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头仔细检查了身上的衣服,细心的抚平了一些褶皱,又帮老伴理了理衣领。
然后,两人戴上棉帽子出门了。
说是门,其实就是一顶防寒大帐篷的布帘子。
应天府正在搞建设,百姓都居住在帐篷区,为了防止一些盗窃的行为,大明在帐篷区安排了不少安保人员。
出了帐篷,两人和帮百姓看家的户部公务员打了招呼。
入目的是无边无际的巨大工地。
数十万工人已经上工,正在挖掘下水道,拆除城内的民房,扒开各处沟渠……
根据《大明应天府建设规划》,除了知名的古建筑,其他建筑都是要拆除的,包括内外城墙。
此时的应天府,到处都是工地。
户部给百姓分发了帐篷,安排了官员管理各个帐篷区,招募了数十万百姓挖土拆家。
由于工钱高,户部还管饭,等新房子建好后还能优先分配,无数百姓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报名的人到现在还没有登记完。
看着那些已经上工赚钱的邻居,不少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张老头就不同了。
他之前也报名要上工,但是户部觉得他年纪大,担心活儿太累出问题,就否决了他的申请。
那可把张老头气的呀,差点就和其他老头一样,蹲在报名处的帐篷外撒欢。
不过,两个月以来。
老两口也慢慢放弃了做工的想法,每天就在皇城外盯着,等着军部公开前线的战报。
上个月,听说明军大胜,俘虏了十几万清军。
这个月,明军四处出击,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徐州,又沿着运河打通了到扬州的航道。
算算时间,第一批回师应天府的明军已经到了长江北岸,今天就能抵达凯旋门。
老两口每天都会去凯旋门,盼望着第一批回师的明军中有自已的孩子。
两个月前,内阁批准了礼部的一个建设项目。
工部拆除了皇城外的那段城墙,同时在墙外开工建造巨大的凯旋门。
凯旋门高64米,宽95米。
建筑风格是传统的中式城楼,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刷上天然的红色矿物颜料,使用黑色的边条。
红黑相间,庄严肃穆。
城楼上的大殿宽大威武,内部有一些隔间,从古至今伟大英雄的名单和事迹保存在这里。
在建成后,凯旋门会全天候的对百姓开放。
礼部将朱简燧说过的一段话雕刻在凯旋门正面的外墙上——
……永垂不朽!
由此向前数千年,由此向后不可计,在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百姓幸福,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不过,现在的凯旋门才建到十多米高,就因为朱简燧留下的水泥不足而暂时停工。
大明的重要官员在前方宽大的水泥路上站成两排,路边密密麻麻的黑色日月旗和龙旗迎风招展。
一排大明公务用车停在后方,道路两侧架起了老式摄影机。
大明官员们笑着抱着玩耍的孩童,将他们抱上车顶。
百姓的交谈声如同海浪,一波高过一波。
人群中,几十个外国人目瞪口呆。
他们都是欧陆来的旅客,有传教士,有殖民地军官,有探险家,还有海盗……
当清军失去对苏杭地区的控制后,他们就得以深入内陆,不约而同的来到应天府,想要看看把大清朝打得大败的大明是个什么样子。
然而,他们只是看到了一大片的工地。
而工地上逐渐拔高的建筑,惊的他们说不出话来。
此时的欧洲还没有高耸入云的大楼,只有重要城市的繁华商区才有四五层的高大建筑。
根据大明工部发布的建设计划,他们真的难以想象,十几层的高楼到底有多高!
一个头戴高帽、两颊留着打理的很精致的茂密胡须的英伦人发出惊叹。
“哦我的上帝呀,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告诉我,伙计们,大明人真的能建成64米高的高大建筑吗?”
他的身边,一个法兰西人抓住机会讽刺了他。
“哦,我愚蠢的伦敦友人,东方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建造了伟大之墙,你们不列颠蛮子是不懂文明的伟大的!”
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
“该死,你们法兰西这群走地鸡,小心我用刚买的胶底鞋,狠狠的踢你的屁股~”
“啊哈,你们这群海里恶臭的鲱鱼,蛮子就是蛮子!”
两句话不到,两人就当众扭打起来。
不到几秒钟,又有几个大英帝国和法兰西人加入了战场。
周围的百姓让开了道儿,对着地上翻滚的几人指指点点。
来自威尼斯的胖商人捂着脸颊,实在不想与这两人为伍,一边退一边说:“该死,这两人把我欧洲绅士的脸都丢尽了!”
很快,这里的斗殴引起了锦衣卫的注意。
回师的明军已经过了玄武湖,马上就要来到凯旋门,让这些老外在人群中打架,万一惊扰了陛下怎么办?
几个锦衣卫立刻将这里的情况用对讲机报告给杨成,然后上前拉开了几人。
锦衣卫穿着黑色防刺服,腰间别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将几个老外拉到一边。
他们当场就老实了,站在人群中拍着身上的灰尘,仿佛刚刚的斗殴没有发生一样。
这时,对讲机内传来命令。
滋滋~
“各部门注意,陛下凯旋,大军已进入主干道,注意维持百姓秩序,完毕。”
“6组收到!完毕。”
锦衣卫立刻回复一声,然后指引着周围百姓站在白线后,特意安排了两人看着那些外国人。
这些老外瞪大眼睛,目光呆滞的看着锦衣卫手中的黑黝黝的小盒子。
还没等他们询问,就听到远处百姓爆发出的巨大欢呼声。
欢呼声沿着主干道向着凯旋门延伸。
“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十几万百姓的欢呼,震得土地都在颤抖。
“哦买噶的~”
“我的上帝呀!”
“圣母玛利亚!”
老外看向明军,身子都惊的顿住了,不停的高声喊着欧洲众神前来围观。
第一批回师的是明军的炮兵旅,还有大明军队的一群将星。
朱简燧、王忠、刘英……包括各团团长在内的将领,全都身穿笔挺的军服,胸前佩戴着各类勋章。
玄武湖游船勋章、马鞍山之战纪念章、句容之战纪念章、微山湖会战纪念章……
众人端坐在老头乐上,腰间别着刻有各自名字的八面汉剑,胸前的勋章金光闪闪。
礼服、勋章、长剑,军人的荣誉三件套,朱简燧战后在拼夕夕订购了一大批,开会表彰了各级军官和士兵,让军人的荣誉感瞬间爆棚。
所有士兵都昂首挺胸,排着整齐的队列朝着凯旋门走去。
后方,是一大群老头乐拖拽的野战炮。
240门银闪闪的光武1年式野战炮出现在所有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