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寒始终在寻觅袭击宿迁县高家圩的时机,在机会降临之前,他一首按兵不动。本文搜:求书帮 qsbxs.com 免费阅读他深知,稍有不慎让高家圩有所防备,便会给自己留下无穷后患。
出乎宁寒意料的是,仅仅过了几天,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赫然摆在眼前。在高家圩周边,对其构成威胁的势力主要有两股,一是华兴军,二是近期流窜至宿迁附近的一股农民起义军。如今,宁寒得到确切消息,这股农民起义军即将从徐州府杀来,目标竟是华兴号的大本营。倘若双方激烈交锋,高家圩必然会放松警惕,如此一来,华兴军袭击高家圩就有了可乘之机。
在江苏北部与山东南部的两省交界地带,活跃着众多农民起义军。这些起义军成员多是走投无路的贫民,他们聚在一起,以劫富济贫为口号,奋起反抗满清官府的压迫。这些农民起义军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源于安徽的捻军,“捻”源自安徽方言,意为“一伙”。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许多一无所有的贫民纷纷结捻起事,队伍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捻军;另一部分是来自山东的幅军,他们大多头裹幅巾,故而自称幅军,首领被称作幅主,而官府则称他们为幅贼或棒贼。
在泗洪县的邻地江苏徐州附近,此刻盘踞着一支上万人的捻军队伍,其中甚至有一支一千多人的骑兵部队,其首领是马文标。马文标率领着弟兄们,从河南辗转至安徽,又从安徽杀进山东,再从山东打到徐州,一路纵横驰骋,无人可挡。他们攻打大地主的圩寨,夺取粮食以供自身所需,诛杀贪官污吏,大快人心,是一股颇具规模的农民起义军。
正是这马文标的队伍,打算袭击泗洪县华兴号的大本营。马文标的队伍向来是哪里有大户就袭击哪里,原本并未打算攻打泗洪县。然而,自从泗洪县的华兴号发展起来后,在洪泽湖岸边形成了一片颇具名气的富庶之地。马文标这伙人本就以打家劫舍、劫富济贫为生,听闻泗洪县的富庶后,便动了心思。在探听到华兴号的大名后,他们决定率领大队人马,马不停蹄地首奔华兴号的工厂。原来,马文标把华兴号当成了某些大户人家的产业,这也实属正常,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像华兴号这样的商号,必定是有钱有势之人的产业。
马文标的捻军大队伍刚刚开始集结人马,许多普通士兵甚至都还不知道要去攻打哪里,他们的袭击目标就己经被华兴军的探子侦知。没办法,马文标的队伍实在难以做到保密。别看他的队伍兵强马壮,足足有上万人,但实际上,这是由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一股股人马拼凑而成的,每一股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随着华兴号在泗洪县站稳脚跟,其势力触角逐渐向周边延伸。像马文标这样一盘散沙的队伍,实在是太容易被渗透了。甚至马文标抢来的许多东西,最终都辗转流入了华兴军手中。就在马文标决定攻打泗洪县华兴号的当晚,宁寒就收到了消息,可以说,马文标这伙捻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华兴军的严密监控之下。
得知捻军即将来袭的消息后,宁寒立刻展开行动。他当机立断,将队伍带到泗洪县与徐州府宿迁县相邻的地界。在这里以逸待劳,一举击溃这股农民军,然后趁势杀进宿迁县境内,袭击宿迁县内的高家圩,进而掌控整个宿迁县。
农民起义军向来以战斗力低下而闻名,华兴军想要对付他们,应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其实并不难对付。因为他们都是由一股股小势力组成,打顺风仗时,人人奋勇争先,生怕落后一步就抢不到好东西;但真到了需要拼命厮杀的时候,却个个畏缩不前,都指望别人冲在前面,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一旦这些农民起义军遇上敢打敢拼的军队,哪怕对方只有区区几百人,这上万人的队伍也只有一哄而散的份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官军和团练,虽只有几百人,却屡屡能大破上万起义军。不过,真正敢打敢拼的军队毕竟不多,这是一个农民起义军和满清朝廷官军相互比烂的时代。官军最终能打败农民起义军,并非因为官军有多强大,而是他们的敌人比他们更不堪。
华兴军无论是作战意志还是武器装备,都是农民起义军无法比拟的,理应能轻松击败他们。华兴军的三个主力作战营,依旧按照原来的思路组建。宁寒把所有最精良的武器都集中在一个作战营中,这个营的兵员素质也是最高的,相应地,其战斗力也是最强的。宁寒将手头仅有的一百杆米尼步枪,全都配备给了李武举的营队,组建了一个火枪连,再加上另外两个冷兵器连队,构成了李武举的营。宁远程和骆世舟的营队,从表面上看,火枪数量比李武举的营队要多,他们的营队都是由两个火枪连队和一个冷兵器连队组成。然而,他们拥有的所有火枪都是落后的鸟枪,这些鸟枪是宁寒几乎搜遍整个泗洪县,才慢慢积攒起来的。说实话,宁寒也没想到,在这小小的泗洪县,众多地主竟会拥有如此多的鸟枪,这也是华兴军与地主们关系持续紧张的一个原因,宁寒正在逐步瓦解他们的武装力量。
宁寒之所以把战场选在两县交界处,一方面是为了顺势袭击宿迁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敌人溃败后,小股敌人逃窜至自己地盘,引发不必要的骚乱,导致无法及时肃清。
此次行动,宁寒准备倾巢而出,出动三个主力作战营,外加一个辎重运输营。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宁寒甚至顾不上自己的老巢。不过当下,泗洪县处于势力空白状态,周围的势力相互牵制,无人顾及泗洪县,这也是宁寒敢于冒险的原因。当然,宁寒也并非毫无防备,他己经在泗洪县的各个村庄组建了许多护村队。一旦情况危急,护村队也能起到拖延作用,坚守到华兴军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