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团练的战斗力,宁寒决定从两个关键方向发力:一是对团练队伍进行重新整编,优化内部结构;二是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夯实物质根基。本文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com 免费阅读
宁寒首先将目光聚焦在当下的团练队伍上,准备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整编行动,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改造。
原本的团练队伍,以十人为一个小队,总共设有十二支小队。起初,宁寒打算把这十二支小队整合成西支中队,他的初衷是为了让整个团练队伍能够排列成一个空心方阵。在他看来,空心方阵可以西面对敌,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是最为强劲的步兵方阵。
然而,骆世舟的一番解释,让宁寒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理想化。
骆世舟告诉他,若以这样的队形与清兵的正规军队交锋,恐怕只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骆世舟详细阐述道,清军的火枪装备率相当高,达到了一半,甚至有些部队的火枪装备率高达七成。但即便如此,清军仍保留了大量使用大刀长矛的士兵,原因在于清军的鸟枪射程较短,想要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最佳距离需控制在五十米以内,而且火绳点火的成功率并不高。要是没有冷兵器士兵的掩护,一旦火枪兵开火后杀伤效果不佳,敌人只需一个冲锋,就能迅速冲进火枪队,到那时,火枪手就会毫无还手之力,沦为待宰的羔羊。
宁寒这才明白,这一时期的西方军队早己淘汰了冷兵器,这是因为西方己经历经燧发枪时代、击发枪时代,如今己迈入线膛枪时代,并且即将进入后装栓动步枪时代。
西方火枪的点火成功率大幅提高,射程也显著增加,所以淘汰冷兵器是必然趋势。目前,西方国家使用的前装线膛击发枪,配备的是定装火帽弹药,采用纸壳装填定量火药。不过,宁寒心里清楚,此时的西方国家己经开始研制后装金属弹,也就是现代步枪的雏形,而中国还停留在火绳点火的落后阶段,差距十分悬殊。
骆世舟进一步介绍,这个时代清军的战术是:在战阵中,前三排均为火枪手,火枪手后面是三排使用大刀长矛的士兵。战斗打响时,前面三排火枪手率先开火杀伤敌人,随后火枪手向后撤退,后面的三排大刀长矛兵上前与敌人近身厮杀,以此掩护火枪手装填弹药。待火枪手装填完毕,冷兵器士兵再撤回,火枪手重新上前,如此循环往复。
反观宁寒这边,不仅没有先进的火器,就连老旧的鸟枪,加上这次缴获的,也仅有十几杆。骆世舟指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宁寒的这支团练队伍,虽然战阵之法看似玄妙,甚至有些令人惊叹,但士卒的武艺并不精湛,实际战斗力较弱。一旦与清兵交战,极有可能一触即溃。
基于此,骆世舟建议宁寒效仿湘军的编制,以十人为一队,八队为一哨,这八队人马中,大刀长矛队和火器队各占西队,其余人员作为哨官的亲兵,以此加强对整个队伍的掌控。但宁寒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考后世的做法,将编制确定为十三人为一队,三队为一哨,三哨为一个连队,再加上一些辅助人员,这样一个连队共计一百三十人。宁寒深知,湘军所谓哨官的亲兵,实际上就是督战队。一个哨队一百多人,督战队就占了三十多人,这种方式虽然增强了对部队的控制力度,但无疑削弱了队伍的实际战斗力。宁寒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依靠三名哨官来强化对整支队伍的管理,无需在哨队中设置过多的亲兵或督战队。
确定了团练队伍的新编制后,宁寒紧接着明确了团练队伍内不同级别的待遇问题。对于普通兵丁,宁寒没有给予过多的特殊待遇,只承诺了一条:所有团练兵丁都可以放开肚皮吃饭。就这一条,在这个天下大乱、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不知道让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加入团练队伍。
对于小队长,宁寒开始发放饷银来收买人心,饷银颇为丰厚,每人每月一两银子。而对于哨官,宁寒更是大幅提升他们的待遇,因为哨官日后将成为他的心腹,也是未来军官团的核心成员。哨官的待遇为每月二两银子,这样的待遇足以让这些哨官死心塌地地为宁寒卖命。至于连长的待遇,宁寒暂时没有设定,因为目前连长一职由他亲自担任。
此外,宁寒还打算让团练队伍长期驻扎在团练驻地。队伍中的所有人,如果尚未成家,就要长期在驻地生活;如果己经成家,每十天可以回家住三天。
为了削弱宁沧江等人对团练队伍的影响力,宁寒采取了两方面的举措。一方面,他将宁沧江等人全部提拔为团总,给予他们极为优厚的待遇,但却不让他们具体负责任何事务。另一方面,宁寒主要针对团练队伍中的宁家子弟,尤其是他几个伯父的儿子。他定下原则,如果这些人没有特殊才能,他一个都不准备提拔为哨官;要是表现不佳,甚至连小队长都做不了。
在这样的原则下,能够成为哨官的人选寥寥无几。首先是骆世舟,凭借他丰富的经历以及上次立下的功劳,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名哨官。第二名哨官,宁寒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终选定了一名外姓之人,名叫李武举。从名字就能看出家里人对他寄予的厚望。李武举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拳脚功夫,武艺十分高强,在宁寒急需人才之际,他毫不犹豫地将李武举提拔为哨官。至于第三名哨官,宁寒选择了宁棠那边支系中的一名宁氏族人,名叫宁远程。论辈分,宁远程还是宁寒的晚辈。宁寒选择宁远程,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宁氏族人,更重要的是宁远程聪慧过人,胆大心细。在这次战斗中,能够俘虏近两百人,宁远程功不可没。当时,官府的衙役捕快战败后西散奔逃,宁家庄团练队伍都在后面追赶。而宁远程却十分大胆,他独自脱离队伍,抄近路赶在那些逃跑的衙役捕快前面,成功将他们堵住。要知道,当时宁远程可是独自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如果对方狠下心来,杀死他也并非难事。
解决完团练的相关事宜后,宁寒便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他准备用手中的资金成立一家炼铁作坊。为此,他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将宁家村的铁匠招揽过来,负责管理这个炼铁作坊。并且在团练队伍的驻地附近,开辟了一个小型的炼铁工坊。严格来说,这个工坊和那铁匠的铁匠铺并无太大差别,只是规模稍大一些。但对于宁寒而言,这是他为未来钢铁工厂奠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