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宋贼 > 第886章 无可奈何,智有高低

第886章 无可奈何,智有高低

拖雷不甘伏击失败,强行命后军拉来数门火炮,投入战场之中。

然并卵。

以胡斯战车为框架制造的土窑防线,只比地面高出一米半左右,以此时蒙古军的火炮精准度很难直接命中。

即便是命中了,土窑外部堆积的厚厚沙土也能极大削减炮弹的冲击力,不足以造成完全损毁。

待大雪降临,道路冰封,渭水浮霜,拖雷军补给越发艰难,士卒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又见秦军以温暖的土窑轮番养精蓄锐,呼战不止,日渐放肆。

此消彼长下拖雷即便再不甘心,最终也只得撤军折返凤翔府中,休养生息。

不过这次战事,他也不是一无所得。

除了造成数千秦军伤亡之外,也验证了火油罐,以及皮革加棉甲在实战中的杰出效果。

尤其是棉甲加皮革的复合装甲,在很大程度上克制住了往日里秦军最让人害怕的火器。

拖雷准备趁着寒冬大军休整的机会,继续让手下人去各地收集棉絮制造棉甲,以扩大棉甲在军中的普及率…

除此之外,他也发现了火炮的局限性。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有着诸多跨时代的优点。

但却无法像弓弩一样,随意控制射程和弹道(当下技术局限)。

因此只要避开火炮的火力覆盖区域,或者提前做好防御炮击的准备,也许就可以遏制住这种武器带来的破坏力?

……

由于关中秦军主动撤离,拖雷比预计中更早完成了窝阔台交予他的战略任务。

反观带孙率领的东路军,则陷入了尴尬之中。

在宋廷暂时无力组织反击的情况下,仅凭蒙古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江河天险攻克襄阳和江夏的。

因此东线战事在半年前就已经趋于稳定。

所以赵斌将派往荆襄支援的两万军队调了回来,还额外抽调了四万荆襄军支援汉中。

调回汉中战场的诸将中,其中就有着拥有极为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田毅。

为了尽可能多的争取时间为接下去的战争做准备,赵斌直接让田毅率领两万军队坐镇金州,抵抗来犯的蒙古东路军。

八月份授命南下时,带孙可谓意气风发。

带着携有灭金大业成就的东路大军,雄赳赳气昂昂杀进了金州。结果一头撞进了田毅编织的群山壁垒之中。

田毅曾在金州群山中驻扎数年之久,对当地的环境、地理等方面可谓非常熟悉。

他入驻金州之后,大肆征召当地人为民夫,为主力兵团提供后勤和劳力。

随后又将两万大军分为数十股,除自己亲自率领的四千精锐外,其余军士在蒙古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选择适合的地点修建连环堡寨。

和外人预想的不同,这些堡寨并非单纯只追求易守难攻,而是优先便于连通以及尽可能处于蒙古军的必经之路上。

有些堡寨就堂而皇之设置在从南阳南下的主干道旁边。

蒙古军只需要花点精力,便可拿下。

但是田毅在选点时,必然会让每一个堡寨都有一条可以随时撤离的后路。

有些是通往深山的野径,有些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山谷小道,还有一些干脆是临时让人修建起来的简易栈道。

因此,初来乍到的蒙古人很难彻底围死这些堡寨,只能一遍一遍付出大量伤亡强行攻打,周而复始。

这还没完,被击退的各部秦军会仗着对地形的熟悉,等蒙古军放松警惕后又从其他地方绕出来夺回失去的堡寨。

然而最骚气的是,蒙古军如果追入深山中,或者想要掌握地势情报以减少损失,那么又会陷入秦军最擅长的山地野战之中…

试想在马背上纵横的蒙古人,要下马进山拼命,效果能有多好?

蒙古军面对的情况,比当年高达和孟璟率领的宋军,情况要更加糟糕。

带孙想尽办法,可惜直到冬季到来还没摸到金州城的城墙,甚至连汉水的河岸都没见到影子。

突又听闻拖雷战胜了关中的秦军,已经完成攻克凤翔府的任务。

他终于绷不住,开始抛下面子向窝阔台请求支援。

这所谓的支援,说白了就是需要更多上好的炮灰,来填充战线。

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对窝阔台最忠心头号汉人马仔刘黑马,以及二号汉人马仔张柔身上。

理论上来说,史天泽明显比刘黑马二人更加适合。

他的军队不仅兵力更多,而且因为一直负责对金国进行攻坚战,士兵们拥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

