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扫平了宋廷屯于江夏的二十万大军。此时,在西川腹地,新生的秦国百姓甚至还沉浸在新朝建立的庆典之中。
如此恐怖的战绩,吓得宋廷惶惶不可终日。
赵昀和朝堂诸公,真切地嗅到了亡国之日即将到来的恐怖气息。
让赵昀绝望的是,往日朝堂上夸夸其谈的大德名士们,面对如此局面仿佛集体丧失了言语功能,竟无一人可以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还是时任枢密使的朝堂新秀赵范,提议收缩兵力于建康府,以火炮为核心重新建立最后的防线,利用石头城各处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打击来犯秦军。
结果这建议立马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对,认为火炮就应该用来拱卫临安府,而不是拉去健康府建立防线。
甚至还有人怒斥赵范此举包藏祸心,为的是削弱京畿的抵抗力量、有通敌之嫌,气得赵范差点两眼泛白。
好在关键时候,他得到了贾似道、乔行简为首的保皇派的力挺,才让赵昀勉强同意调拨六十门火炮,前往健康府建立防线。
不过他们想多了。
秦军剿灭江夏军团二十万大军后,让宋军失去主动进攻能力的目的已经达到,并没有继续南下的意思。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意识到危机的蒙古军也开始发狠,在史嵩之攻破江夏之后,蒙古军三路大军开始不计代价猛攻武仙军盘踞的南阳盆地。
尤其是破了武关的忽必烈,从背后直插武仙军的要害之地,一路势如破竹…
武仙军三面受敌,回天无力。
各地防线接连崩溃,失去联系。
在年关将近之际,遭遇连场大败的武仙,狼狈地从南阳盆地逃到了蔡州城中,被十几万蒙古大军团团包围。
而他此刻身边只剩下数千士兵,再无威胁…
击溃武仙军团之后,窝阔台和拖雷、带孙短暂在南阳庆贺一番后,决定再接再厉。
窝阔台继续率领中军各路兵马围攻汴京,完成灭亡金国的伟业。
而带孙负责继续清剿武仙余孽。
至于拖雷,则负责从南阳南下荆襄,牵制秦军攻势以防宋廷真的被灭掉。
拖雷明白窝阔台这是不想让自己染指灭金伟业继续增加威望,但他只是笑笑,便认可了窝阔台的安排。
不过拖雷很快就发现,邓州、唐州等地的秦国百姓,早就被史嵩之给迁移到了汉江以南,留给他的几乎是一个无人区。
要说史嵩之指挥打仗,估计不太行,但论起战略眼光,却是顶级的存在。
他在发动江夏战争之前,就一直关注着南阳局势。
所以有着足够的时间,完成百姓迁徙,并召回荆襄水师以威慑试图南下的蒙古军。
由于三艘钢铁炮艇的存在,从樊城到建康府这一路上,荆襄水师几乎可以横着走。
最牛逼的是,蒙古军和宋军就连沿江的城市都不敢派兵驻扎,否则轰轰轰几轮炮击后,城中的驻军只能白给。
史嵩之仗着水师的威势,不仅迁徙了汉江以北的百姓,连同庐州等地的江淮百姓如果愿意,也一并让舰队往国境内拉。
当然,这批人不会被安置在荆襄地区,而是转道会迁往人口稀少的陇右。
一来可以防备混入细作,二来可恢复陇右的人口和民生建设。
“火炮,火炮,火炮啊…此物,方是未来战场之主宰也!”
忽必烈站在汉江边,望着远处肆意往来的秦军水师船只,心有余悸。
不久前,他以自己的一系列优秀表现,成为了剿灭武仙军的最大功臣。
也因此获得拖雷和诸王的认可,成为了大蒙古国第三代中继拔都、阔瑞等人后,又一个值得被给予厚望的黄金家族子嗣。
这和忽必烈原本低调做人、只赢实利的老六想法完全不符。
但是没办法,大秦崛起得太快了,而拖雷身边又严重缺少值得信任的家族成员,几个兄弟不是去西征了就是还年纪太小。
他只能褪去老实人的伪装,辅助拖雷把控局势。
经关中和南阳一系列事件之后,拖雷也对忽必烈这个二子刮目相看。
一改往日冷言冷语的待遇对其大赞赏,还专门增调了两万精骑,让他继续替自己率军南下进犯荆襄。
这让忽必烈又是忐忑又是兴奋,因为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整个第三代中,此前只有拔都和阔瑞得以享用过。
既使他那个最受宠的大哥蒙哥,出征时也就带了几千人去…
某种程度上,此时的忽必烈已经在与蒙哥的竞争中,拥有了继承家族财富和权势的优先权。
若是能够突入荆襄之中,再立奇功,哼哼…即便是蒙哥日后凯旋归来,也未必能再压制住他。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过兴奋,忽必烈接到拖雷命令后,急吼吼带着人南下樊城。
结果一路上鬼影子都没见到几个不说,还在江岸边和秦军水师遭遇时,差点被江中射来的炮弹给送上天…
惊吓之后,忽必烈终于从年少得意的狂妄中清醒了过来。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金国那些死气沉沉的军队,而是实力强大的秦军。
“若无足够火炮,或者想办法抑制住火炮的威胁,我军想要击败秦军无异于痴人做梦啊…”
因为大蒙古国的掠夺传统,虽然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工匠,但这些工匠都是各部领主的私人财产,导致冶炼业多以小规模的作坊形式存在。
用来打造兵器铠甲是够了,可用来批量生产火炮…
只能说聊胜于无。
别说和大秦比了,就连和宋廷比也远有不如。
忽必烈遥望远处的襄阳城,随之转头往东边望去,眼珠子一转若有所思。挥舞着马鞭叫道:“我听说宋军已经全面南撤,抛弃了江淮地区的宋人。那里自古富有,诸军不如随我先去享受一番?”
