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刚死,权力马上就出现了真空期,顺治在这个时候即便已经亲政,也没有能够得到权力。
很多人对这一点其实不太容易理解,其实顺治一朝,顺治从来都没有大权紧握过,宗室的权力很大,而顺治文化水平也不高,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和盲流差不多。
如果这个时候,马上清算多尔衮,难免多尔衮的亲信会出来反对!
毕竟多尔衮当了这么久大清话事人,亲信肯定很多,所以顺治需要清算多尔衮,那么必须有人来配合。
这个时候,济尔哈朗站了出来!
很多人其实都忽略了济尔哈朗的重要性,多尔衮巅峰时期,济尔哈朗同样被整的很惨,可是他从来都不抱怨,连一句难听话都没有说过,所以多尔衮有啥事还让他干。
虽然济尔哈朗不是多尔衮亲信,但是多尔衮也没有直接将他整死。
只不过令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上去看并不起眼的人,却是一个隐藏的高人。
多尔衮死后,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想搞事情,最后被济尔哈郎给抓了,也是在济尔哈朗的建议下,让多尔衮生前的亲信正白旗和专属于皇帝的两黄旗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三上旗。
正白旗得到了利益,自然也就不闹了。
紧接着,济尔哈朗又以摄政王的名义,组织召开了议政王会议,同时又提拔了很多新人进去。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济尔哈朗拔刀了
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济尔哈朗以摄政王的身份弹劾了多尔衮,说多尔衮不仅僭越还杀了豪格。
可以说,济尔哈朗出招,招招致命,说多尔衮僭越,这是指多尔衮没有将顺治放在眼里,而多尔衮杀豪格,又刚好点在了顺治的痛点之上。
至此,顺治下定决心开始清算多尔衮。
可以说,济尔哈朗这个人,就是为了清算多尔衮而一直存在的,因为在清算多尔衮不久之后,济尔哈朗就不怎么管事,回家养老去了,而顺治还依旧叫他叔王。
能够被皇帝叫叔王的人,整个清朝除了死去的多尔衮之外,仅此一人。
济尔哈朗死的时候,顺治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可以看出来济尔哈朗在顺治心里面的地位,那是真的高。
如果我们来看济尔哈朗的这一生,会发现这人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因为济尔哈朗是一个很能隐忍,并且还很会来事的一个人。
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最后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他的哥哥阿尔通被努尔哈赤杀死,另外一个哥哥阿敏被皇太极囚禁。
但是他依然能够受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个人的信任重用,这就太厉害了,因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两种不同风格的执政方式。
能在这两个人手下如鱼得水,那是真的有本事!
努尔哈赤时期,济尔哈朗是八大贝勒之一。
皇太极时期则是四大亲王之一,并且还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里面,唯一一个,非努尔哈赤直系子孙,皇太极死后成为辅政叔王。
这么厉害的人,多尔衮肯定会整他
豪格事件中,多尔衮掀起大狱来,表面上看着是针对豪格,可在实际操作中,多尔衮不仅解决了豪格,还顺带着解决了两黄旗,同时还把已经成为了亲王的济尔哈朗罢官夺爵,押入了死牢!
多尔衮这一招,算是一箭三雕了!
这并不是多尔衮第一次整济尔哈朗,早在豪格出征四川的时候,多尔衮就找了一个借口,说济尔哈朗在建造王府的时候僭越,拿掉了济尔哈朗的辅政王。
济尔哈朗虽然不是辅政王了,但还是亲王,并且还掌握着镶蓝旗。
这个事情过后,济尔哈朗一句话没说。
估计要是豪格,早就骂人了,济尔哈朗硬生生的忍住了,并且一句怨言都没有。
多尔衮还是不放心,然后借着豪格的事情,第二次整了济尔哈朗。
整人不是多尔衮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济尔哈朗手里的兵权,也就是镶蓝旗。
多尔衮趁着豪格的案子,顺带着解决了了济尔哈朗,目的就是要吞并他的镶蓝旗。这样的好处就是,多尔衮和多铎,就能直接控制两白旗、两蓝旗,之前两黄旗的人不是被整了就是归顺了多尔衮,而在礼亲王代善死后,多尔衮又明目张胆的干预了正红旗这一系王爵的继承,两红旗也就没话说了。
这样一来,八旗就全部顺从了!
多尔衮这个算盘打的确实非常好,只不过济尔哈朗的运气也很不错。
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看那个样子估计也是蹦跶不了几天了,这么一来,就让多尔衮的如意算盘一下子就落空了。
而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对多尔衮一直很不爽,这个事情我们之前也说过,阿济格一直觉得他才应该当这个摄政王。
当时天下还不太平,多尔衮也只能对一向济尔哈朗网开一面,免了他的死罪,升为了郡王。
本来多尔衮这个设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而济尔哈朗在被整之后,就剩下一个郡王的爵位了。
清初的满人一般在性格上,还都是属于那种比较张扬的,结果,明明很委屈,被整惨了的济尔哈朗不仅没有怨恨多尔衮,还很强烈的表示自已对多尔衮的好感,这让多尔衮大为感动。
所以几个月之后,多尔衮又让济尔哈朗升了亲王。
所以说,有时候,服软并不代表窝囊。
也就在这个时候,南明和农民起义军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这个动静闹得还挺大,多尔衮看了一圈,多铎是没几天活头了,阿济格又不听话,让洪承畴上吧又不信任,自已在北京也去不了,最后一看只能让济尔哈朗去了!
而对于济尔哈朗来说,去不去也是问题
如果不去,估计多尔衮能直接弄死自已
如果去了,要是打不过,直接为国捐躯了,要是打过了,豪格的例子就摆在自已眼前,打赢了回来也得死!
济尔哈朗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去了!
这一路上,济尔哈朗从湖南一路打到广西,然后顺利班师回朝,就连回京的时候都很低调,然后迅速交出了自已的兵权。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谨慎的人呐!
也就在这一年,多尔衮死了!
在阿济格被济尔哈朗抓了之后,大清第一代王爷们除了济尔哈朗之外,全部都死了,算是真的熬出头了!
这个时候,多尔衮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要么是郑亲王济尔哈朗,要么是多铎过继给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
只不过问题是,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只有七岁,还没有顺治年纪大,他肯定是干不过济尔哈朗的。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时候的济尔哈朗有点什么想法,那他就是多尔衮第二。
但是,济尔哈朗这个人对权力不痴迷,反而建议顺治恢复议政王大臣会议。
然后用这个制度来填补了多尔衮留下的权力真空,而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终于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告发了多尔衮死的时候,侍女为多尔衮准备了龙袍陪葬。
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克萨哈凭借着举报多尔衮这件事情,获得了顺治的信任。
苏克萨哈这一招确实是高,只不过比起来了济尔哈朗这种真正的高人,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
另外再说一点,清算多尔衮的时候有人提出来,说干脆拿走多尔衮的皇帝称号得了,毕竟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摄政王的存在,结果济尔哈朗当即表示,谁要是不同意清算多尔衮,谁就去监狱待着去!
至此,多尔衮被彻底清算!
关于多尔衮被清算这个事,其实就是济尔哈朗一手促成的,而顺治很可能是被利用了,所以才在后面那几年对多尔衮的态度有了变化。
这个时候,即便顺治想后悔也晚了!
而在顺治登基之后才算明白了一些,皇帝有的时候也是不太好当的,因为下面的大臣们天天就是你整我,我整你,整来整去非要将人往死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