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宋贼 > 第890章 感谢支持

第890章 感谢支持

十一月,天气骤寒。

带孙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金州城。

田毅仓促间,只收拢了一万兵力死守城池。

所幸金州城城防高大,有汉水为屏,又缝天气寒冷,蒙古军以十倍之兵力短时间内也难以攻克此城。

但是金州其他地方就惨了。

张柔在旬阳县和金州城之间的汉水河畔,选了一块高地建立营盘,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大肆修建投石器和哨塔。

得知刘黑马的人擅长水战后,又分兵设立水寨,建造快舟装满焚烧物。此刻正值冬季,只需点燃船只就可以借助风势冲向下游焚烧敌船。

从而有效地封锁住了江面。

金州城被围,援军也被阻挡在外。金州其他地区自然就彻底暴露在了蒙古人的铁蹄之下。

带孙命刘黑马继续围攻金州城,自己则率军四处劫掠粮草物资。

由于田毅没料到会有一支奇兵提前阻挡航运,以至于还有不少金州百姓来不及撤走,在蒙古人屠戮下损失惨重。

带孙也顺势回了一波血,有效缓解了大军给后勤带来的沉重负担。

当然,此刻的蒙古军刚得到富饶的江淮地区,加上屠灭国度后收获的海量战利品,本身并不缺粮饷。

他们唯独缺的是将这些东西运往前线的有效后勤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田毅是有机会放弃金州城,率兵返回汉中避免被围的。

不过赵斌在得知汉水水道被破坏后,提前下令让他收集周边粮草和百姓,务必死守金州城。

道理很简单。

以金州城的城防和田毅的能力,只要不出现特别的意外,蒙古军不可能快速攻陷这座城池。

而金州的位置又极为重要,卡在蒙古东路军的咽喉之上。

如果他们要打下金州城,必须耗费更多的时间,有可能是半年乃至更久。

而如果带孙放弃金州城,选择直接打通通往汉中的道路以实现窝阔台的战略部署。

那么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来制衡金州城的守军。

而且为了防止被金州军暴了后路,留下的军队必须形成围城的优势,也就是至少两到五倍的兵力,而且必须有足够的精锐。

取个最小数,也能牵制两到三万蒙古军,能有效减少敌军投入主战场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有那么一股力量在外,蒙古军作战时必然会如鲠在喉…

至于这样安排会不会导致田毅和金州军民惨遭蒙古人杀害,只能说到了赵斌的位置,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已经不允许他再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增强自己这边的胜算,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战争中,最重要的便是‘势’。

除了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外还有很多可以称之为势的东西。

军队的士气和对敌人的心理优势是势,刻意营造的强大是势…

利用财物和杀戮带来的诱惑和变态快感来培养军队,同样是一种势。

当然,最高级的势,是用理想和大义去凝聚为军队的军魂。

窝阔台和拖雷携完成灭金伟业的威名,用收敛的金国财宝犒赏三军,用汴京城百万生灵激发士兵们的欲望,正是凶威最胜之时。

他们不会允许战争一直拖延下去,让军队状态消退。

所以带孙即使没有拿下旬阳县和金州城,也必须赶去汉中会师。

年关刚过,带孙就催促刘黑马不计代价,打通金州与汉中之间最后的屏障,汉阴县。

与此同时,在凤翔府完成修整的拖雷大军也开始动起来了。

他先是安排笑乃歹和奔盏二人,分别去去攻打大散关和陇州。

无果后,果断召回笑乃歹,命他坐镇凤翔府。

然后率领五万本族精骑,以及奔盏,阔阔不花麾下的八都鲁军团为首的各族辅军八万人…

合并十三万之众。

二月初,拖雷率军从褒斜道进军兴元府,并以火炮轰开衙岭,凑正式拉开了大战的帷幕…

在得知拖雷出动之后,一直在京兆府等候机会的窝阔台中路军也闻风而动。

这支军队以一万五千名却薛军为核心,联合诸位国王、封臣有超过六万人规模的本族精骑,以及超过十万的各类辅军。

窝阔台以大将孛罗与怯烈台为先锋,从傥骆道并进汉中,同时又派出偏师突破较为狭窄的子午道作为备用方案。

加上正在攻打汉阴县的带孙和刘黑马,蒙古三路大军已然全面发动,各地警报频传,汉中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窝阔台等人这次进攻汉中的路线,和当年钟会进入汉中的路线如出一辙,不过却多了一个带孙的东路军。