蒙古诸将也被秦军水师吓得不轻,闻言一个个两眼放光:“好好好,都听忽必烈王子的。”
“哈哈哈,我早就听说江淮女子娇艳可人,正好一探究竟。”
见诸将热情高涨,忽必烈又说道:“不过可汗还未决定将那片地方分封给谁,所以我们去那里享乐可以,但还需要约法三章。
其一,不得擅自烧杀劫掠,尤其是屠城这种事情决不允许。谁若是敢违命,坏了本王子和诸位叔伯间的情谊,定斩不饶!
其二,你们拿钱拿女人,我不管。但是绝不准伤害当地的工匠,尤其是军器监的铁匠和他们的家人,否则同样严惩不贷!
其三,替本王子收集各地铜器,聚于庐州城中,作为我带你们去江淮享乐的回报,如何?”
诸将面面相觑,觉得以忽必烈的身份大可不必如此谨慎。却也不敢忤逆他的意志,纷纷表态愿意遵循这三条约定。
于是忽必烈让数万此前的步卒在邓、唐二州驻扎,对着江对岸装腔作势。自己则带着骑兵主力,开开心心跑江淮摘桃子去了。
当然,他主要目的是去那里利用宋廷的根基,疯狂刮地皮收集材料和工匠,打造一批火炮出来以抗衡秦军。
还真别说,宋代的铜产量是非常可观的。
主要是因为市面上的黄金大面积萎缩了,铜便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实物。同时宋代发达而相对自由的民间作坊,也大大促进了矿产行业的发展,使得铜和铁一样达到一个开采的高峰期。
至于黄金市场为什么会萎缩,实际上是刘秀的锅。
众所周知,老百姓是用不起黄金的,自古以来储藏黄金的主要人群肯定是权贵富豪之家。
老祖宗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东汉之前的朝廷会严厉管控和回收黄金。
比如汉武帝就因为贵族们供奉的黄金数量不够,弄死了数以百计家的封臣,很好地维持了黄金的有序流通。
而刘秀上位靠的是士族阶层的支持,压根不敢这么做,导致黄金不断流入权贵世家之中被藏匿起来。
加上汉代特别重视墓葬,所以最后大部分黄金又进了坟墓中变成了陪葬品。
硬生生把一个黄金大国,变成了缺金大国。
于是自魏晋南北朝起,当权者只能狂挖铜矿,代替黄金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同时,大力推行玉文化,让原本象征权势和身份的玉走向民间,以取代黄金作为奢侈品和陪葬品。
而在此前,普通人是没资格使用玉器的。
所以玉这种东西吧,仅从其推广的出发点和时间点来说,含义是非常微妙的…
当然,这只是作者分析丧葬文化和货币市场的衍变后,瞎几把扯淡的,权当玩笑看待即可。
言归正传。
市面上存在的大量铜制品,给了忽必烈莫大的惊喜。
下面的军队在各地洗劫,而他只收铜器,仅仅一个多月,就收到了堆积如山的各类铜器、铜钱。
忽必烈非常开心,又从各地抓来或请来大量从事冶炼业的工匠,关在在庐州城军器监中,疯狂制作火炮…
为了鼓励工匠们打造出合格的火炮,他还以王子的身份许诺,谁若是能打造出火炮,谁就能成为他的家仆,享受人上人的待遇。
第一个造出火炮的,还能封为百户,成为大蒙古国的贵族阶层。
这条件对于出身就是贱籍的工匠们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
一时间,在某些有骨气的同行直戳脊梁骨的咒骂声中,很多经不住诱惑的匠人开始用心为忽必烈打造火炮…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火炮已经大火了七八年之久,各国都在全力模仿。身为江淮军器监中的大匠师们,有不少人也曾经深入研究过其中的锻造技术。
因此在磕磕碰碰数次之后,忽必烈的火炮事业逐步走上了正轨,仅仅第一个月就得到三门能够用于实战的火炮。
大喜过望的忽必烈,当即将三名造出火炮的匠人任命为总管,利用搜刮来的物资继续扩大产能…
1236年三月,蔡州城在被带孙的军队围困四个月后,弹尽粮绝,宣告沦陷。
武仙被俘后拒绝投降,被杀。
这位金国末期最著名的民间英雄,宣告落幕。
至此,河南除汴京城外,已然全境落入蒙古军手中。
完颜守续也绝了向赵斌求援的奢望,重压之下开始放纵自己,每日躲在宫廷之中声色犬马,纵情享乐。
这让他手下的移刺蒲阿、陈和尚、完颜仲达等人非常失望。
