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八十七章
当嫂子的都看不过去了, 杨红梅不止一次跟男人咬耳朵,说小五是个没担当的,靠不住。
本来, 看小五出息了, 她还想过要给娘家姐妹和他牵线搭桥来着, 这么一看,顿时歇了心思。
今年过年,不仅仅是宋小燕没回娘家, 宋青瓷也没上门。
还是腊月二十九,老太太瞧着不像话, 拿了一篮子鸡蛋和四样点心去家里,替孙女解释了一句,“这丫头说是单位里太忙就不过来了, 让我转交一下。”
苗大丽强撑着笑意,“应该的, 工作重要嘛。”
等老太太走了,她转身就抹眼泪, 朝着宋来宝喋喋不休的抱怨, “拢共就三个闺女, 一个两个都叫你得罪完了。”
宋来宝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满脸的倔强, “我是她们老子,得罪就得罪了, 我怕个球。”
怕不怕的,反正这个年, 老宋家就在这种憋闷难堪的氛围中度过了。
翻过年,家具厂的效益不是很好, 订单量明显逐日下滑。
宋青瓷带着蒋天赐往县里跑了好几次,一通调研才弄清楚,原来是县城的家具厂现在居然开始复制他们的家具款式。
蒋天赐气的不行,吵嚷着要去人家厂里要说法。
宋青瓷拧着眉头,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但多少在意料之内。
“行了,我原当他们厂子架构大,骨气重,还能多撑两三个月的,谁知这么快就低下身子了。既然如今已经这样,不如想想后续应对措施。”
蒋天赐这才勉强冷静下来,跟宋青瓷分享起自己打听来的小道消息,说是县城的家具厂这几个月工资发的越来越少,职工还经常被找各种理由扣工资。
宋青瓷心说,这就难怪了。
谁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呢?
面对厂里的困境,蒋天赐也是着急不已,“不然咱们再把价格往下调一调吧?”
宋青瓷摇摇头,“本身我们价格就定的不高,还要承担一部分的运费,再往下降价,对我们厂也是伤筋动骨的事情。”
“那怎么办?”蒋天赐实在是没招了。
宋青瓷却很稳得住的样子,只见她慢条斯理的从抽屉里抽出一沓半旧的报纸。
蒋天赐翻开看了好一会,发现都是有关上海第二家具厂那边新生産的一种叫做沙发的家具报道。
不单单是报纸内容,宋青瓷还有调研笔记,目前整个省城目前就只有一家做沙发的家具厂。
蒋天赐终于明白宋青瓷的想法。他们家具厂本来就是以物美价廉,款式新颖才从县城家具厂嘴边分得一杯羹。
既然,如今款式已经不新颖了,那就再生産新的东西不就好了。县里要有本事就一直跟着,跟得久了,自家这边品牌效应不就上去了,取代掉县城的家具厂也是指日可待。
这么一想,蒋天赐顿时激动不已,看向宋青瓷的目光,满眼敬佩。
宋青瓷叫他看得鸡皮疙瘩起了一身,赶紧将他一杆子支了出去,“行了,别光顾着激动,能不能办成这个事儿还要靠大家夥儿一起使劲儿呢。新东西少不得要放低姿态出去跟人家学一阵子,选谁不选谁的,介绍信丶食宿安排都是事儿……”
可算是将人打发走了。
蒋天赐许是想的少,但办事效率没得说,两天的功夫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紧跟着,宋青瓷带着他跟两位大师傅一行四人就直奔上海第二家具厂去。
两位师傅一路上话都不多,等下了绿皮火车,到底没忍住,挠着头焦心地问:“咱就这么去,人家能教咱们吗?”
蒋天赐跟着竖起耳朵。
宋青瓷轻笑一声,买了个关子,“能不能教,你们只等看着便是。”
及至后续,亲眼见着宋青瓷如何两边忽悠,带着记者跟着一道去上海第二家具厂登门敲定培训事宜,美其名曰帮扶救助基层企业,连哄带蒙地成功将两大师傅塞入人家厂里学习。
一箭三雕之策,人家记者有了拍摄内容兼几日免费食宿,上海第二家具厂赚了名声,宋青瓷她们则是得了实际利益。
蒋天赐连声道:“居然还能这样,学到了学到了。”
原来你是这样的小宋主任。
突然有点儿怀疑,自己工作中,是不是也被她这样忽悠过,自己还傻傻的没发现?
不管怎样,此次过后,小宋主任的办事能力在蒋天赐心中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怪道人家小小年纪已经能当自己领导了。
比不了比不了。
上海这边安顿好,宋青瓷赶紧先回去了,家具厂一摊子事离不得人,走之前让木工师傅好好学透,以及给蒋天赐留下钱,以便不定期请记者过去拍照写稿,拍的照片记得管记者要一份,回去搞宣传。
蒋天赐也是初次尝到报纸宣传的红利,自然无有不应,“保证完成任务!”
宋青瓷回去也没闲着,马不停蹄地给厂子宣传预热,说是受到上海那边热情款待加精心培训,听得人热血膨胀,才刚沉寂下来的桃源家具厂顿时又注入了热流。
等师傅在上海培训一个月学成归来,宋青瓷早在蒋天赐的提前通知下有了准备,一大早便带着人去车站迎接,又拉横幅又找人拍照,一人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阵仗弄得十分声势浩大。
惹得一圈一圈人围着看热闹。
然后,相互打听这是搞什么活动,待知道是从上海培训回来,学习人家洋玩意的,说是十分新潮的玩意儿,省城都买不到呢。
这一听,好家夥,这么稀罕,有那家底子殷实的人家免不得就十分心动。
省城都没有,这代表啥?这要是自家整上了,该是多么有面子啊!
尤其是家中预备喜事的人家,本来孩子结婚就得给置办家具,置办啥家具不是家具,如今有这么新潮的东西,能不往上头想?
于是,许多人去家具厂咨询沙发的事情,问完顺势就开始预订。
才清闲没多久的桃源家具厂忽然又迎来了许多订单。
宋青瓷赶紧安排师傅们紧锣密鼓搞生産。
蒋天赐尝到了宣传的好处,趁着热乎劲儿,将手里的资料细致整理后,拿起钢笔奋笔疾书,刷刷写就一篇稿子,寄往各大报社。
稿子中,他将上海第二家具厂吹了又吹,将自家家具厂擡了又擡,再配上一张张挑灯夜战丶大汗淋漓丶团结合作厂房合作的照片,那叫一个真情实感!
文章意外又不那么意外地被省报选中,然后,桃源家具厂就此在全省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