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覆盖整个城市,傅家宅邸书房的台灯便会准时亮起,洒下一圈暖黄而柔和的光晕。
傅霆深总是身姿挺拔如松地坐在书桌旁。
他会耐心地教苏念写字。
遇上苏念对某个难写的笔画面露难色,傅霆深便会微微俯身,骨节分明的大手轻轻握住她纤细的小手,带着她一起在洁白的纸张上缓缓描摹。
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苏念感受着这温度,笔下的字也渐渐有了模样。
而当苏念放学归来,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闯进书房,兴奋地讲起学校里同学闹的笑话,傅霆深便搁下手中的事务,微微侧身面向她,深邃的眼眸中满是专注。
他嘴角不时噙着一抹浅笑,那笑意顺着眼角的细纹晕染开来。
有一回,两人坐在书房的沙发上。
苏念问他:深哥哥,我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已经好久没见过他们了。
傅霆深缓缓开口。
那是傅霆深大学刚毕业,接手家族企业不久后的事。
彼时傅氏企业雄心勃勃地投身于一个大型智能科技研发与生产一体化项目,意图在新兴领域抢占先机,开辟全新的市场版图。
然而,初出茅庐的傅霆深虽满怀抱负、冲劲十足,却对商场的波谲云诡预估不足,很快便陷入了四面楚歌的艰难境地。
项目启动之初,核心技术研发遭遇瓶颈,研发团队反复试验,始终无法攻克关键算法难题,进度严重滞后。
竞争对手趁机落井下石,在行业内散布傅氏企业技术实力不过关、项目注定失败的负面言论。
这致使原本有意合作的一些科研机构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技术支持渠道几近断绝。
傅霆深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苏念的父亲出现了。
他本身就是智能科技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不仅技术精湛,更在业内积攒了深厚的人脉资源。
听闻傅霆深的困境,他迅速召集了自已多年来结识的几位顶尖技术专家,组成临时“攻坚小队”。
他们齐聚傅氏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与傅霆深的团队并肩作战,日夜钻研。
苏念的父亲更是亲力亲为,凭借自已深厚的技术功底,从繁杂的数据和代码中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经过连续数日的高强度奋战,成功攻克了核心算法难题,让项目研发重回正轨。
紧接着,当项目进入产品化阶段,又面临着严峻的生产制造难题。
原本谈妥的代工厂商,受到竞争对手的暗中蛊惑,以产能不足为由,突然单方面毁约,拒绝为傅氏企业生产产品。
此时,距离产品预定的上市时间已经所剩无几,重新寻找代工厂并建立合作关系谈何容易,一旦延误,前期的所有投入都将付诸东流。
苏念的母亲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长期活跃于商业社交圈,深谙谈判之道与厂商心理。
她一方面动用自已广泛的人脉,迅速筛选出几家有潜在合作可能的优质代工厂;
另一方面,亲自带领傅霆深的商务团队,一家一家上门洽谈。
面对厂商的疑虑和苛刻条件,她总能凭借出色的沟通技巧、对市场前景的精准分析,以及傅氏项目的独特优势,巧妙化解。
有一次,面对一家态度强硬的代工厂,对方提出了极为不合理的价格要求,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苏念的母亲不急不躁,她拿出详细的成本核算报告、市场需求调研报告,以及未来合作的盈利预测方案,条分缕析地向对方展示合作的价大潜力,最终说服对方以合理价格签约。
就这样,在苏念母亲的努力下,短短一周内,便成功解决了生产制造的难题,确保产品按时投入生产。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产品即将上市之际,资金链却突然断裂。
银行方面由于市场风险评估,收紧了贷款额度,外部投资机构也因项目前期的波折而观望不前。
傅氏企业账面上的资金仅够维持日常运营,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和后续研发。
项目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苏念的父亲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已多年的积蓄,同时联合几位挚友,共同出资成立了一个专项投资基金。
他们不仅为傅氏注入了急需的资金,还凭借自已的专业知识,帮助傅氏重新规划资金使用方案,优化财务结构,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到市场推广、后续研发等关键环节。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苏念的父母与傅霆深并肩作战,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宵,付出了无数心血。
这份恩情,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让他无以为报。
前些年,他一直在国外为了家族的拓展事业奋力打拼,没承想回国才惊闻苏念父母的噩耗。
他眉头紧锁、眼神黯淡,“要是我能早点知晓,事情或许就不一样了。”
苏念眼眶泛红,像只寻求庇佑的雏鸟扎进他怀里。
傅霆深则顺势揽她入怀,手臂坚实有力,轻拍她的后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