但问题是,史天泽他聪明啊。

从窝阔台为了迎合诸王,取消新政以来,史天泽就自发辞掉了自己头上那五个万户头衔。

从而让大蒙古国得以更好的维护分封制的含金量。也让自己不至于遭到诸王嫉恨和打压。

最后还是诸王觉得这么对待一位忠心耿耿的大功臣太过分了,给他保留了个真定万户的名头,算是彻底承认了他在大蒙古国的崇高地位。

史天泽这种自斩一刀的举动,向所有人证明了他对窝阔台和大蒙古国的忠诚和付出。

同时在旁人看来,窝阔台欠了史天泽一个天大的人情。

众所周知,如果让帝王欠自己人情又不懂得避嫌,那就是在作死。

所以史天泽便有了足够的理由,与窝阔台重新保持距离,还美其名曰不想挟恩以报。

既不得罪窝阔台,还避免自己卷入他和拖雷之间新的斗争之中,最后还可以完整保全自己的实力和名声。

在大蒙古国这种诸王可以左右可汗人选的政治体系下,只要实力在、名声好,未来不管谁赢了都得拉拢他。

比如此刻,史天泽就因为自己摇摆不定的立场,诡异地占据了牵制荆襄军的美差。

外人看来是窝阔台在照顾史天泽还他人情,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因为窝阔台如果需要重新拿捏史天泽,就必须弥补对方之前受到的‘委屈’和付出。

以此来维护自己身为帝王的公正和仁厚,稳固人心。否则一味索取,其他拥护者怕是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而全程都是‘被动’受宠的史天泽,事后也一定会感激零涕,重新投入可汗温暖的怀抱之中,变成他最忠诚的那条狗。

从此君臣和谐。

当然,前提是窝阔台在接下去的战争中战胜赵斌,彻底巩固自己的帝位。

否则你看史天泽会不会鸟他。

这就是元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汉人宰相的政治智慧,啥实际损失都没有就最大程度保全了自己,还赚了个极好的名声。

你就说绝不绝吧。

刘黑马其实也是个聪明人。

所以他接到支援带孙的命令后,尽管心中骂娘,但是行动上却丝毫不敢马虎。

急吼吼便带着重新招募起来的七万大军进驻南盆地,投身于攻打金州的战事之中。

为啥说他聪明呢?

因为士兵死光了,可以重新再招,依旧不影响他在诸王心中炮灰之王的地位。

为了将来的方便,谁都愿意给他三份薄面,允许他参与刮分战利品和人口。

可如果他忠诚度受到质疑,那么就真的完球了。

因此刘黑马虽然无法像史天泽那样名利双收,但好歹是占了个实利和好的人际关系。

后来还被蒙哥用象征忠勇的蒙古名字赐名,这份殊荣算是真正得到了来自诸王的认可。

当然副作用也是有的。

因为刘黑马这个炮灰之王太好用,所以哪哪有战事别人都会想到他。

结果把自己给累地暴毙了…

壮志未酬身先死,最终刘黑马‘只’混了个荫封国公的地位,事业就戛然而止。

与之相比,最后那位被提拔起来作为平衡上面两位强大汉侯的张柔,就要‘愚蠢’得多了。

不仅在上次凤翔府战役中,拼光了自己的部署导致实力大跌。

而且一直维护着自己的汉人形象,摆明阵仗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军队是不搞屠杀的。

此举明面上为张柔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实际上却是在啪啪打脸其他喜欢搞屠杀的蒙古诸王和领主们。

关键他的好名声真的有用么?

但凡有点是非观的人,谁特么会真的去感谢一个帮助外族祸祸自己人的家伙呢?

所以张柔比起其他两人,明显是里外都不被待见的那个,哪里有脏活累活都优先归他,而且用完就会被丢到犄角旮瘩来个眼不见为净。

你敢信,一个万户汉侯,在打完灭金之战立下大功后,居然被扔去开汴京下面一个小县城中去闲置了好几年?

不过张柔也有自己的优势。

那就是命好。

不受待见的张柔开始努力生儿子。

一连生到第九个的时候,终于生出了个很受忽必烈宠爱和倚重的庶子张弘范。

就是亲手灭掉了大宋那个张大帅。

而这个牛逼的儿子,后来又生出了文武双全的牛逼儿子张珪,彻底巩固了张家在元朝的崇高地位。

从而硬生生将早已经亡故的张柔,给抬进了王爵的行列之中。

反倒成为了三大汉侯中最显赫的那个。

如果非要找个理由,只能说冥冥中真的自有天数。

都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或许张柔坚持维护汉人身份的‘愚蠢行径’,真的在其他同行残暴行径的衬托下,给他的家族积福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