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都重生了谁还做工人啊 > 第五十一章新潮诗歌研讨会

第五十一章新潮诗歌研讨会

燕京电影学院,胡伟立打开一封港岛来信,是顾嘉辉先生寄来的,还是拜托编曲事情。

胡伟立现在孤身一人在内地工作,老婆早就去了香港教人弹钢琴,孩子也都在国外,他有了移居香港的想法,只是自己年近五十,有些犹豫。

他的哥哥在香港立法会,给他介绍认识了音乐人黄沾,通过黄沾认识的顾嘉辉,如果自己去了香港,这些都是人脉,关键是对方答应给他报酬,他很缺钱,所以才要帮助名不见传的梁静茹。

前几日听了梁静茹寄来的清唱小样,觉得水平尚可,就像见面谈一次。

回到办公室,胡伟立拿起电话,打给燕京国家音乐学院的管弦乐系主任,这主任是他的学生,

“小聂,我给你的几首曲子管弦这部分录好了没有,完成了通知我一声,我要过来借学院的合成器编曲,对了,这些我都是要给钱的,你尽管安排。”

“放心吧胡教授,音乐学院就是您的家,昨天院长还提起你呢,欢迎您回来。”

下午放学,慕渊穿着厚绒裤,牛仔裤已经穿不进去,只能是绿色大裆裤,上身穿着母亲寄来的厚棉袄,外面一件涤卡蓝色中山装,下楼到收发室取了一封《诗刊》来信,还有一个大包裹,把包裹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戴上棉手套,顶着寒风来到饭店。

自行车是前几天让白小言给买的,二手女士坤车,就是没有大梁的那种。

饭店进门是个吧台,吧台后面多了一个大型储物柜,这是最近让明叔找人做的,自此严禁顾客带包进入大厅,效果很明显,偷拿食品的情况基本杜绝。

此时已到十一月中旬,正式进入严寒冬季,饭店锅炉终究没有烧,一楼大厅全是火锅,只要有顾客温度就能超过二十度,顾客还要脱掉外套吃饭,而二楼宿舍只能每屋点个煤球炉子。

慕渊怕冷,他的屋内是一个大肚子煤炉,里面火焰正旺,吴秀梅和梁静茹烤着炉火,上面放着两块快烤熟的山药。

“梅梅,你说那首《大王派我来巡山》给我唱,符合我的气质吗?”

“我看你是癔症了,好好的大学读着,非要当什么明星,吃饱撑的。”

“你懂什么,如果不做明星,我这美若天仙的容貌可就浪费了,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我舅舅说的,对也是你舅舅。”

“舅舅给我介绍了一个编曲,说是个大学教授,我给他听了慕渊的三首歌小样,教授说前途光明,让我到燕京见面详谈,估计想看我有没有明星潜质,你说我去不去,”梁静茹满脸忧愁。

门被推开,慕渊带着一股冷风闯入屋内。

“你家给你寄被子了,你妈真疼你。”

“现在棉花那么难搞,我妈才舍不得给我做被子,就是我现在的被子全是旧棉花,盖在身上重得要命。”

慕渊剪开包裹,呼啦一下倒在了空床上,满床的信件。

“这是……”

“唉,读者来信,你们也帮我看看,读者寄信来了,起码尊重得有。”

两女孩好奇,打开信件,从吴秀梅的手中飘下一张五元纸币,

“喂,怎么有人给你钱。”

打开信纸,里面写道:亲爱的作者慕春雪,我很喜欢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给了我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如你诗中所述,我要把幸福传递给全国人民,我要让全世界都跟我们一样幸福,但我最希望的是你要幸福。

我的工资不多,每个月只能给你五元钱,就是希望你把你的幸福传递给我,传递给广大诗友。

落款是个女孩名字,陈晓静。

“这是情书,怎么还有钱?要不要退回去?”吴秀梅满脸疑惑看着慕渊。

“才不,粉丝的大赏难道还要退回去。”

三个人看了一个小时,收到现金三十块,粮票五十多斤,我们的粉丝打赏真乃民族特色,历史悠久。

“这些来信要回吗?”梁静茹看着来信,想想都有些头疼。

“现金超过五元,粮票超过十斤的回一下,不能伤了这些金主读者的心。”

慕渊从军挎包掏出编辑来信展开信件,他的《秋天的祖国》将刊登在十一月刊,

里面加带一张邀请函,被吴秀梅抢去,十一月二十日燕京大学举办“当代新潮诗歌研讨会”,《诗刊》特邀慕渊参加,特别说明他的食宿全包,后面是会程安排。

“喂,大诗人,编辑部请你到燕京开会呢,你去不去?”梁静茹问道。

“信里说食宿全包,傻子才不去,”慕渊当然要去,他想看看这个年代的燕京城。

“太好了,我正发愁要不要进京,今天十五号,咱们后天出发,”梁静茹兴奋道。

“我也要去,”吴秀梅坚定道。

“你不能去,”梁静茹道,“你去了每天这么多的货款怎么办,总得有人看着。”

“梅姐,我去是工作,茹姐去也是为了成名,家还是得有人守,要不寒假我专门陪你到京玩一趟。”

“谁稀罕,”梅姐心中不满。

第二天到校拿着邀请函找班主任陈少松请假,陈老师又去找了校长,很快就批准了,班主任转告说学校全力支持,有困难只管提,需要老师陪同也可安排,被慕渊婉拒。

中午慕渊带着吴秀梅进了市区,先找到姜海波让他托人买两张明天进京的卧铺票,当听说是去参加燕京大学组织的“当代新潮诗歌研讨会”时,掩饰不住的羡慕。

“没问题,我办不了还有我叔,车次我记住了。”

慕渊前世都是坐这趟列车,早晨从省城发车,途径津门、燕京,总共六百公里,要十二个小时到秦城,下午七点从秦城返回省城,学生票半价七点五元,所以他对这趟列车有着深厚感情,列车员也全部来自省城列车段。

到了秦城百货商场,两人直接到了卖棉衣的区域,慕渊看上一件羽绒服,售货员撇了两人一眼,继续跟同事聊天,理都没有理他。

这也不能全怪商场售货员,如今羽绒服是高档奢饰品,动辄二三百元,一般人哪买的起,尤其看到慕渊是名少年,穿着棉衣棉裤,吴秀梅穿着利索些,也就是个花棉袄,一看两人就是穷学生。

吴秀梅有一件漂亮棉外套,为了配合慕渊的朴素风格特意穿着一件花棉袄,谁知也被鄙视了。

实话说慕渊今天没想买棉衣,只是顺路看看款式价格,想着进京买一件好的,他觉得坐火车还是穿军大衣安全,现在这身打扮真对不起诗人身份。

被售货员轻视,慕渊坚持要试穿,售货员无奈,拿来一件。

现在的羽绒服质量非常好,在行线缝制下,一行行的羽绒突起,饱满的犹如灌满奶油的面包,看着就是那么诱人,一看牌子,不得了,伊里兰牌羽绒服,绝对的真材实料,就是面料粗糙了些,摸起来有些生硬,但这个伊里兰,是整个年代的羽绒服记忆。

慕渊挑了一件咖啡色夹克款式,吴秀梅觉得有点贵,还是看上了一件半大衣款,试穿效果很好,但看到慕渊试穿后,突然决定买同一款式,选了红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