

扶苏听到这件事情之后:“什么,白氏家族居然延续那么久,白起将军的后代还出了个大诗人,血脉真神奇。”

秦始皇道:“这有什么可稀奇的?天幕曾经说王维都是王翦的后代。他的后代也是诗人啊。”

王翦尴尬地笑了笑,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子孙后代太出息,让他面上有光的同时,也有点担心陛下会介意。毕竟国破了,王家还存在,这也太招人眼红了!

【白居易出生不久,家乡发生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他年少的时候,去长安拜访了文坛大佬顾况。

顾况看到了白居易的名字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你居然还叫白居易。

当时去拜访都会带上自己的作品,顾况打开白居易带来的作品,看到第一篇的时候就震惊了,他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当时顾况看到的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明-朱元璋:这首诗写得通俗易懂。

汉-刘邦:我读的书不多。看到现在,我最喜欢这首诗了,都是大白话,却说尽人间道理!

东坡肉: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的时候写的。

归长安:这首诗我记得是小学一二年的时候的内容。

日月盈晷:小学生应该比较喜欢白居易的这一首诗。

李白是刺客:我小学的时候比较喜欢骆宾王的《咏鹅》。

c君:这首诗是我一年级开篇就学的诗了,影响很深刻。

蓦然回首:说是骆宾王7岁的时候写的。

兮兮沐沐:这些大诗人六七岁就能够写诗了,各个都是大天才。

“没想到这些人居然喜欢这种诗,你以后可以多写点。”元稹微笑着道。

“少年之作而已,现在不一定能作出来。”白居易道。

骆宾王没想到自己幼年时候的作品居然上了课本,也不知道后世的课本是怎么选的,他写了那么多首诗,怎么偏偏就选择了这一首了呢。

【贞元七年(791年),他回到符离。后白季庚升任襄州别驾,他随父至襄阳。贞元十年(794年),父亲死于襄阳,白居易回符离,为父守丧。贞元十四年(798年),其兄白幼文出任饶州浮梁县主簿,他随兄至浮梁,而其家迁往洛阳。贞元十六年(800年),自浮梁至洛阳省母。贞元十八年(802年)入长安,同年冬参加吏部举行的书判拔萃科,翌年与元稹等一起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他也是在这个时候遇见了他的好朋友元稹。】

岐山石:我觉得以后考试的时候可以拜以下白居易、刘禹锡和元稹三位。

南风歌:不应该是拜孔夫子吗?

李白是刺客:孔子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拜孔子大概是没啥用。

宋-苏轼:拜神有用吗?

归长安:考上了就是自己努力,考不上就是他们不灵。

宋-苏轼:……

唐-刘禹锡:那还是别拜我了,我怕到时候没考过被骂。

东坡肉:那我就去拜一下苏轼,我明天就要考试了,苏大仙,记得保佑我考试一次通过。

宋-苏轼:所以考不上是要怪我吗?

东坡肉:要是考上了,我带着酒水去你墓前捎给你,顺便也给你爹和弟弟带一点。

宋-苏轼:……

宋-苏辙:我的就不必了。

苏轼看向旁边的苏辙:“他这意思是我们葬在一起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苏辙说。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又与元稹二人一起参加制科考试了,授县尉。当了县尉后,白居易深入底层,见到了农民的苦困生活,写下了《观刈麦》,在诗中强烈批评了当时的赋税制度,对劳动人民的艰难苦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距太大了,问心有愧。

在任县尉时,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朋友出去玩,中间聊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绯闻,于是《长恨歌》就诞生了。

开头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统领全诗。这里的汉皇一般指汉武帝,只不过他时唐朝的诗人,不好直接骂皇帝,所以这里就写了汉皇来代指唐玄宗。】

……

接着《长恨歌》的全篇在天幕上缓缓浮现,聊天群瞬间热闹了起来。

汉-刘彻:什么叫不好骂唐朝的皇帝,直接骂我?朕就那么好骂了吗?

他猛地捏碎了手里的点心,有些被戳破心思的恼火:“明明是说什么唐玄宗,提汉皇做甚啊?”

他确实和这首诗说的一样,想找一个绝世美女,可惜统治国家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特别合心意的。

一下子就深深代入了。

文武百官:“……”

明明有这么多汉朝皇帝,陛下,你怎么对号入座了?

原来陛下你也知道自己好色呀!

司马迁向来直言不讳:“陛下,天幕又没说汉朝皇帝指的是您,莫急。”

月如霜:汉文有道恩犹薄,骂你也是正常的,谁叫你确实重色。

汉-刘彻:但朕没有误国啊!这唐玄宗配和朕比吗?

归长安:如果唐玄宗早死二十年,确实是能够和你比的。

汉-刘彻:啊!那为什么唐朝的开国皇帝就没有人骂呢?

蓦然回首: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存在感太小了。

唐-李渊:???

【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带着兵马慌忙逃窜入西南,也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走向了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生离死别,唐玄宗不忍割爱欲救不得,只得在马嵬坡缢杀了杨玉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