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刘邦的选择 > 第10章. 刘邦洗足见食其,狂生果然非虚名

第10章. 刘邦洗足见食其,狂生果然非虚名

郦食其是个脾气暴躁的读书人,书读得多了水平就高,水平高了看谁都觉鄙陋。曲高和寡,搞得特别不合群。这样的脾气性子,干啥事别人都不愿和他搭伴,结果半辈子一事无成、穷困潦倒,六十多岁了也没谋上个一官半职,只能在社区大门口做保安,那时叫里门监,类似于看大门。郦老爷子闭眼满腹英雄气,睁眼身处尘埃中,一肚子生不逢时的忿闷却无处诉说,于是便时常喝大酒。喝之前我是陈留的,喝高后陈留是我的,见谁怼谁。人送外号:“狂生”。

天下大乱,来来往往的起事队伍走马灯一样从陈留这地方经过,争来抢去,和秦军抢、相互之间也抢,打得不可开交。兴百姓苦,乱百姓苦,外面乱乱糟糟,人民苦不堪言。与其不得中庸,何不狂狷一生。此番乱世,却让郦食其本已枯萎的英雄梦再次萌芽,决心立于潮头、纵横天下、快意人生,决不寂寞无闻老死在这里门中。既然自己人缘不好,组不了团队,何不投靠一个团队,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团队目标中去,施展平生所学、成就一番事业,书功名于竹帛,何其快哉!

找工作当然要找一家有前景的公司,要找志向高远、能力出众的老板。郦食其开始冷静观察、小心求证,在陈留这地方来来往往有过数十支队伍,他没看中一个。郦食其虽居陈留高阳乡里,心中却关注着魏地形势时事,远在泗水的刘邦是他心里中意的老板。刘邦有大志、有谋略、有军事才能,能收众人之心,领导威望颇高,且好饮酒、爱骂人、放浪形骸。

这人不孬,对脾气,要找就找这样的。

“天青色等烟雨”而食其等刘季,等来等去就是大半年。二月,不意间刘邦带着队伍来到了陈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老郦决定上门求职。

老郦深知,老人找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像他这样缺少名望的老人。六十多岁,放现在连个劳动合同都没法签,好在那时没有退休这一说。同乡有一位壮士是沛公的骑士,队伍到了高阳,便请假回乡视亲。郦食其闻信去见同乡骑士,收起性子、赔着小心,请同乡给沛公带话:就说高阳有一位智谋之士愿意投靠。

食其叙说完毕,骑士说:沛公最不喜欢儒生,不会见的。食其好话说了一大通,骑士磨不过同意带信。食其于是一句一句教骑士,你就如此这般介绍。想了一下,又叮嘱说:你告诉沛公,别人都叫我“狂生”,那是瞎传乱说,实质上俺一点也不狂!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流言蜚语传到刘邦耳中,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和评价。

几天后,有人带信来,说沛公愿意见。

郦老先生高度重视。衣服翻来翻去,却没有一件像样体面的行头,不得已从柜子里取出儒装穿上,佩戴一把长剑,出门了。他知道刘邦讨厌儒生,但没办法,总不能穿一身满是补丁的保安装去吧。他既兴奋又紧张,激动加忐忑,脑子里反复琢磨见面时如何说、怎样做,想用满肚子才智来打动刘邦。

“为了这次相见,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反复练习”,郦老先生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

负责传递信息的谒者向刘邦通报:外面有位自称郦食其的求见。当初骑士向刘邦推荐郦生,刘邦说那就见见吧。郦生听者有意,沛公说者无心,想着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到队伍中来能做点什么事?抡不得刀,拿不动戈矛,岂不增加负累?但他向外放出话,让部下多多推荐贤能之士,不能打消大家积极性。因此,郦老先生的事他说过后便没记在心中。他问谒者:来的是什么人?

谒者回答:看装束是个老儒生。

庠序学书时受到的刺激,让刘邦很反感儒生。他告诉谒者:你回复来客,我当前正忙于军务,战事紧急,暂时不需要儒生。替我谢谢他。

谒者退出,返身向郦食其如实回话。

郦食其这段时间努力把自己从一个里门酒徒恢复成闾间名士,没料到满心期待得到的是迎面一盆冷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瞬间狂生之气大作,呼地一下长剑出鞘、砍地为杖,怒目圆睁、须发皆张,喝斥道:老子不是什么儒生,回去,重新禀报,说高阳酒徒要见他刘邦!

老先生雷霆之怒,谒者被吓一激凌,谒贴失手掉落。捡起贴子一溜烟回营帐再去报告。

刘邦也是刚忙完军务,一身疲惫,换衣洗漱。谒者活灵活现地把郦老先生门口发怒情形叙说一遍,刘邦也来了兴趣,便让请进来一见。

郦食其进到帐中,定睛一看,刘邦端坐榻上,两女子正在给他洗脚,又搓又捏。

我嘞个乖乖!老郦血压飙升。这要放以前,郦食其一定火冒三丈高,不痛骂一顿都对不起“狂生”这个名号。

以这种方式见客人,是对来客的极大侮辱。刘邦明白这一点,但刘邦天生有着强大气场,他敢于以这种方式见郦生,就知道自己能把这位“狂生”拿捏得住。

果然狂生见了比自己更嚣张百倍的人,气势上立即输了。郦食其想控场挽回颜面,拱了拱手、只揖不拜。既然比狂比不过、比气场比不过,那就换个科目,不比狂浪比礼仪。郦生说:沛公是想助暴秦诛义兵,还是诛暴秦取天下?

