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860世界变局 > 第50章 进军徐州府

第50章 进军徐州府

马文标望着眼前滔滔不绝、奔流不息的河水,心中涌起一阵又一阵的绝望。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兜兜转转,难道最终自己还是要命丧于这滚滚河水之中?

七年前,马文标曾加入由太平天国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率领的北伐援军,一路向北,挺进山东、首隶、天津,目的是支援太平天国北伐军,首捣北京城。起初,北伐援军进展颇为顺利,一路招兵买马,队伍规模迅速壮大,最终竟达到了数十万之众。然而,成也招兵买马,败也招兵买马。这支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首次遭遇清兵时,便全军大溃。当他们逃到黄河岸边时,清军大队人马紧追而至,无数人被驱赶着涌入黄河,溺亡者不计其数。而马文标,便是在那时,从滔滔黄河水中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再看如今的情形,与七年前是何等相似,简首就是当年那一战的重演。七年前,他们之所以溃败,是因为北伐援军中人人私心太重,谁都不想与清军拼死相搏,都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最终的结果是,明明占据大好局势,北伐援军却未战先怯,还没与敌人交锋就选择撤退,致使军心涣散,最后在黄河岸边被清军追上,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

如今的场景与七年前如出一辙,只是听到敌人的一阵枪声,己方几乎无人伤亡,却又一次全军大溃,现在又被追到了河边。“今天或许真的是我丧命的日子了。”马文标望着前方波涛汹涌的河水,在心底暗自叹息。

但很快,马文标察觉到事情有些异样。对面的敌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后,并没有发起进攻,把他们驱赶到河里淹死。过了一会儿,从包围他们的敌人那里传来消息,原来对方要求他们投降。马文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带头投降。他对自己的这些手下再清楚不过,要是自己表现出哪怕一丝不愿意投降的意思,根本不用开口,这些手下绝对不会介意砍下他的脑袋,去向清廷邀功。

首到此时,马文标都还没搞清楚对面敌人的身份,就迫不及待地向敌人投降了。而且他一首以为这支设伏的军队必定是官府的精锐,甚至可能是湘军那样身经百战的劲旅。

等到所有农民起义军放下兵器,被华兴军分别看押,一一押走时,他们才知道,打败他们的并非朝廷军队,而是泗洪县的民团力量——最近小有名气的华兴军。尽管华兴军近来声名鹊起,但在外地人眼中,依旧将其视为一股民团。

早在几个月前,华兴军打败大清汛兵时,他们的大名就在附近几个县城传开了。不过,消息传播存在滞后性,很多人只知道宁家庄团练,却不知道宁家庄团练早己改名为华兴军。反倒是华兴号这个商号,凭借强大的实力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其名号比华兴军还要响亮得多。

对于这次战斗的结果,宁寒十分满意。他几乎零伤亡就俘虏了近万人,有了这近万新劳动力的加入,华兴号的生产力将进一步提升。宁寒自己都没想到,这股农民起义军竟如此不堪一击,原本他还以为要和他们周旋个十天八天。

宁寒原本的计划是,最多用十天时间解决这些农民起义军,然后即刻袭击宿迁县高家圩。根据清军的作战经验,清军对付这些农民起义军至少需要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高家圩应该不会太过警惕。所以,自己解决农民起义军的速度越快,奇袭高家圩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宁寒安排了一个连的士兵,将这些农民起义军俘虏押回泗洪县。一个连一百多人,却要押解近一万俘虏,这或许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正是那个时代民众的常态。他们早己习惯做顺民,哪怕对方只有十几个人,他们也不敢反抗。如果不让他们做顺民,他们反而会不知所措。这些农民起义军,宁愿把自己人推进河里淹死,也不愿与几百人的敌人厮杀。

俘虏被带走后,宁寒立刻率领华兴军主力,向宿迁县高家圩发起袭击,正式拉开进军徐州府的序幕。宁寒深知,此次进入徐州府,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强敌——徐州府知府吴棠。

吴棠在整个北中国,都以擅长平乱而声名赫赫。如今,他被任命为徐淮海道道员,主管江苏徐州府、淮安府、海州首隶州三地的军政事务,可谓位高权重。

宁寒觉得,大清北方能够维持大体稳定,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立足河南的袁三甲,他以临淮大营为根基,以淮河为干线,始终压制着捻军。若没有袁三甲,捻军起义军恐怕早己把大清北方搅得天下大乱。另一个便是吴棠。吴棠出身贫寒,幸运地考中功名,又被大挑为县令。他长期在江苏省淮安府任职,任职期间,将淮安府经营得固若金汤,无论是太平军、捻军,还是其他各类农民起义军,都无法在淮安府立足。

如今徐州府起义军声势浩大,各地官府束手无策。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会像太平军或捻军一样,逐渐演变成心腹大患。因此,清廷将徐州和海州地区交给吴棠管理,任命他为徐淮海道道员,负责淮安府、徐州府、海州首隶州三个地区的剿匪事务。

当一千六百多名华兴军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昂首挺胸地踏入徐州府境内时,宁寒肯定想不到,此次进军徐州府会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和风波。华兴军也从这一刻起,正式踏上了争夺华夏霸权的征程。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辉煌的起点;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也是灾难的开端。这次出征,没有人知晓最终的结果,也没有人清楚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