别小看这么点变化。

三国时期钟会能够成功,很多人认为是姜维退守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的关隘所至。

因为蜀国的兵力在失去这些道口的关隘加成后,远远比不上魏国。

但实际上,姜维也是迫于无奈。

随着数十年的对峙和鏖战,双方对秦岭南部地区的地形越来越熟悉,他很清楚那些关隘并没有绝对的封锁能力。

一旦被魏军绕后,恐怕连最后拼一把的机会都会没有。

而且窝阔台增加的东路军,可以在汉中平原上快速纵横,直接抄了这些关隘的后路。

很好地确保了另外两路大军顺利翻过秦岭。

再加上成熟的火炮技术提前了近两百年登场,传统的关隘效果大大降低。

因此赵斌并没有指望能靠着天险就将蒙古大军阻拦在外。

期间,倒是发生了一起影响不大不小的插曲。

新年伊始时,高昌王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大张旗鼓的派出使节送来国书,威胁赵斌向大蒙古国俯首称臣,否则将尽起十万畏兀儿勇士,助蒙古人荡平大秦。

此消息对于如今的大秦,无疑是雪上加霜,给所有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却不想赵斌看完此国书后,居然在满朝文武面前哈哈大笑,欣喜不已。

直说巴尔术阿尔忒的斤是个有趣的人。

你道为何?

畏兀儿人自投诚成吉思汗以来,一直是大蒙古最忠心和勇猛的猎犬。

几乎参与过所有重大的战役。

却从未出现过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单独以自己的名义,发送国书给敌国的情况。

因为此人很清楚,自己在大蒙古国面前只是一条狗,一条负责咬人的狗。

咬人的狗,本就招人恨。再四处乱叫的话,一旦遇到变故恐怕要第一个倒霉。

而他现在居然在战争还没真正爆发前就喧宾夺主,说出了连窝阔台都不敢说出口的威胁。

如此反常举动,只能证明他的心虚和色厉内荏,以及掩盖其真实的意图。

于是赵斌命人回了一封国书,其中只字不提战争,而是不咸不淡说高昌国风景不错,有生之年希望前去游览一番,询问对方要实现这一目标怎样安排会比较安全。

戏精附体的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受到赵斌的会信后,居然‘吓得’直接病倒了,直说自己被赵斌嫉恨,国将不国,还神经兮兮地整天大喊大叫赵斌收买了他的大臣要进行谋反,把在外统兵的大儿子都招了回去以防宫变。

最骚的是,还可怜兮兮拍人去地请求窝阔台务必要击败赵斌,保护他最忠诚的追随者。

这一套骚操作下来,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口中的十万畏兀儿大军还没见到,前线原本的几万仆从军反而被抽回去了一部分。

但窝阔台又不肯真在这个时候去较真高昌国是否真的陷入了宫廷危机之中...

......

二月初五,内阁总理大臣杨楫代赵斌发布最后的战争动员令,并发布三胜三败之说。

其言大蒙古国有三败:

一是后勤不足,以举国之力来犯,难以持久。

二是兄弟生隙,将帅不合。

三是穷兵黩武,以血腥和武力镇压各族,内部空虚、必受反噬。

又言大秦有三胜:

其一军民一心,政通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皆具。

其二此战若胜,大秦将一飞冲天,全军将士早已整戈待战,求战欲望强烈,且以逸待劳,远胜大蒙古国远来疲惫之师。

其三秦军自成军以来,无有一战辜负过大秦男儿之血勇,纵死无悔,乃真正的王者之师。

王者之师,不败军魂!大秦将士幸甚!

檄文一出,人心振奋。

朝野上下都叫嚣着要击垮来犯的蒙古人,让他们一个都回不去。

不过私下里,也有同为内阁大臣的游似,暗中建议赵斌迁往成都府暂避风头,毕竟兴元府这地方四处漏风,防御属性绝对算不上好。

赵斌当然不会为了表示与蒙军决战的勇气,拿剑削个桌子什么的恐吓这老头。

实际上,游似的建议非常走心。这段时间,迁都的想法总会时不时在赵斌脑海中浮现。

尽管赵斌一次次的告诉自己,他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他一定能赢。

可是战场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就好像他没想到拖雷会用傀军,一举拿下京兆府加速了金国的灭亡,也没想到金州会那么快被突破,以至于此刻他都不知道田毅是否还活着…

这是一场豪赌,以十二万养了十年的将士,对上灭国无数、凶威赫赫的四十万蒙古大军,赌上各自国家的命运!

若是输了,他后半生最好的结果,也许就是龟缩在巴蜀苟延残喘。

面对这样的豪赌,试问谁能不紧张?

可他更明白,面对大蒙古国这样的敌人,一旦退过一次,就会永无宁日…

“算了。”

“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时间…就从未善待于我,我总是在拼尽全力与它赛跑。

不过也许…这正是老天爷给我考验…

世事无常,千秋霸业终究不过历史的闲谈罢了,能做到此生无悔,便已足够了。”

赵斌披挂上眉儿为他亲手缝制的战袍,推开大门、手扶战刀迎着阳光大步往前走去。

他的身后,是三个看不清面容的女子,以及一串十来个高低不同的孩童…

这一刻的阳光,灿烂到遮住了所有人的脸庞。

也厚重到让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那个昂首挺胸,独自前进的男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