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开局盘点十大诗人 > 第十八章 被贬江州

第十八章 被贬江州

【这首《长恨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主题上很有争论。一种是讽喻说,一种是爱情说,还有双重主题说。

有人觉得白居易是在讽刺唐玄宗好色,整篇文章明面上在说爱情,实际上在说时政。

有人觉得这点讽刺简直毛毛雨,更像是对唐玄宗的洗白,更像是在歌颂爱情,毕竟讲爱情的部分实在是太多了。

自古以来,两方打得不可开交。

关于这个问题,白居易自己就给了答案了。

他晚年的时候,整理自己的诗集,把自己的诗分为四大类——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

《长恨歌》属于感伤类!】

兮兮沐沐:不管,我觉得就是搞讽刺的,瞧瞧那唐玄宗那个疯狂逃窜的样子,乐死人了,明显就是在讽刺时政乱象。不过是因为怕诗集被禁,所以不敢说。

归长安:加一,我感觉白居易是在可怜杨贵妃,讽刺唐玄宗!

李白是刺客:白居易懂什么《长恨歌》(狗头保命)!

元稹笑得前仰后合:“白兄,人家说你不懂《长恨歌》!”

白居易:“……”

白居易非常大度,嘴角上扬。

他看得出来这些弹幕是开玩笑的,所以没有生气。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天幕下,年轻的白居易听到未来的事情,心中倍感不妙。

他已经写了很多讽喻诗了,皇上不会早就对他不满了吧?

元稹劝说道:“白兄,写这些做什么呢?别惹麻烦,好好过日子吧。我还等着你哪一天当宰相,照拂我呢。”

年轻的白居易还没有被磨掉锐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就要写!”

唐宪宗李纯望着天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刚刚上位的时候,也想做唐太宗,可是谁能做得到?

随着时间流逝,他的身体越发老迈,越发感觉到自己和梦想之间的遥远距离。他这一生的功绩永远没有办法超过太宗。

而且当皇帝实在是太爽了,渐渐的,他开始摆烂,很沉迷享乐,更加沉迷丹药,幻想长生不死。

天幕的一席话勾起了他年少的梦想,激起了他心中的热血。!

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那么难,太宗皇帝拿到地狱副本,都能挺下去,并且缔造盛世。现在大唐人民还爱大唐,难度比开国低很多。

他不能轻言放弃!

他思考良久,本来不准备重用白居易,现在改主意了。

“召见白居易!”

宋-包拯:白居易,好官啊!

东坡肉:这左拾遗简直是有毒,谁当谁被贬,杜甫不也是当左拾遗的时候就被贬了吗。

归长安:李世民都受不了魏征,更何况宪宗了。

日暮西山:话说那么多,宪宗其实还是可以的,怎么说也是中兴之主,也采纳了白居易的很多建议。

李白是刺客:不过话说回来,宪宗也是因为吃丹药死的,而且还是学的李世民,李世民最后也是死在丹药上了。

汉-刘彻:吃丹药?朕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吃丹药的。

归长安:你更痴迷于丹药,李世民好歹是因为疾病不想死,才开始想用丹药治病,最后死在丹药手里。但你是中年开始就一直痴迷丹药了。

唐-李纯:我现在还没有开始吃丹药,以后不吃了。

唐宪宗李纯看着天幕上再聊着他吃丹药的事情,他下定决心这辈子不吃了,如果天幕之后能够不要提起他就更好了。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居不易:这理由也是没谁了。

归长安:白居易的诗把朝廷的人基本上都得罪了,加上他一直在给宪宗频繁上谏言,宪宗野看他不顺眼,就顺势而为了。没看到他之后再次回朝的时候宪宗让他去当太子伴读了吗。

日暮西山:这个时候他大概遭受了生活的毒打,决定躺平了。

【元稹听闻白居易被贬后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紫枫:垂死病中惊坐起,小丑竟是我自己。

归长安: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财神:我一直以为这个才是原句。

东坡肉:垂死病中惊坐起,磨刀霍霍向猪羊。

……

陌上弦音:死去的老梗突然疯狂的攻击我。

唐-白居易:……

唐-元稹:……

唐-王勃:第一句确实挺押韵的。

唐-李贺:老夫觉得不妥。

宋-陆游:这是和韵的事情吗?

【白居易被贬至江州,这里的生活与他之前的期望相差甚远,他过得并不开心。

一日,他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忽然听到江上悠悠传来一阵琵琶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白居易被这琵琶声深深吸引,移船邀见。

只见一位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缓缓走了出来。她轻拨琴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声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白居易沉浸其中,仿佛听到了女子心中的千言万语。

曲终,女子讲述起自己的故事。原来,她也曾是京城的名伶,如今却流落至此。白居易听着她的遭遇,想起自己的坎坷仕途,不禁感慨万千,叹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李白:可惜了,君生我已生,不然定能成为知己!

李白是刺客:天幕不是说了他有特别好的朋友,叫做元稹吗?

唐-李白:这有何难?让他们带我一个吧,感情是处出来的,相信我会和他成为知己。”

【时光流转,820年冬,白居易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此后,他的仕途稍有起色。

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那是无人机拍摄的西湖,水光潋滟,如梦如幻,美得让人心醉。

白居易已经逝去,白堤还存在,守护着这座城。

东坡肉:杭州真是一个好地方,白居易和苏轼都在那里当过官。

陌上弦音:现在苏堤、白公堤都还在,都是著名景点。

归长安:甘露之变死了一堆人,还都是官职比较高的一堆人。

唐-李世民:甘露之变又是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