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禅位与李世民时说的那句希望李世民不要像隋炀帝那般,把天下给搞得大乱了。虽然含有一定的劝诫作用,但李世民听起来怎么也觉得他老爹就是不甘心,有些在怨咒他一般。
不过,李世民还是深深地引以为戒。
当然,他对李渊的安排就是,把李渊身边的张婕妤那几个与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染的嫔妃杀了,然后又送了好多个美女给李渊,充实他的后宫,让他实实在在地去享受他那太上皇的生活去了。
对于隋炀帝是如何把国家搞乱的,李世民虽然想到了不少问题,但首先爆发的还是崤山以东地区的农民起义。特别是瓦岗军,更是声势浩大,实力雄厚。要不是李密在与王世充作战时被单雄信出卖而战败,最终瓦岗军纷纷投了唐,他们李唐要得天下,还真得好好打个问号!
所以,李世民既倚重瓦岗众将,实则也还是有些忌惮的。当然,他绝对是个聪明人,一方面要用恩宠来牢牢拴住这些人忠诚于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在使用他们时一般都是分散使用的。
为了弄清楚瓦岗军为何能迅速发展壮大到那等情形,李世民找来李勣,对此进行了一些询问和探讨。
李世民问李勣隋未农民为什么要首先起义?干始时人数少,尚且成不了朝廷的大患,但后来瓦岗军崛起就大不一样了,拥兵三十余万,打得隋军节节败退。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何在呢?
李勣也不隐瞒,根据自己当初拟定攻占兴洛仓的理由来回答道:“隋炀帝经常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如此老百姓的徭役就重了,因而就会有人起来起义反抗。而后又逢山东旱灾,民众缺粮无食,朝廷屯粮于官仓而不予救济。故而我们攻下黎阳官仓,放粮予民,民众皆喜而从之!所以那次我们即募得二十万余人,才有了后来的气象。我们那样的做法,也就依据的是在这天下,老百姓才是一切的根基所在。谁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老百姓就拥护谁。反之,谁让老百遭受苦难,老百姓就反对谁!”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哦!这就好比是君若舟,民若水了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勣对于李世民能如此想,也还是算认同的。他点点头说道:“所以说作为君王,一定要注意解决好老百姓的生计的问题,让老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这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少生事端。如此,君王也没有那么多烦心的了,垂拱而治,亦不无可能!”
李世民点头说道:“的确是啊!如此看来,天下之事,民生为大啊!”
不过,随即他似有所警觉地问道:“那爱卿你又是如何晓得如此的道理的呢?”
在他看这,李勣有如此高级的认识,绝对可以做个一代明君的。若是他当初不随李密来投唐,几经挣扎后,万一又发展壮大了,最终唐朝还未必是他的对手呢!如此一想,李世民又深感庆幸了。
李勣见李世民如此相问,倒也没有多想,如实回答道:“《道德经》里就是这样讲的啊!“民为上,君为下;民重而君轻!处上而民不重,处下而民不害。””
李世民惊奇地问道:“你们道士也研读这些?”
李勣点点头说道:“《道德经》本就是道家之首要经典嘛!做道士,多半都得读一读的!”
李世民既感到解决天下大事的道理原来如此简单,又深忌民间原来从来不缺高人,更深叹道家思想的不得了。由此,他决定尊崇道家了!恰好老子姓李,这也正合了他们这国姓。
因此,后来唐朝皇帝们都声称自己是老子之后。其实,他们这个李姓,出自鲜卑贵族,汉化后改姓的李,与老子那姓完全八竿子都打不着!
为了警示后代,李世民还把他那句“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书写下来,裱装好后挂在堂上。如此,这句话就成了他的千古名言了。其实,这话出自《荀子.哀公》。李世民能如此去理解李勣所说的内容,可见他也是读了不少书的。
李世民并未显露出多少对李勣的忌惮来。他又接着问起了李勣对突厥人的看法来。
李勣说道:“突厥人盘据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上,犹如狼群一样窥视着我们,趋赶走他们后不久又回来了。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回事儿。要解决他们,必须快刀斩乱麻,一下子击其要害,使之一蹶不振,方能分化而治,永绝后患!”
李世民说道:“联也是如此想的!只是战机难寻,且需精兵良将出击才行。你认为谁可堪大任啊?”
李勣思索了一下,说道:“战机是可以自己去寻觅的。至于统兵人选,李靖胆大心细,思维慎密而又有奇谋,当是不二人选!”
李世民笑问道:“那爱卿你又如何呢?”
李勣答道:“我可配合他行动。”
李世民又问:“秦叔宝如何?”
李勣答道:“叔宝宜统兵坐阵后方接应!”
李世民再问:“尉迟敬德与程知节呢?”
李勣又答:“敬德勇猛,可作先锋。程知节可为副先锋。然而于李靖而言,二人皆不足用。”
李世民不解地看着李勣。
李勣解释道:“他们两位皆勇猛有余而细心不足,临阵冲锋陷阵可以。然而依我度料,李靖若出奇兵,必不会与突厥人正面对决,故而不会重用他们。我们要像打狼那样去猎杀突厥军队,打狼哪有让狼警觉了才去攻击它的嘛?”
李世民点头认可。他本来也是个喜欢出其不意地突袭敌军的人,所以李勣所提的战术甚合他意。
于是,他笑着捋须说道:“看来一切都已在爱卿心中思考好了的了,如此联无忧矣!只是这战机的确难寻,需得多下功夫!”
李勣应道:“臣自当竭力而为!勤派斥侯,广为侦察,从而得以熟悉突厥人的动向。一旦觅得战机,必让李靖建立殊功以报陛下!”
李世民听后很是欣然,说道:“消除外患,全赖诸公了!”
如此,他们就等于制定了对付突厥人的战略战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