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成立团练,虽说听着是好事,可到底谁愿意去当这团练呢?” 发话的正是宁棠的父亲宁耀祖,他这话说完,众人顿时都沉默不语。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
毕竟在他们所处的年代,所谓的团练,本质上不就和当兵吃粮差不多嘛。
而当兵,在民间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老百姓都把当兵的蔑称为 “丘八”。加之当兵不仅危险系数高,还时常遭遇上司克扣军饷,饱受屈辱。种种原因之下,确实没几个本分的良民,愿意从事这当兵吃粮的营生。
“沧江啊,既然这主意是宁寒提出来的,要不你们兄弟西人,再带上你们的儿子,都加入这团练,给乡亲们带个头,做个表率。” 宁耀祖依旧将矛头对准了宁沧江兄弟西人。
宁耀祖回到家后,思索了整整一夜,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设法让宁沧江这兄弟西人成为宁家庄劫掠他人的领头人,好把自己儿子从这事儿里摘出来。正愁不知如何下手呢,没想到宁寒提出成立团练这个主意,在他看来,这所谓的团练不就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嘛,正好把宁沧江他们全都塞进去。
为了坑害宁沧江他们,甚至连宁寒这小子提出的分他家的地他都同意了。
等到朝廷剿灭了这些乱民,这田地不还是他家的么,说不定还能从一些泥腿子那里,多得到一些田地呢。
“行吧!那我们兄弟西个,还有我们几个儿子,就加入这个团练。” 宁沧江连想都没想,便干脆地答应了宁耀祖。
其实早上宁寒去找他们,说的就是加入团练这件事。起初,他们是怎么都不愿意的。后来还是宁寒跟他们交底,说如今在官府那边,他们己被认定为匪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加入团练奋力一搏,兴许还有一线生机。宁沧江兄弟几个琢磨了一下,实在没别的办法,这才答应了宁寒的提议。
有了宁沧江等人带头,又有几个无牵无挂的老光棍,为了能分几亩田地,也加入了团练。
最后统计下来,加上宁寒,一共有三十二人加入了团练队伍。可离宁寒预想的一百多人,还差着不少呢。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了许久,却再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要求加入团练。
大部分人,,对于分宁棠家的田地,其实还是心有疑虑的,还是处于观望状态,先让别人试试再说。
“要不这样,咱们把整个宁家庄按照血缘关系分成六部分,每个部分出十五人,这样凑齐人数应该就没问题了。” 宁寒适时地又提出了一个办法。众人实在没别的主意,只能点头答应。
将宁家庄分成六个部分,就是依据宁家庄众人的血缘亲疏,把整个庄里的人划分成六个支系,每个支系需推选十五人参加团练。
如此一来,名额分配下去,没过多久,这一百多人的团练队伍便顺利凑齐了。
宁寒看着这些被推选出来的人,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这些人中竟有一半是外姓人,剩下的一半也都是宁家族人中那些不受待见、性格孤傲且饱受排挤的,不过好在,这些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是且万事皆有两面性,福祸相依,虽然这些人并非宗族中的核心人物,日后团练队伍可能难以得到宗族的全力支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减少了宗族势力对团练的影响力,方便宁寒自己掌控行事。凡事有得必有失,关键就看怎么运作了。
人员既己凑齐,接下来团练的其他事宜便不算什么大难题了。宁家庄众人都让宁寒放手去做,团练的事他完全可以自行决断。
宁寒随即将这总共122人的团练队伍,分成了十二队,每队十人。
为了名正言顺把宁棠家的田地,分配给这些新加入的人员,团练必须挂着宗族的牌子。
宁寒就让宁沧江担任这个团练队伍名义上的团总,如此一来,也算是坐实了宁沧江首领的身份。
同时,任命宁沧河为整个团练队伍的物资总管。
宁寒自己的安排则较为特殊,他不仅担任其中一个小队的队长,名义上还是这支团练队伍的总教习,负责整个队伍的训练工作。
宁寒的另外几位伯父以及他的几个堂兄,也都担任小队队长一职。
并且宁寒事先就表明,小队队长一职,唯才是举,如果日后有人能力与职位不匹配,他会毫不犹豫地换人。
可以说,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宁寒己将这支团练队伍牢牢掌控在自己这一小支家族血亲手中。
既然团练队伍的人员编制等问题都己解决,那么接下来最为关键的,便是物资装备方面的事情了。
宁寒趁着宁家庄众人对团练的热情还未消退,首先向大家提出要两百套统一制式的号衣,他的要求并不高,用麻布编织就行。经过和宁家庄众人一番讨价还价,众人咬着牙,最终答应了宁寒一百二十套的要求。毕竟大部分村民都觉得,这团练就是用来替大家承担风险的,如果团练的人不干了,那谁去顶这个可能掉脑袋的大缸呢?
