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860世界变局 > 第45章 泗洪县的变化

第45章 泗洪县的变化

时光匆匆,转瞬之间便来到了咸丰十一年的深秋时节。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dqsbook.com 免费阅读宁寒来到这个时代,己然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宁寒给整个泗洪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悄然改变着这个时代的面貌。华兴号炼铁厂的产量持续攀升,致使整个泗洪县的铁料价格一路走低。作为铁料消耗大户的铁制农具,价格也随之大幅下降。如今,泗洪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添置了一些铁制农具。

铁制农具数量的增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让他们得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从事其他工作,进而推动了当地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农户而言,犁作为最重要的铁制农具,是耕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若没有犁,想要种田可谓难上加难。然而,即便犁是家家户户的刚需,许多贫苦农民依旧无力购买,甚至还有些农民在使用木犁。既然最重要的犁都如此稀缺,那些相对次要的小型农具,就更难以普及了。

可别小瞧这小小的铁制农具,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它的作用举足轻重。就拿一把小小的锄头来说,过去由于铁料价格昂贵,没几个农户能用得起锄头,大多数农户为了节省买锄头的钱,只能选择手动除草。手动除草时,农户得蹲在田地里,一点一点地拔除杂草,仅一亩地,就足够一名农户忙活三五天。

但随着华兴号炼铁厂的崛起,铁制锄头的价格不断下降,后来在华兴号甚至可以先赊购农具,等收获粮食后再支付货款。如今,泗洪县几乎家家户户都至少拥有一把铁制锄头,其他各类铁制农具更是数不胜数。在铁制农具的助力下,农户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使得更多农户走进了华兴号名下的各个工厂。

以铁制锄头为例,过去手动除草,清除一亩地的杂草需要三五天,而现在有了铁制锄头,一天就能完成。各种各样的铁制农具,大幅缩短了农户在田间劳作的时间。空闲下来的农户,可以前往华兴号开办的各类工坊做工,赚取工钱。农户们有了工钱,便可以从华兴号购买各种所需物品,如此一来,一个初步的经济循环模式己然形成。

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户们的劳作时间减少了,可种田的质量却提高了,粮食亩产量普遍大幅增加。而这仅仅是泗洪县诸多变化中的一部分。对于泗洪县各个村庄的村民而言,生活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当属各个村庄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小卖铺。

如今,村民们可以随时从小卖铺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般艰难。从前,村子里的人若想买东西,要么得去泗洪县城,要么得等到村子赶大集的时候,要么就只能等走街串巷的货郎定期来村里。随着村民手中逐渐有了一些闲钱,华兴号与部分村民或货郎展开合作,在各个村庄开设了小卖铺。

这小小的小卖铺,宛如传说中的百宝囊,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细小的铁针、顶针,到硕大的铁锅,从油盐酱醋茶,到笔墨纸砚,可谓应有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金投入生产,华兴号不断推出各式各样的产品。不过目前,华兴号生产的大多还是以往就有的传统物件,真正的化学制品尚未问世。

但跨时代的产物即将诞生。随着华兴号炼铁厂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宁寒己经在筹划生产一条铁制轨道。虽说宁寒目前还不具备生产蒸汽机车的能力,但这条铁制轨道并非无用武之地,而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木制轨道的承载力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铁制轨道。随着华兴号炼铁厂全力运转,木制轨道逐渐不堪重负,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段损坏,需要维修,这极大地影响了华兴号炼铁厂的运营。因此,铺设铁制轨道己迫在眉睫。

随着华兴号炼铁厂的日益壮大,钢铁产量持续增加,围绕着它,民间涌现出许多小型铁器加工工坊。比如,很多铁针、顶针等小物件,都是由这些工坊生产的。假以时日,这些民间工坊必然会开始研究物理和化学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然而,随着华兴号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工坊不断增多,宁寒与广大地主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逐渐白热化。毕竟,无论是华兴号还是其他工坊,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地主们想要积累财富,同样需要大量佃农为他们耕种土地,可这些地主却缺乏提高生产效率的意识。

佃农通常是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勉强维持生计。但随着华兴号的出现,自由农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后,在华兴号的调控下,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趋于稳定。佃农们仔细盘算后发现,如果放弃佃农身份,专门去华兴号等工坊做工,用挣来的工钱购买的粮食,远比给地主种地所得要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佃农放弃租种地主的土地。而此时,华兴号又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甚至可以说是威逼利诱,从一些小地主手中购买了大量土地,进而开创了农场模式。在这个时代,许多地主将土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与华兴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再加上佃农数量的减少,地主们的收成大幅下降,因此,很多地主对华兴号恨之入骨。

但他们对华兴号却毫无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向朝廷和官府告状,不断乞求满清朝廷赶紧派出大军,剿灭这些所谓的“乱民”。就连湘军统帅曾国藩,都听闻了华兴军宁寒的大名,实在是因为告状的人己经将状纸递到了他那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