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半盏残酒,半襟风霜 > 第27章 初试:飞花令

第27章 初试:飞花令

“崔姓?”

李昊白口中轻轻默念着这个姓氏,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即他双手交叉于胸前,向崔晟微微躬身,行了一礼,言语中带着几分试探与好奇:

“公子莫非是那清河崔氏之后?”

崔晟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李昊白机敏的赞许,也有几分世家子弟的从容与自信。

“李君果然聪慧过人,一语中的。”

言及清河崔氏,那可是平朝五姓七望之中赫赫有名的存在,其郡望源自清河郡,血脉流淌着姜姓的古老血液,乃是齐太公之后裔。虽其源起春秋之时,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曾长时间沉寂无声,仿佛被岁月所遗忘。

然而,近二百年来,清河崔氏却如同沉睡的猛虎猛然觉醒,人才辈出,如井喷般涌现,至今已为平朝贡献了八位宰相之尊,其势力之庞大,影响力之深远,几乎与其他世家并驾齐驱,不容小觑。

至于这位崔公子,李昊白在上一世便已有所耳闻。他乃是今年春闱进士科之榜眼,才华横溢,名声大噪,如今正被三省诸公如争抢至宝般竞相拉拢,实乃少年才俊,在当时看来,注定前途无量!

李昊白曾细细品读过崔晟所作之诗,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情与审美,令他深深折服。他深知,崔晟此人,绝非池中之物。虽说他背后有着过硬的世家背景,但崔晟本人亦是有着真才实学,绝非那裴绍基之类的酒囊饭袋、废物点心可比。

此人,定会是那实力强劲、不容小觑之对手!念及此,李昊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之情,犹如烈火烹油,炽热而炽烈。

未几,那参与游园的上百士子便被有条不紊地分为了十六队,每队皆会领得一套独一无二、匠心独运的考题。

飞花令,这原是宴饮之时用以助兴的雅趣游戏,属于雅令,输者便需罚酒以娱众人。然在古代,飞花令却绝非儿戏,它对令者对诗之才华有着极高的要求。

对令人所对之诗句,不仅要与行令人所吟之诗在格律上丝丝入扣、严丝合缝,而且对于那规定好的字眼出现之位置,亦有着极为严苛之限定。

这些诗句,既可背诵前人佳作,亦可临场挥洒、即兴创作。行飞花令之时,既可选用那流传千古之诗,亦可取那婉转动人之词,甚至那悠扬悦耳之曲亦可入选,只是所选之句子,大多以不超过七个字为妙。

总而言之,这飞花令实乃是对读书人诗词储备量之一次大考,亦是对其才情与机智之一次极致展现。

李嗣麟、裴绍基、崔晟也被赛事的随机分组拆散,各自为伍。本次飞花令的赛制独具匠心,与常规大异其趣。总共十六组参赛者,将先行历经一场严峻的初选,唯有每组中的佼佼者,方能脱颖而出,独自踏入更为激烈的八进四之战。

赛事之规则,简明而直截。

每位参赛者手中均会握有一张精致的木牌,其上镌刻之字,乃是各组所抽选的飞花令主题。

这场竞技,既考验智慧,又比拼速度。每组的选手都需在香燃半柱的时限内,以木牌之字为引,轮流吟诗作答。

倘若有人迟疑不决或诗句有误,便会遭到淘汰的命运。而若是一轮角逐过后,组内尚有多人屹立不倒,那么更为激烈的二番战便会拉开帷幕。

如此循环往复,难度层层递进,直至每组中仅剩的最后一人,方能突出重围,跻身十六强之列。

李昊白所在的这一组,在首轮便抽到了“年”字,作为他们飞花令的起点。比赛伊始,紧张的气氛便如寒风般凛冽,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一位身着蓝袍的士子昂首挺胸,他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坚定:“年年岁岁花如旧,岁岁年年人未归。”此句一出,便如开场的锣鼓,为这场角逐定下了基调。

紧接着,第二位士子亦不甘示弱,他吟咏道:“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其诗句中流露出的沧桑与感慨,令人动容。

随后,赛场上的士子们如同争相绽放的奇葩,佳句频出,各展才华: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这句诗唤起了众人对家国情怀的共鸣,仿佛能看见那辽阔的山河与漫长的岁月交织在一起。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这句吟唱透露出士子深深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触动人心。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此句又引人陷入对友情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之中。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句诗则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匆匆与人生的无奈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冲击。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华家。”

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在此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感慨。

终于轮到了李昊白。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了心神后自信满满地吟出:“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此句一出仿佛是对这场飞花令比赛的完美诠释,围观众人皆喝彩。

首轮角逐结束后两名未能及时对出诗句的士子只得黯然离场。他们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这个属于诗词的战场回到了自已的席位上独自品味着失落的苦酒。而留在赛场上的士子们则将继续迎接下一轮的激烈角逐。

第二轮飞花令的规则一变,不再是单纯的以字出诗,而是围绕“十二生肖”展开。这看似是一个主题,然而实际上,搜索范围却骤然被扩大到了十二个字,无疑增加了难度。在场的众位士子听闻新规则后,都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应对。

依旧是那位身着蓝衣的士子,他率先打破了场中的沉默。只听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地吟诵道:“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巧妙地选用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牛,作为飞花令的对象,这一选择不仅贴切生活,更显高明。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眼见香烛燃烧得越来越短,又一人迫不及待地接上了诗句。他选择了龙与虎这两种威猛的生物,寓意着力量与勇气,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豪迈与激昂。

紧接着,又有人吟道:“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这句诗以兔为引子,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那清冷孤寂的月宫之中。

随后又有人脱口而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诗以马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牵挂。

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不断有人因为无法及时对出诗句而被淘汰。很快,轮到了李昊白。他沉思了片刻,随后凛然对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的诗句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与豪情壮志,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热血年代!

……

又经过两轮激烈的角逐,场上仅剩下李昊白与那位蓝衣士子。两人相视而立,目光中都流露出对彼此的欣赏与尊重。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竞争对手,同为诗词爱好者的知音此时完美同频。

此次飞花令抽中的主题是“成语”,规则也变得更加紧张刺激——只有一次机会的抢答。这无疑对两位选手的诗词功底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蓝衣士子眉头紧锁,显然正在苦苦思索。而成语之海浩瀚无垠,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诗句,确实需要一番功夫。

就在这时,李昊白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电光火石般划过一道亮光。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脱口而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他的诗句如清泉流淌,既符合“成语”的主题,又充满了诗意与情感。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围观众人纷纷喝彩。

而蓝衣士子虽败,却也只是露出无奈苦笑,向李昊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后,叉手向他行礼道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