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能看的出来,努尔哈赤到这一步其实采取的还是步步蚕食的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后金的地盘会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多,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
攻城略地是需要依靠武将,可是治理国家这些武将是不会的,这些人在战场上确实是很厉害,可问题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读过书,这就麻烦了!
努尔哈赤最大的缺点就是,这个人对于武将非常重视,而对于文臣则觉得压根就没用,这些人除了会读书,会写字之外,屁用没有。
被清朝称为头号功臣的范文程就是在抚顺之战才投靠的后金,有的说范文程是主动投靠,有的则说范文程是被俘虏的,不管哪种方式都改变不了范文程是汉奸的事实。
其实范文程比较讽刺的还是他的祖先,据说就是宋朝的范仲淹,常年在边境同西夏人作战。
范文程够牛了吧,可以说是清朝头号的战略家,这么牛的人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是一个包衣奴才,如果不是遇到了皇太极,别说后面的清军进关,估计没多久后金就真的没了。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会很详细的说,对于明朝来说,开原丢了,铁岭就有危险了,努尔哈赤打铁岭基本已经是时间问题了,不光努尔哈赤这么看,明朝也是这么想的。
开原之战结束一个月以后,努尔哈赤正式进攻铁岭,铁岭的将领应该是李如桢。
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应该是?
李如桢,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和李如柏的弟弟,萨尔浒之战以后,李如桢就接替了自已哥哥李如柏,原本应该是李如桢在铁岭驻守的。
铁岭这个地方我们前面也说过了,不仅仅和开原离得近,更主要的是李成梁老家就是铁岭的,换句话说铁岭就是李家老家,在这个地方老李家还是有威信的。
考虑到这一层关系的话,让李如桢来铁岭驻守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只不过李如桢这个人是一个花架子,出生就在北京,凭借着自已老子的战功就进入了锦衣卫,天天飞鱼服,绣春刀的把式人物,虽然依靠着家里的人,官当的不小,可是一天战场都没有上过。
更让人无语的是,李如桢不光不懂军事,就连军队里面用的礼仪都不懂,本来挺好的一个方案因为李如桢的出现就瞬间成为了一个馊主意。
和平时期,李如桢这类人还能混下去,现在辽东这个局势,谁跟李如桢在一起那就算是谁倒霉了。
第一个倒霉的仁兄叫汪可受,时任蓟辽总督,蓟辽总督是正二品的官员,李如桢当时是辽东总兵加右都督,是正一品官员。
按照明朝的规矩是以文制武,按理说李如桢见到汪可受的时候是应该行礼的,可李如桢估计是当年看自已大哥李如松嚣张惯了,见面也不行礼,直接将汪可受气的够呛,当时的李如桢还没有上任,兵部尚书黄嘉善赶紧上去劝说,本来黄嘉善还以为李如桢是故意这么搞得,结果劝了半天才发现李如桢压根就不懂,没有办法的黄嘉善只能给李如桢科普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这个事情才算完。
在李如桢到了铁岭之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正是杨镐,萨尔浒之战结束以后,虽然有人一直在弹劾杨镐,不过万历还是没有怎么处理杨镐,杨镐就暂时还在辽东。
本来杨镐就和李家关系不错,所以李如桢就是杨镐推荐过来的,等到见到李如桢之后,双方一聊天,杨镐才突然发现李如桢就是一个废物点心,什么也不会。
可毕竟人是自已要来的,并且也已经到了,杨镐也不能就这么将人给送回去,只好将李如桢安排到了沈阳居住,铁岭那边交给了参将丁碧负责。
明朝的家丁战斗力很强,李如桢去辽东上任的时候带了一些,结果到了辽东之后,这些人也看出来李如桢的水平,就直接跑路了。
不过李如桢丝毫不在乎,反正在北京还是在沈阳,只要自已玩的开心就行,其余的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无所谓的事情。
这么说起来的话,李如桢其实也是受害者,硬生生被人推到了前台。
等到努尔哈赤打铁岭的时候,丁碧和努尔哈赤干了一仗,然后就死了,铁岭也只坚持了半天就被攻陷了,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后金军队出来放牧,突然被人袭击,等到看仔细的时候才发现是蒙古人,这下让后金军队也彻底无语了,打吧,没有得到命令,不打吧,死了那么多人。
左右为难的时候,努尔哈赤下了命令,直接打。
其实当时代善也在场,就劝说努尔哈赤,说和蒙古人又没什么仇,何必多此一举呢?
努尔哈赤就告诉代善,这是和我有仇的,所以必须打!
代善听了之后,也就不说啥了,带着人又把蒙古人给揍了一顿,还顺便俘虏了一些蒙古人,事后吃了一顿饭又给放了。
等到努尔哈赤准备撤退的时候,李如桢带着贺世贤才慢悠悠的赶了过来,按照李如桢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不是故意慢悠悠的,而是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遇到了自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如果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没有离开,李如桢来了估计也是送人头,不过来的还好,努尔哈赤已经走了,所以李如桢随便在战场上面找了点死人,然后割下头(明朝按照人头来算军功)就去请赏去了。
这个时候的杨镐已经被抓到了北京,代替杨镐的则是熊廷弼。
之前杨镐因为和李家关系不错,所以还能照顾点李如桢,现在熊廷弼来了可不管这些,稍微一调查就发现李如桢不光贻误战机,竟然还杀良冒功,简直就是不要脸。
熊廷弼直接弹劾了李如桢,让他滚蛋了。
从努尔哈赤开始进攻抚顺,一直到现在的进攻铁岭,后金军队攻城速度之快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全部都是半天,可见后金军队的战斗力确实是非常强悍。
在铁岭之战以后,明军的战线就收缩到了沈阳一带,而明朝也终于做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让熊廷弼来到了辽东接替了杨镐担任辽东经略。
同时,万历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后金绝对不是什么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