这种问题实在没水准,惹得刘邦火起,张口便骂:你个老书呆子,老子起兵不就为了灭暴秦安天下?!

郦食其说:如果你想逐鹿天下,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见老人家!

刘邦见招接招,既然已经服气了,那就换个方式测试。于是换个环境,穿戴整齐,分主宾落座,让人给郦老先生赐食,边吃边交流。

在老家千百年来流传下的风俗,熟人见面打招呼,问候“吃了么”。老祖宗世世代代日子过得不易,见面招呼吃点东西是很高的礼敬。秦末乱世,百业俱废,缺衣少食,百姓饥饿挣扎在生死线上,刘邦赐给老先生饮食,是礼节,是把老先生当自己人看。

郦食其说:我以大事来助你,你却说什么“我正忙天下大事,没时间见儒者”。我觉着自己能力比你强、武功比你高,不用我是你的损失。

刘邦说:谒者说来访者是儒生,不知是先生尊驾,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

郦食其总算扳回了一点局面。生活不易,该吃就吃,边吃边论。这一聊两人相谈甚欢、又相见恨晚。老先生很是博学,纵古论今,剖析大势,刘邦频频点头。

大凡第一次见面,通常大家都先摆摆谱,把自己的层次展示一下,然后说正事。郦、刘两位切入正题,陈述各自对形势策略的见解。高手遇到高手,一顿饭就能把对方底细摸个八九不离十。这一摸底,刘邦对老郦不由得高看一眼,老郦对刘邦真心敬佩,愿生死相随。

郦食其说:陈留是兵家必争之地,物资储备丰富,可以拿下来作为发展基地。

自古争天下必决战中原,中原的核心区域是魏地,南控江淮、北接河济,东依齐鲁,西北保洛阳;支撑魏地的核心支点之一便是陈留,江淮物资通过睢水、深沟等水系北运,汇集到陈留中转,再通过黄河、济水东输西送,抵达秦军的各个战场,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块大肥肉,多少队伍对此垂涎欲滴。秦人自然知道陈留不可失,设置重兵把守,至今无人攻破。

郦食其的建议无比正确,但刘邦心里明白,就自己这万把人,不可能打下来。上一年他和项羽、吕臣带数万大军,围攻陈留多日,却伤不得其丝毫皮毛。取陈留?谈何容易!

但郦食其说:我有办法。陈留县令是我的朋友,我去劝他投降。如其不降,我就杀掉他,里应外合,攻破陈留。这是郦食其心中早已谋划好的计策,为之做了长时间的准备,他在等自己的真命天子出现。刘邦到了,他便准备拿出这一富贵做投名状。

刘邦同意。于是郦食其即刻去实施。这里要提示一个重要事项,乱世没有法则,朋友也能出卖,交友要慎重啊。

郦食其傍晚到达陈留求见县令,县令热情接待。县令对老郦是掏心掏肺,老郦却心里藏着一把刀、身上也藏着一把刀,准备谈不融洽就掏出来给县令一刀。两人谈了很长时间,郦食其的说辞没能打动县令,县令铁心做秦皇帝的忠臣,誓死不从贼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县令还是维持了君子之风,见天色已晚,便留郦食其在府上休息一晚。能留在府上歇息,就说明县令真把郦食其当知已看待,绝无半点防备之心。县令只学得“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君子准则,全忘了老夫子“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叮咛。夜半时分,郦食其爬将起来,抽出利刃刺杀县令,割下其首级,趁夜黑悄悄摸到城边,翻爬城墙逃出城外。

这郦老爷子可真不是一般人呐。看过西安城墙的都懂,一般人谁能徒手翻城而出?况且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话说民国某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深夜,西安华清宫突然枪声大作,五十岁的蒋某翻墙惊逃,爬墙头时竟把自己摔伤了。那只是个围墙,大家去看看,并不高。两厢对比,真觉得郦老爷子神人一般。

“可能西安的城墙上有人誓言不分”,郦食其带着陈留令首级连夜爬上城墙,翻墙逃回刘邦大营复命。

天亮,刘邦带着人马将陈留团团围住,用长竿挑着县令头向城上喊话:县令已死,快投降吧。

城上将士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昨天还好端端的,今天咋就变成这样?

秦律,将军死,部下未尽到保护责任,问罪。与其陷入牢狱之苦,不如先保全性命,降了吧。陈留举城投降。

刘邦兵不血刃进入陈留。此役具有里程碑意义,沛军获得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摸着了进入关中的第一道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