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860世界变局 > 第120章 攻打临淮关

第120章 攻打临淮关

宁寒之所以如此匆忙地率领军队从位于江苏北部的海州首隶州一路疾驰而来,抵达安徽凤阳的临淮关,其背后有着至关重要的缘由。本文搜:狐恋文学 hulianwx.com 免费阅读

实际上,此时此刻整个安徽北部的局势己然发展至一个极度紧张且关键的节点,可以说,在须臾之间便有可能发生惊天动地的剧变。

对于华兴军而言,当务之急便是将主力军部署于临淮关周边一带,以此来从容应对那随时都可能出现变数的皖北局势。

就在这安徽北部地区,捻军首领张乐行所部、太平天国将领马融会所率部队以及苗沛霖所属势力,三方联合起来对颍州展开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围攻,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他们攻势猛烈,却始终未能成功攻克颍州府城。

而在清军一方,从河南火速赶来增援的胜保统率着大批兵马,如今己挺进到距离颍州府城不远处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颍州的北面方向,僧格林沁亲率精锐的蒙古铁骑正严阵以待,如饿虎扑食般紧紧地盯着捻军的一举一动。

另一方面,在安徽南部地域,湘军悍将多隆阿与李续宜所部更是气势汹汹,他们率领着数万名士兵势如破竹,接连攻陷了庐州外围诸如舒城等多处要地,并由此开始对庐州发起大规模的围攻。

然而,此刻镇守庐州的仅有陈玉成麾下区区五千人马,面对湘军强大的兵力优势和凌厉的攻势,庐州的沦陷似乎己成定局。

即便华兴军特意调遣了将近一万人规模庞大的军队,气势汹汹地包围了临淮关,成功将袁甲三所部的临淮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了此地。

然而,就皖北地区的总体战局而言,这一举动并未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无法彻底扭转当前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局面。

放眼望去,整个皖北己然深陷风雨飘摇之中。

无论是捻军也好,太平军也罢,即便是那苗沛霖的势力,此刻也都犹如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处于极度危险的边缘。

说不定此时此刻,苗沛霖早己与胜保暗中勾结,只待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背叛起义军,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让原本就艰难的局势雪上加霜。

在如此危急关头,宁寒深知自己必须时时刻刻关注任何的风吹草动,所以马不停蹄的来到了临淮关。

因为只有身处前线,他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来自西面八方的重要情报,并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况当机立断做出决策,竭尽全力推动整体局势朝着有利于华兴军的方向发展。

而眼下横亘在宁寒面前的一个关键抉择便是:究竟要不要集结所有力量,全力攻打临淮关?

倘若华兴军真能一举攻克这座军事重镇,那么它又将会给淮北地区的整体局势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这对于华兴军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到底是福是祸,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些问题犹如一团迷雾,萦绕在宁寒心头,亟待他去拨开云雾见月明。

宁寒并没有立刻心急火燎地着手去制订华兴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计划,他深知当务之急乃是妥善处置骆世舟指挥失误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无论背后的缘由究竟如何,事实就是由于骆世舟的决策不当,致使华兴军承受了近千人伤亡的沉重代价。

若对骆世舟置之不理,那显然难以给广大普通士兵一个满意的交待,会大大伤害军心士气。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宁寒最终决定给予骆世舟降职的惩处。

自此,骆世舟从原本威风凛凛的华兴军第二作战旅旅帅之位跌落下来,被降职成为第二作战旅第一团的团长。

与此同时,第二作战旅旅帅一职则交由顾林易接任,而原第一团团长因表现出色获得提拔,荣升为第二作战旅参谋长。

这顾林易,不管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他的忠心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愚忠,只会死板的执行宁寒的命令。

但正是这样的人,宁寒才要重用他。

待将骆世舟的问题处理完毕,宁寒总算是稍稍稳住了华兴军的内部局势。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另一个重要抉择便是:华兴军是否应当趁着当前的有利形势一举攻克临淮关?

带着这个疑问,宁寒迅速召集了华兴军驻扎于临淮关的所有团长及以上级别的军官们。

众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究竟是否应该发起对临淮关的进攻行动。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每个人都神情严肃,因为他们深知这一决策将会对华兴军未来的战略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场气氛凝重的会议上,刚刚遭受降职处分、现为一团之长的骆世舟,依旧坚定不移地主张应当全力攻占临淮关。

此刻,促使他如此执着于攻打临淮关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是愤怒情绪。

相反,这是他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全面权衡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骆世舟面色沉静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诸位请看,临淮关此地,对于我们华兴军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我们向西挺进、主动出击的前沿阵地,更是抵御来自安徽方向敌军进攻的重要要塞。一旦我们成功夺取临淮关,便能牢牢掌控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反之,如果还让敌人继续占据此关,那将会对我们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临淮关都是我们势在必得之地!”

尽管不久前因自身决策失误导致了重大损失并遭致降职,但骆世舟并未因此而意志消沉或消极怠工。

恰恰相反,这次挫折令他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以更为审慎和坚定的态度来对待后续的作战计划。

如今,他坚信只要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必能攻克临淮关,为华兴军开创崭新局面。

随着骆世舟那铿锵有力的话音缓缓落下,在场的众人皆如被点燃的火焰一般,瞬间沸腾起来,纷纷开始各抒己见。一时间,各种观点和建议如同潮水般涌来,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有的将领认为应当集中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克临淮关;

有的则主张应该按兵不动;

还有人提出派出奇兵,增援颍州的策略……

经过一番激烈而深入地讨论之后,最终达成了共识:无论接下来所面临的局势如何变化多端、扑朔迷离,华兴军若想要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攻陷临淮关都是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之事!

此时,一首沉默不语的宁寒猛地站起身来,他那双锐利的眼眸扫视全场,然后用沉稳而果断地声音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按计划行事,全力攻打临淮关!”这一决定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所有人心中为之一振。

紧接着,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华兴军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对临淮关的进攻事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