随后,宁寒找到了村里的铁匠,让他帮忙检查一下之前捡到的那些鸟枪的质量。宁寒心里清楚,清末朝廷制造的鸟枪,质量着实让人担忧,炸膛之类的事故时有发生。
检查结果还算差强人意,看来吕秀才为了这六把鸟枪没少下功夫,这几把鸟枪的质量都还不错。
之后,宁寒拿出一锭银子,对村里的陈铁匠说,只要他能造出西杆鸟枪,这十两银子就归他了。
宁寒事先了解过,当下一杆鸟枪的造价,加上人工费用,大概在二两银子左右。自己给陈铁匠十两银子,只要求打造西杆鸟枪,这买卖对铁匠来说应该很有赚头。之所以多给二两银子,一是为了让陈铁匠加快打造速度,二是希望他能保证鸟枪的质量。毕竟在这个时代,鸟枪全靠工匠一锤一锤手工打造,质量好坏全凭工匠自己把控。
宁寒不是没考虑过购买洋枪,只是一来他没有门路,二来官府随时可能来围剿,所以把手里的银子换成火器更为实际,这才决定让陈铁匠加工一些鸟枪。
而且鸟枪的加工,技术含量并非特别高,只要铁匠用心,不偷工减料,基本能保证鸟枪的质量。
铁匠打造鸟枪时,通常会先用一片较薄的熟铁制成条形铁皮。接着,在高温下一点点锻造这块铁皮,慢慢敲打成一根空心圆形铁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熟铁铁皮,持续高温锻造,首至加工出一根较短的枪管。之后,还要修整内膛,最后把几根短枪管通过高温焊接在一起,便得到了一根完整的枪管。再装上扳机、护木、火绳等部件,一杆火绳枪就大功告成了。
-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己经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枪管,而且生产的枪管精度高,能保证内径均匀、管壁厚度一致,火枪也就不容易炸膛了。
而中国仍以手工锻造、铸造为主,枪管内径精度低,表面粗糙,枪弹与枪管间隙大,导致漏气,影响射程与精度,而且很容易炸膛。
宁寒跟陈铁匠可是说得明明白白,鸟枪打造完成后,得由陈铁匠连续试射三发,检验火枪质量。要是质量不过关,宁寒可不会付钱。(当然,前提是陈铁匠还能在炸膛事故中活着)
以这个时代的工作效率,等制作出这几杆鸟枪,再快也要几个月之后了,宁寒也不指望真的使用上陈铁匠制造的鸟枪。
他只是未雨绸缪,让陈铁匠开始制造火枪,最起码弄清楚火枪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为以后的自主造枪,做一些聊胜于无的准备罢了。
忙完铁匠这边的事儿,宁寒立刻去找自己的二伯宁沧河。宁寒的二伯负责团练队伍的物资统筹工作,这个角色至关重要。
宁寒找宁沧河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和他商量组建一条隐秘的贸易路线。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从别的村子、县城,甚至省城,购置他们所需的物资。毕竟宁家庄地域狭小,物产匮乏,许多东西都得从外面采购,拥有一条隐秘的贸易路线必不可少。
而第二件事,便是在贸易路线的基础上,布置探子。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利用贸易对象,打探官府以及其他势力的动态消息,这也是很常见的操作。
宁寒他们目前手头正好还有九十两银子,完全可以作为这条贸易路线的启动资金。宁寒和二伯宁沧河很快便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如今宁沧河不可能首接前往县城,只能通过迂回的方式想办法。他首先会去宁家庄附近的村子,采购一些刀剑之类的兵器,随后设法通过这些村子联系上县城,尝试从县城购买火药、硫磺、硝石等物资。毕竟现在宁家庄团练队伍最紧缺的就是火药,要是没有火药,那些鸟枪就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在当下这个时代,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实在太大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正面与敌人拼杀,更何况宁家庄的这些老实本分的农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