但所有人心中又都知道,局势到了如今的境地,即便完颜守续再励精图治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诡异的,整个金庭都没有人去劝解完颜守续要振作起来。
而是默默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人选择与完颜守续一起沉沦,有人想着如何自救,也有人只想着与敌人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实际上,抱有最后一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
除了黄金家族对完颜家族有着绝杀的手段,根本不允许他们投降外,蒙古军这数十年来屠戮了金国上下太多的人。
尸山血海铸就的仇恨早已无法化解,即便是明知必死也不愿妥协。
陈和尚如此,完颜仲达如此,就连有着佞臣之嫌的移刺蒲阿,同样如此。
此刻,移刺蒲阿遥望着城外延绵不绝的敌帐,身侧还站着陈和尚、完颜承麟以及完颜仲达。
四人被完颜守续任命为汴京城四方守军元帅,负责指挥这座金国最后的城市的防御战。
“我来此前,刚去杀了张文寿、张仁寿二贼,还连同之前的李鳞之,一起都给抄了家。”
移刺蒲阿一边笑眯眯地拍着城墙跺,一边语气轻松地说着自己刚做完的事情。
那轻飘飘的语气,仿佛在说一件非常小的事情。
实际上,他杀的二人加上之前被移刺瑗干掉的李鳞之,号称金庭三奸。
他们的名声平日里足以让金国朝堂上下的所有人都感到恐惧,是完颜守续身边真正的佞臣和红人。
多年来一直用酷烈的手段替金帝搜刮财富,顺便从中中饱私囊、排除异己。
完颜承麟闻言,下意识打了个哆嗦,面带惊惧地问道:“大王,没有生气么?”
“大王现在应该对这些事不感兴趣,我也没有告诉大王。况且军中无饷多时,抄了那三人的家正好犒赏三军。你们猜猜,我弄了多少钱财?”
陈和尚和完颜仲元面无表情地望着移刺蒲阿,不过微微闪动的眼神表明他们其实也对具体的数量非常好奇。
“多少钱财?”
“太多,无法具体统计,但初步估计至少有两千万贯…”
“什,什么!?”
完颜承麟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移刺蒲阿,直到见他再次点头后才涨红着脸,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两千万贯!
相当于河南一地,近十年的税收!
何等荒唐,离谱!?
如果这笔钱早拿出来,金国未必会败得这么快,这么狼狈!
“其实也不算什么。”
移刺蒲阿露出血盆大口,自嘲地笑道:“不枉大王宠信我那么多年,其实我家中也藏着近千万贯的财货啊…杀他们,主要这几人反复无常,关键时候很可能在背后捅我们刀子,哈哈哈…”
“你…你简直…”
完颜承麟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指着移刺蒲阿说不出话来。就连一向冷若冰山的陈和尚,都瞪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嘿嘿,如果王爷心中不服,大可以将我拿下,再将我家中那些钱财分于士兵,我保证不会反抗分毫。”
完颜承麟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最终颓然叹道:“唉…事到如今,即便有再多的钱财,又有何用呢?蒲阿你虽然坏事做尽,但能陪着大王走到今日也算对得起他了,我又有什么资格来怪责于你呢?”
他转头望向城外,幽幽说道:“我就守着南城吧,到时候咱们四个比比,看谁杀的蒙古鞑子多。”
陈和尚摇了摇头,毫不客气地说道:“恕我直言,王爷指挥打仗水平一般,这南城就交予末将来镇守吧。”
不等完颜承麟说话,完颜仲元也点头说道:“如此正好,那我就守西城,蒲阿你守东城如何?”
“正合我意,承麟王爷,就拜托你守北城了。”
完颜承麟哪会不知道北城靠近黄河,护城河宽广且地势复杂相对好守,当即红着眼朝三人躬身一拜。
三人同样回之于礼,随之彼此抱在一起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