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了,在多尔衮大权独揽的时候,南北党争的南方领袖陈名夏,曾经依附于多尔衮。
准确的说,陈名夏当时依附的是多尔衮的手下谭泰,陈名夏因为劝多尔衮取顺治皇位让多尔衮取而代之,所以陈名夏很受多尔衮重用。
原因就是多尔衮其实一直都有这个心思,所以对陈名夏自然也是另眼相看,只不过还没有等到多尔衮真的走到取而代之的那一步,他就坠马而死了。
说陈名夏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谭泰
谭泰,正黄旗,是清初大将扬古利的弟弟,本人也是骁勇善战,在清初的时候,履历是很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军功,所以谭泰既有资历又有关系,升官是迟早的事情。
只不过谭泰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私心太重,为人善于投机取巧,性格又不稳重,脾气相当火爆,这也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前面我们说过了,谭泰这个人是正黄旗,也就是两黄旗的人,所以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谭泰也是在场的人之一,并且和索尼还有鳌拜等人在那场决定立谁为皇帝的会议上面拔了刀。
所以说谭泰还算是顺治的继位恩人之一
前面我们介绍了谭泰这个人的性格,属于见风使舵之人,换句话说就是墙头草之类的人物,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开始摄政,这个时候谭泰的态度却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谭泰直接转投多尔衮麾下了。
对于谭泰的转变,多尔衮最开始是不敢相信的,而谭泰的投名状马上就交了出来
谭泰马上举报索尼到白旗的领地抓鱼,多尔衮直接将索尼革职,批准的速度几乎和谭泰打报告的速度一样快。
有了这个投名状,多尔衮很是开心,因为他很早就想对付索尼了,之前在选皇帝之前多尔衮就自已去找过索尼,结果被索尼给拒绝了,现在谭泰主动跳出来,不整索尼更待何时?
本来这个事情一出,多尔衮想着提拔一下谭泰,就让他带着人去打李自成去了,而谭泰也比较争气,这个任务完成的相当好。
按理说,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升官发财。
事情就坏到了谭泰的嘴上,谭泰觉得自已比较猛,像李自成这种流寇压根不够自已打的,所以升官太慢了,觉得多尔衮不够意思。
这个话很快就传到了多尔衮耳朵里面,多尔衮心里那个气,老子给你机会领兵去打仗你还不知足,既然这样的话,以后你别说打仗了,就是打猎也没可能了!
谭泰因为吐槽了几句直接就被多尔衮给抓了起来,到了监狱之后的谭泰想了很久,终于又想通了!
事情是这样的,多尔衮有天想起来了谭泰这个人,就过来监狱里面看看谭泰怎么样了,结果两个人一见面,谭泰马上服软,当着多尔衮的面就立马表态
“王若拯我,我杀身报王!”
这话的意思是,只要这次您不计较,出来之后您让我打谁我打谁!
这个话,多尔衮很受用,然后谭泰就出狱了,紧接着又官复原职。
那几年,多尔衮身边没有人可用,谭泰就一直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战功,所以马上就成为了多尔衮身边的红人,久而久之就连顺治都不放在眼里了!
多尔衮刚死那会,顺治提拔了谭泰当吏部尚书,而巧合的是陈名夏也是汉人吏部尚书,两个人之前都算是多尔衮的亲信,所以关系处理的还不错。
然后一个叫张煊的御史弹劾陈名夏,根据惯例来看,小人物敢弹劾大人物,背后绝对有人指使。
顺治也不傻,马上处死了这个御史,后来陈名夏又被人多次弹劾,最终顺治痛斥陈名夏是小人,并在一段时间之后,将陈名夏处死。
有意思的是,谭泰死的时间比陈名夏还要早的多,罪名就是按照余党多尔衮来处理的,而陈名夏虽然之前也是多尔衮的亲信,但是这个人身为南人党的领袖人物,他的死绝对不会那么简单。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就正式亲政了,然后他的权力就有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多尔衮倒台了之后,当时和多尔衮一起辅佐他的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又开始借着清算多尔衮的时机,大肆发展的自已的实力,如果这个时候顺治不加以钳制的话,那么第二个多尔衮就会出现。
我们前面说过了,济尔哈朗并没有这么做,但是顺治肯定非常敏感,毕竟多尔衮刚死没多久。
后来济尔哈朗没有走多尔衮的老路,又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弄了出来。
顺治当时虽然年纪还不大,但是他也明白济尔哈朗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限制皇权来满足宗室人员的利益,要不然济尔哈朗直接将权力给顺治就行了,弄什么议政王会议?这不就是明摆着来分皇权的吗?
这个时候的顺治如果想要反抗,他能够利用的就只能是多尔衮曾经的势力,也只有多尔衮的残留势力能够抵挡济尔哈朗及他背后所代表的女真贵族了。
顺治这个人,别看他年轻,但是一点都不笨,属于脑子比较好使的那种,我说这个话,没有一点贬义,比他的儿子康熙要聪明的多。
陈名夏在当时,除了是多尔衮留下的残存势力之外,他还是南人党的领袖人物,因此顺治开始的时候选择庇佑陈名夏,这样一来不光能够拉拢多尔衮之前的势力,还能借助陈名夏背后的南人官员来对抗济尔哈朗和济尔哈朗为代表的女真贵族们。
不得不说,顺治这个算盘打的很精明。
因此当张煊这个御史在试探性的进攻之后,顺治非常果断的立马就把张煊给杀了。
杀的如此果断,顺治就是想告诉所有人,现在大清的皇帝是我,所有人别想耍什么花样,都给我老实点。
试探结束之后,济尔哈朗等人并没有就此退步,而是趁着顺治外出的时候,又对陈名夏发起了进攻,顺治在这个关键时刻再一次出手成功保住了陈名夏。
其实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来,对付陈名夏的同时不光有宗室参与,还有北方官员参与,这帮人都是老油条,最后的目的就是完全干掉陈名夏,只不过顺治太聪明,这个事情一直没有成功罢了!
但是进攻的一方攻势一直持续,顺治当时毕竟年纪太小,还是一个正值叛逆青春期的年轻人,年轻人又怎么可能是这帮老油条的对手,结果最后还是着了别人的道,就被人钻了空子。
而在当时,顺治虽然表面斥责陈名夏为小人,但是仍然把陈名夏保了下来。
顺治虽然庇佑着陈名夏,但是并没有能够一直庇佑住陈名夏,陈名夏最后还是被处死了。
而在陈名夏死了之后,顺治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的,因为他明白,陈名夏之死就是因为自已权力不够,所以顺治终其一生都在为集权而奋斗努力。
陈名夏的死在历史上其实是不值一提的,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名夏去世的同一年,顺治的妃子佟佳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玄烨。
也就是后来的千古一帝康熙!
当然,康熙是不是千古一帝,这个问题我们在说到康熙的时候会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的,至于答案嘛,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评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