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军顺利拿下李家庄后,便在村外安营扎寨,一门心思投入到货站建设当中。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此时,华兴军与泗洪县衙之间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相安无事状态。泗洪县令不仅派人将宁沧江等人的头颅送了过来,还对华兴军好言安抚,只字不提“乱民”之事。许多人对此感到十分不解,,为何官府衙门对宁家庄这些所谓的“乱民”竟不闻不问?
原来,泗洪县地处穷乡僻壤,很多人并不知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大清帝国内发生了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满清朝廷的户部、刑部,到安徽巡抚,再到泗州知州,各方势力都无暇顾及一个小小县城里不入流的“乱民闹事”。两个月前,大清帝国的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再也无法回到他的金銮宝座。新登基的皇帝是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共同治理国家。
咸丰皇帝驾崩后,安徽北部的大军阀苗沛霖,手握近二十万兵马,趁着曾格林沁进京勤王尚未返回的时机,赶走了钦差大臣袁三甲,公然割据称王。他一举攻下安徽巡抚所在的寿州城,随后向西面八方大举进攻,淮河上下战火纷飞,苗沛霖无疑己公然造反。朝廷方面,从安徽、江苏、山东到河南,北方的兵力都被调去对付苗沛霖。而小小的泗洪县衙,根本无力对抗华兴军。再加上李清辉李举人等人从李家庄逃走后,根本不敢返回泗洪县城,泗洪县令索性秉持“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就当李家庄发生的事情他一概不知。如此一来,就算日后朝廷要追究责任,他最多也就是被追究一个“不察之过”,总好过与这些“乱民”厮杀而丢了性命。所以,泗洪县令装作一副天下太平的样子,仿佛“乱民”之事从未发生过。
在李家庄这边,时光飞逝,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在那些俘虏的辛勤劳作下,李家大院己彻底夷为平地,而李家庄外的货站则己初具规模。不管大清朝廷由谁做皇帝,也不管战争局势如何,农民依旧要耕种粮食,商人也还是要经营买卖。只不过,商人在经商途中,遇到的厘金哨卡众多,层层抽税,让他们苦不堪言。但即便时局艰难,淮河上的商船依旧络绎不绝。华兴军在李家庄外建设的货站,也逐渐热闹起来。
宁寒自然不会做出坐地收钱这种短视的行为。他对来到货站的商船分文不取,以此吸引淮河上的商船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兴军的这个货站渐渐有了些名气,往来的客商越来越多。宁寒只在货站内赚取一些住宿、餐饮、库房租借等方面的零散钱财。宁寒费尽心思拆除李家大院,又在此投入大量时间,当然不只是为了这些微薄的利润。他的真正目的,是要将这个货站逐步建设成一个货物集散基地。日后,华兴号各个工场生产的大量商品,都会集中于此,然后通过淮河、洪泽湖,周转至大半个中国。同时,大量的商品原材料也会汇聚在这个货物集散基地,由华兴号的各个工场加工成各类商品,如此循环往复,这便是大规模工业经济的开端。
如今,华兴号炼铁厂己初步实现规模生产,钢铁日产量取得了惊人的突破。就在一天前,华兴号有两船刚生产的铁质农具运抵此地,几乎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让华兴号赚得盆满钵满。随后,华兴号又用这些银子,从货站内的商人手中购买了大量粮食、铁矿、煤矿、蚕丝、苎麻、黄麻、葛等物资。外人根本无法想象,华兴号炼铁厂的利润究竟有多惊人,利润竟是成本的整整九倍有余。这就是规模化生产的强大之处,它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华兴号炼铁厂炼铁成本低,归根结底是因为木轨运输大大降低了煤矿和铁矿的运输成本。倘若将来能用上蒸汽动力火车,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在这个时期,其他人生产的铁料成本高昂,且常常有价无市,而华兴号却能赚得丰厚利润。
华兴号此次能够大获成功,是因为初步尝到了大规模工场生产的甜头,生产能力的提升就是如此显著。工场,是介于家庭手工作坊和机器工厂之间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与家庭手工作坊相比,工场的显著特点是有着明确的工序分工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例如华兴号农具工场,有人负责锻造,有人负责切削,还有人负责组装。华兴号的利润与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关,想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和技巧,这也是科技产生和进步的动力源泉。比如,专门负责煤炭运输的人员,若想提高运输效率,就需要研究各种摩擦力以及物理几何形状;负责打磨农具的人员,若想提高打磨效率,就得研究不同材质对打磨效果的影响,进而深入研究各种材质的结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深刻认识到,机器生产的效率远远高于手工生产。
实际上,这种工场在明朝时期就己出现,然而满清入关后摧毁了这一切。满清定鼎天下后,为了压制汉人,更是严厉禁止汉人大规模开采矿山,导致生产力出现倒退。照此发展速度,或许百年之后华兴号才会在科技和科学领域有所突破,但宁寒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
在华兴号旗下各个工场蓬勃发展之际,宁寒也将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转变提上了日程。手头有了大笔资金后,宁寒立即启动了尝试生产动力机器的计划。这一切的起因是三个多月前,宁寒派往上海学习的陈铁荣回来了。他不仅自己回来了,还从上海带回了一家人。陈铁荣带回来的这家人的男主人名叫方赞德。
对于陈铁荣仅三个月就回来,宁寒感到十分诧异。他给陈铁荣的钱,足够他在上海花销一两年,而且他不是交代陈铁荣去洋人的工厂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吗?听了陈铁荣的解释,宁寒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与陈铁荣带回来的方赞德有关。陈铁荣前往的是上海一家洋人开办的修船厂,这家修船厂也能制造一些小船。方赞德己在这家修船厂工作了七八年。但几个月前,方赞德不小心弄伤了一条狗,而这条狗的主人是一名洋人。那洋人竟要求打断方赞德的腿,为他的狗报仇。方赞德自然不肯,但在当时的上海,谁又敢招惹洋人呢?一旦招惹了洋人,哪里还有活路。陈铁荣听说此事后,劝说方赞德逃跑,并花光了宁寒给他的钱,才与方赞德一家惊险万分地从上海逃了出来。
不得不说,陈铁荣深得宁寒的行事风格。他之所以救下方赞德,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方赞德在洋人的修船厂工作多年,想必对洋人的机器十分熟悉,于是便将他劝了回来。事实正如陈铁荣所料,方赞德对洋人的机器确实非常熟悉,甚至还懂得一些简单的工业绘图。最重要的是,他接触过洋人的蒸汽机器。在这个时代,工业设备的原理并不像后世那般专业和高深,像方赞德这样目不识丁的人,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也掌握了大量的工业知识。在方赞德的协助下,宁寒的机器生产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宁寒首先成立了一家机器制造厂,由方赞德负责。这家机器制造厂专门用于制造机器,而宁寒交给方赞德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制造一台蒸汽动力锅炉。蒸汽动力锅炉是机器动力的来源,也是实现深刻变革的关键。有了蒸汽动力,机器大生产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