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北洋之南:重振华夏 > 第4章 曾幕府

第4章 曾幕府

这一夜的衡州曾府,灯火通明,幕僚齐集。

曾国藩自从上书咸丰皇帝痛陈时弊后,受到中央的信任,因而仕途顺利,青云直上。

太平军纵横江南,清廷无兵可用,孝守母制的曾国藩临危受命在湖南一带经办团练武装。

重返湖南的他,成为了湖南士人争相结识的对象,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当地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以曾国藩为中心的官僚群体。

他招贤纳士广纳人才,许多出身耕读世家的经世致用的士大夫群体,倾心投靠,此时衡州曾府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曾国藩前几日亲自回到湘乡县,去招募湘勇,拣选亲兵,出发前只带了武将罗大南一人和数十名官兵。

他之所以自已亲自出马,一方面是湘乡是他的家乡,他格外重视;另一方面他有意躲着胡林翼,他答应借给胡林翼的一笔兵饷迟迟没有到位,他不想当面驳了好友的面子。

现在留在曾府坐镇调度指挥的是他的第一谋士骆炳州。

骆炳州今天下午刚刚接到调兵五千的命令,就马上着手安排准备,现在大军已经出发数个时辰了应该子时前可以赶到。

坐在议事厅的他心绪不宁,曾国藩出发前他就曾劝谏,现在湖南境内流寇甚多,有些山头经营盘踞多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人这等身份不该亲身犯险。曾国藩笑他过于小心了,这是在衡州,不是在江南大营。

骆炳州独坐在议事厅的副席,听着帐下的幕宾在讨论团练的事宜。

曾国藩早就定下了仿照戚家军练兵的基调,鼓励父子、叔侄、兄弟一块投军,并且全部编入一营。

现在却因此出现了集体催饷的情况,虽然还没有出现什么过激的行动,但是在队伍里已经出现了不好的影响和势头。

现在军饷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了,偏偏这个时候曾国藩又去了湘乡。

众幕宾一起提出了征收厘金税的提议,这个对策恐怕会引来中央政府的猜疑,都在犹豫该不该由湘军挑头上折子申请。

骆炳州有些心不在焉,对各位说:“事情议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大人回来后我亲自向他转达吧。天色已经不早了,诸位辛苦了,都散了吧。”

骆炳州十分清楚,光依靠官僚地主的出资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地方税的办法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现在他直接关注的不是这件事,而是他在想傅大纲这支队伍能够顺利拿下吗?他也听说过傅大纲这号人物,有勇无谋的天地会残匪,但是东台山山寨可是易守难攻。

正在出神之际,突然门房前来通报,说是胡林翼大人到了,求见曾大人。

骆炳州以世事洞明,处事机警著称,知道是胡林翼来了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起身出门迎接。简单寒暄几句,就将胡林翼及随从引入了内堂。

胡林翼也倒是不慌不忙,神色轻松,这一点确实有点出乎骆炳州的意外。他心中想胡大人这也不是紧缺粮饷的模样啊。

分宾落座后,胡林翼率先开口道:“曾大人倒是清闲,把这个诺大的摊子全部交给你骆先生了。刚刚先生说曾大人去募兵了?不知是去哪里了?”

这时下人已经沏好了茶,正要端到胡林翼面前。胡林翼身边侍立的一位俊秀少年,忙接了过去,恭敬地放到了胡林翼面前。

少年看样子也就约摸十四五岁,一身素装,神色傲然,气质不俗。

虽是少年但是眉眼之间却有几分似有似无的妩媚。

骆炳州见胡林翼已经追问了,忙答到:“是到湘乡去了。说是去募兵不假。到湘乡去募银却才是真。曾大人听说有几个乡谊,说要出资支援我们湘军,不好驳了他们面子也就去了。权当是回乡访友了。”

“好你个骆炳州,骆大军师。我还没开口找你要钱,你先哭起穷来了。你们湘军再穷也不至于连老家的苍蝇肉都吃了吧?今天你就放心吧。我找涤生不是要兵饷。相反我还要送他一份大礼。”

骆炳州见胡林翼已经如此说了,忙陪笑道:“刚才是我骆炳州小人之心了,胡大人莫要见怪。不知是什么大礼?曾大人不在,库房里的白银我不敢擅出,但是胡大人的大礼我却必须替他收下。”

胡林翼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音,“不知涤生何时回来?兹事体大,我要和他当面商议。”

骆炳州知道是有大的筹划,也就不再隐瞒了。“回来的日期还不好说。曾大人今天刚调了五千兵马,说是要镇剿叛乱。顺利地话这几日就会返程。”

胡林翼大笑一声,“看来我的大礼送对了时候。白宣,你直接传我军令,叫陈将军领一队精兵,在曾府找几个亲兵领路,把那十尊佛朗机的大炮,直接给曾大人送去。连夜出发,不得有误!”

“骆大军师,我这道军令,你说下的好不好啊?”

骆炳州喜上眉梢连忙道谢。夜色已深,随后安排胡林翼在曾府住下不在话下。

胡林翼被安排在了东跨院,穿过悠长的过道,骆炳州把他引入了一座装饰古朴的清幽大房。

墙上一幅朱熹的墨宝吸引了,胡林翼的注意,“居静持志”四个大字浑圆有力。这时传完军令的少年,也赶了过来。

“时辰不早了,胡大人在此早些休息吧。这是曾大人的别院,虽不住人,但是四时打理,大人安心住下便是。明日我召集曾府幕宾一起拜见大人,再替大人接风洗尘。”说毕,骆炳州也就退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