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炮!”
“娘嘞,之前出发的时候可没这么多炮!”
“以老汉来看,干脆别玩火枪了,给每个士兵发一门炮就行!”
“大爷,你有点极端了……”
庞大的车队拖着火炮,银白的炮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
包括那些欧洲人。
大海盗琼斯挤开人群,他愣愣的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火炮。
不需要牲畜就能动的车他看不懂,也许用的是某种与蒸汽机类似的机械动力。
但是那些野战炮他看懂了。
所有的火炮制式统一,这意味着大明可以大规模的制造火炮。
大钢轮、轴承……这些零件浑然天成,没有毛刺,大小一致,这意味着火炮的零件通用,也意味着大明的制造技术达到了恐怖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炮管尾部的奇特结构看上去是一种先进的后装填装置。
欧洲正在研发的后装炮技术,大明已经开始运用到军队中了。
将这些优点结合起来,琼斯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场景。
两军对阵,明军的炮兵集群依靠车辆快速机动到有利位置,并且展开炮兵阵地,对着敌军进行大规模的极速炮击!
欧洲现行的火枪兵方阵和随军炮兵根本无法对抗。
看着整齐划一的明军,琼斯默默离开了现场,找到了在乡下租住的葡萄牙人。
他是葡萄牙人,也是个大海盗,成为海盗也是奉旨打劫西班牙大商船。
他需要召集自已的船员,然后向大明皇帝递上觐见书。
他有一个想法。
……
大军入城。
朱简燧回到了谨身殿,看到办公桌上积压的一叠文件,脸都绿了。
旁边的小桌上,李道明抬头瞄了一眼朱简燧,白眼一翻又将头埋进文件堆。
“云海,看你的样子,似乎在生朕的气呀~”
朱简燧挠着后脑勺,有些明知故问。
御驾亲征两个多月,应天府包括周边数百里村镇的大小事务,都压在李道明一个人身上。
他每天只敢睡四个小时,怕睡多了,各部的文件能把办公桌压垮。
现在的大明到处缺人,户部刑部联合斗地主已经斗到苏杭地区了,官员们都是边学习边上岗,官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审核。
大明自上而下都在改革,陛下在外,这些事物只能经过内阁。
而内阁,有资格签字的只有李道明一个人。
李道明一想到这两个月是怎么过来的,顿时咬牙切齿。
“陛下,你看看臣的眼睛。”
“嗯,熊猫眼~”
“额……”李道明愣了下,下意识的问:“陛下,什么是熊猫眼?”
“朕的意思是,你的黑眼圈很浓!”
李道明闻言,深深叹了一口气,说起了正事:“陛下,有个人想见你。”
“谁?”
“罗子增,他说他是兰芳共和国大总统之子,就是南洋婆罗洲那里的汉人王国,刚立国不到两年。”
朱简燧顿了下,罗子增他不知道,但是兰芳共和国他清楚的很。
明末清初,大约700多万汉人为了躲避战乱,他们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
土著、南洋小国、欧洲殖民者、海盗……没有清朝的庇护,这些势力对汉人并不待见,他们打砸汉人商铺,对汉人予杀予夺。
终于,在西历1776年,担当保镖谋生的兰芳公司站了起来,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
面对婆罗洲的各方势力,兰芳共和国势单力薄,需要强大的后援来对抗欧洲列强。
立国后,第一任大总统罗芳伯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大清,面见乾隆,想要获得大清的庇护,希望能归附大清。
希望大清能将南洋管理起来,能好好的经营南洋殖民地。
但是嘛~
这送到嘴的庞大殖民地,这片家门口的殖民地,大清居然视而不见!
原因还是老生常谈。
满清要维护皇室的统治,被压制的科学技术让清朝造不出巨大的风帆战列舰。
击败一支24炮的风帆巡航舰舰队,大清就要压上沿海所有的水师战船,靠人命堆,要靠女海盗郑一嫂组建的舰队,才能让这支舰队示弱投降。
如果是50炮的四级风帆战列舰呢?
64炮的三级风帆战列舰呢?
86炮的二级风帆战列舰呢?
乃至,100炮以上的一级风帆战列舰呢?
俺大清,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俺大清害怕纸老虎这层皮被戳破,不敢真的和欧洲殖民者开战,只想着维护名义上的和平。
罗子增理所当然的吃了闭门羹,在返程的路上听闻明军收复了应天府,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碰一碰运气。
在抵达应天府的这一个月,罗子增听到前线明军战力恐怖,高兴的好几天没睡着。
朱简燧刚经过凯旋门,他就找到李道明想要觐见。
想到未来兰芳共和国的遭遇,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支撑了一百多年被欧洲列强攻破,朱简燧立刻整理了衣服问:“他人呢,让人请进来!”
李道明掏出对讲机说了几句。
十分钟后。
一个青年在锦衣卫的指引下进入了谨身殿,他见到朱简燧的那一刻直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声泪俱下。
“陛下,南洋的汉人,苦啊!”
“你先起来!”
朱简燧上前拉住罗子增,却发现他死死的抱住自已的裤脚,一边哭一边喊。
“陛下,我爹要归附大明,兰芳共和国也要归附大明,南洋的汉人更要归附大明!
陛下不答应,臣就不起来!
跪着,总比死了好!”
跪着,总比死了好!
这句话简直就是南洋汉人的现状。
屈居南洋小国的淫威之下,面对欧洲殖民者的丑恶嘴脸,他们不低头,就不能活着!
罗子增抹着眼泪说着。
“屠杀,数不清的屠杀!
他把辫子当绳子,将我们的脑袋挂在树上,挂在房檐下,挂在街市上……
我们敢怒不敢言呀!”
朱简燧皱眉头听着,正在处理政务的李道明也停下了手中的笔,不可置信的眼睛看了过来。
南洋700万的汉人,经过上百年的屠杀后,还能剩下多少?
罗子增接着说:“兰芳共和国子民不过110万人,加上周边岛屿上的汉人,恐怕连三百万都不足了!”
“你先起来。”朱简燧拉着罗子增,手指捏的发白,沉声说:“朕会管的!”
大清不管,我大明管!
短短几个字,说出了朱简燧的决心。
朱简燧拉着罗子增到一旁的沙发上,花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了他的心情。
李道明从壁炉上接了一杯白开水,来到沙发边,他将水杯递到罗子增面前坐在一旁。
李道明问:“陛下,要出兵吗?”
朱简燧点点头,又摇摇头。
“陆军可以扩招,但是海军的问题很严重,我们没有熟练的水手。”
罗子增闻言立刻说:“陛下,臣有船,有好多船!”
“多少船?”朱简燧和李道明异口同声的问。
“有十几艘大帆船停在杭州湾,都是一千多吨的大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