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能够建国并且持续存在二百多年,它的社会统治的地基其实是在士绅阶层,如果士绅阶层拥护这个政权的话,那么这个政权才能站得住脚。
而在明末的时候很多江南士绅大家欠税的有很多,明朝都不敢收齐这些人的税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硬逼着这些人交钱,估计明朝会直接垮了。
在明朝没了之后,清军进关了,对于南方这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士绅们,清朝的剃发令这些人会怎么应对呢?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士绅大家族给出的答案就是不应对,说直白一点,那就是你推行你的,老子无所谓。
儒家书里面有一句话,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你可以说是儒家经典,但是经过无数年的发展之后,这句话的影响力已经不单单是书里的经典,而是刻在了读书人的骨子里面。
不过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没有骨气的。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在普通百姓心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号召力,甚至可以说狗屁不是,无论地主家的长工也好,还是一个丫环也罢,你天天都在打工,遇到一个脾气不怎么好的主人家,每天大多数得到的不是挨打就是挨骂,这个时候哪里还会在意剃不剃头,只要清朝给饭吃,能让人有命活下来就行了,所以我一直都说,历史上的老百姓其实都是很可怜的。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封建时代的绝大部分老百姓其实都是这么过来的,所谓历史的本质其实就是王侯将相的故事,老百姓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数字罢了,你哪怕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几个老百姓。
而当时的士绅阶层,至少在明面上是很在乎这些的,这些人读过书,受儒家文化熏陶已经不是一两代人,许多家族都是祖祖辈辈都有人当官,所以这些人必须维持好所谓的礼制。
清军进关之后,由于北方平定的太过于迅速,多尔衮在关键时刻误判了形势。
多铎已经让南明投降,彻底平定了南方。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已经觉得大清已经完完全全取代了大明,既然大清当家做主,那么是时候推行大清的规矩了。
放眼天下,又有谁敢反对?
从清朝内部来看,所谓的东林党和从前的阉党正在吵的热火朝天,而在民间,很多汉人自已将头发剃了,居然冒充满人,干一些违法的勾当,从文化方面来看,清朝确实是在推崇儒家文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多尔衮的做法。
可多尔衮依然不顾一切的这么做了!
如果我们站在多尔衮的角度来看,此刻的他大权独揽,完全就是大清的掌控人,那个小侄子虽然坐着龙椅,可以完全不放在眼里,所有的对手都被无敌的清军击败,这个时候多尔衮的脑子里面只有两个字,无敌!
我相信,那一刻的多尔衮已经开始觉得大清无论是哪个方面,不管是制度还是文化或者军队,都是要强于大明的。
只不过,让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
明朝虽然没有了,可是姓朱的人依旧还有很多,并没有全部死完。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也没有了,可是他们的手下依旧还有很多,也并没有全部死完。
曾经水火不容的两帮人,因为多尔衮的政策而结合在了一起,这种阶层完全不同的结合,别说清朝不敢相信,恐怕所有人都不会相信。
所以说历史,真的很有意思!
让多尔衮产生坚持将政策推行下去的东西叫做权力,准确的说是他的权力。
皇太极刚刚死的时候,多尔衮和济尔哈郎都是摄政王,后来又成为了皇叔摄政王。
入关之后,多尔衮当上了了皇父摄政王后,一个父字,让年幼的顺治直接成了摆设,仿佛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才是他爹。
无论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想要做什么,所有的王公贵族们都要在一起等着多尔衮,甚至在多尔衮离开的时候,看着他的背影跪着送。
如果多尔衮回自已的王府,则需要所有人跟着送到家门口门,这个待遇简直了。
其实多尔衮最初是住在皇宫中的,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不方便就又搬家了。
每次遇到逢年过节,文武百官们要先去见顺治帝,见完以后也别想着吃饭,因为多尔衮还在等着呢。
上朝的时候,多尔衮特立独行,他不是走路去上班,而是坐着轿子,其余人都得亲眼看着多尔衮从轿子上面缓缓下来,这个待遇是真的棒。
此时的多尔衮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算上顺治啥也不懂,还是一个小孩子的话,多尔衮就是大清的实际第一人。
身为大清的实际话事人,可清军刚进关那几年的时候局势还不太稳,多尔衮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先给顺治说一声,虽然只是走一个流程,可多尔衮觉得这个流程可以不走,理由就是太麻烦。
然后,多尔衮就将顺治吃饭的家伙全都拿到了自已的府中。
可怜的顺治连盖章的象征性工作都没了
紧接着,多尔衮又将自已所用仪仗的种类和顺治保持基本一致,看样子大清的皇帝似乎马上就要换人了。
如果遇到不长眼的大臣在奏折里面还叫他王爷不叫他摄政王的话,多尔衮也是会生气的,毕竟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也不至于差几个。
在对上方面,多尔衮是臣,按照君臣的关系,哪怕多尔衮再牛,这个名分是不能丢的,说破天也要行礼,可多尔衮说自已腿疼,然后就不跪了。
每次大家上朝的时候,发现龙椅上面坐着一个小皇帝,而小皇帝的旁边则坐着多尔衮。
如果说摆弄皇帝是多尔衮不顾君臣之礼的话,那么多尔衮又开始摆弄顺治他妈孝庄,就是道德上的事了,至此又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孝庄究竟有没有下嫁给多尔衮?
而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清宫三大迷案之一
这里说一下清宫迷案,分别是孝庄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