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亦步亦趋 > 第208章 青苗法与纺织机?江南的救火书信!

第208章 青苗法与纺织机?江南的救火书信!

青苗法,又称作“常平新法”。′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

北宋熙宁二年,由王安石主导,北宋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

在“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这种调整市价的基础上改进,再增设钱贷制度。

民户可以五户结为一保,向朝廷借贷现钱或粮,以度过灾年,补助耕作。

可与“一条鞭法”相同,青苗法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且也确实有一定效果,然而最后落在平民百姓身上,却被地方官员异变为收取高利贷。

推行“万历新政”的张居正,对于王安石变法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他怎么也想不到,会从幼子口中,听到“青苗法”的内容。

张居正凝眸说道:“此乃参照青苗法?”

“大差不差。”

张允修没想到会意外吻合,便干脆照着青苗法来说。

“不过,我们相较于介甫公还有诸多优势,可解决其遇到的问题。

一个是介甫公缺乏成熟的经济学理论,这般经济手段,若无一个金融机构调控,依赖州县衙门直接放贷,便会缺乏检查和管理,难免出现腐败。

一个是生产力的局限性,朝廷本就入不敷出,放贷款无法到百姓手上,百姓即便借贷了,生产力也跟不上去,最终会陷入‘利滚利’的困境。

而我们有‘天工纺织机’,将小民聚集起来,让他们共同产出丝绸、棉布。”

他脸上露出一丝狞笑。

“那江南豪绅不是想要抬高价目么?便让他们抬高好了,等到百姓们的丝绸、棉布一产出,必然成星火燎原之势,让这些豺狼虎豹之徒,亏得底裤都不剩!

以此掘了江南士绅的倚仗,让小民受益,让江南稳定也!”

张居正紧紧皱眉,他将那“天工纺织机”看了又看,这等关系到国家安定的大事,他必然不能就此决断。

想了想,又询问说道。

“若是这些人仿制,你该当如何?”

“仿制?”张允修嗤笑着说道。¢餿?飕¨暁`说·蛧- -首′发?“爹爹真以为,西山产出的东西那么好仿制么?没有西山的工艺和零件配置,不通设计理念,他们拿什么去仿制?”

“再说了!”

他挑了挑眉毛。

“此乃是西山的生意,仿制织机便是在敲陛下的墙角,抢陛下的钱!从前他们不愿收容受灾百姓,尚且还可以解释。可仿制织机,那可是大不敬之罪,爹爹要处理还不易么?”

张居正忍俊不禁,幼子算是将皇帝的脾性给拿捏了,这位万历皇帝,你对他不恭敬点没什么,你犯些错也没什么。

可你若是对他的银子图谋不轨,甚至损害到他赚银子,那可就触及到龙之逆鳞了。

换一个方面说,正如张允修所言,若有豪绅敢仿制,那朝廷便确实有个正当由头治他们了。

“咱们再专门成立一个织造局,统筹一干事务。”

张允修压低声音说道。

“不单单是查有没有不法之徒,仿制天宫纺织机,还能够将纺织业牢牢握在朝廷手中。

今后朝廷若要抽取商税,从纺织机入手,岂不是一举两得?”

张居正想了想,还是不太相信的样子。

“你那什么纺织机真有这般效果?”

“能不能成,试试便知!”

张允修自信满满的样子,又将话题转回到了原先大明经济学之上。

“让江南豪绅们将银子吐出来,这仅仅是第一步,他们借题发挥,以水患给咱们找麻烦,咱们便釜底抽薪,抢占下江南织造生意。

今后以织造局为基点,我们还能够成立护航船队,将丝绸布匹售卖到海外,进行开海贸易试点!

“操之过急。”

张居正简单明了地评价说道。

可嘴上这样说,他心里已然认同了七七八八,凝神看着手边那幅图纸。

“带老夫去看看,你这天工纺织机,是否真有这般神效。¨墈~书`君* !埂/芯¢嶵_快.”

不知什么时候,张居正严眼中已然生出些许希冀。

......

几日后。

殷正茂与海瑞在南京巡抚衙门,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书信。

一开始,二人都很是激动,犹如于沙漠里头见到了一汪清泉般。

可简单看完信件内容之后,纷纷陷入到沉默中。

“胡闹!”

海瑞一挥衣袖,转身回到了书案边,他压抑着怒火说道。

“简直是天方夜谭,什么天工纺织机,老夫为官多年来闻所未闻!那张士元竟要以此来处置江南困局,无异于儿戏!”

殷正茂轻轻咳嗽了一声,坐回到正中的大案之上,将那份信件端在手中看了又看。

这一封信,不经朝廷驿站,乃是殷正茂家中仆役星夜送达,为的就是掩人耳目,照理来说不该如此“草率”。

殷正茂有些疑惑,元辅先生千里迢迢将这封书信送来,就是为了这不切实际的“天工纺织机”?

实在不怪二人不相信,自古以来,也不是没有改进织机的先例,可那也最多提升一二倍罢。

可殷正茂左右看书信上头的文字,很确信写得是“一机能顶四十余熟练女工”。

他左看右看,要不是确认张居正的字迹,真怀疑是张允修那小子,在故意捉弄自己。

“嗳——”

殷正茂闭上眼睛细细思量一番,睁开眼又将手边的《万历新报》取来看了看。

他朝着海瑞劝慰说道。

“汝贤却莫要灰心,我思来张士元此人,时而言语跳脱孟浪了些,行事没有章法了一些,可向来不干什么坏事。

诸如这治水防疫,报纸上所提,皆乃是经世致用之策。

或许真有这天工纺织机,不过是夸大了些成效。

再说以元辅之沉稳,如何能够放任其胡闹?”

“我却不这么看。”

海瑞神情严肃地说道。

“此书信之中有言,以贷代赈,参照宋时介甫公之青苗法,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

然此法却也有弊病,一来这贷难以界定,百姓们如何贷,怎么贷?执行得依旧是官吏,若是官吏卡着款项,恐怕又是一番吃拿卡要。

二来这南直隶宗族林立,士绅豪强非是与百姓对立,而时常借着宗族之便,煽动各地百姓,为其行事。”

他紧紧皱着眉头。

“张士元想要以万民之力对付江南士族,在南直隶恐怕难以行事。”

“这......”殷正茂想了想说道。“元辅有言,可设一江南织造总局,统领一干事务,届时有陛下的支持,想来也能够成事。”

“其中种种难上加难。”

海瑞重重叹了一口气,他非是对张允修有偏见。

甚至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张允修的办法能够奏效,能够救万民于水火。

可怎么看起来,张允修的计策怎么都不像是靠谱的样子。

殷正茂则是宽慰着说道:“汝贤倒也不必太过悲观,信件之中,不给予你便宜行事之权?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从前元辅怕你行事太过冲动,故而有所限制。

现如今朝廷给予你知府以下官员停职查办之权,赈灾一事,便要靠你了!”

倒不是殷正茂这个巡抚不肯办事,只不过相比较来说,海瑞这位声名在外的清官,更加具有威慑力一些。

海瑞紧紧盯着手中茶盏,里头茶叶忽上忽下,看着那清澈见底的茶水,他眼神也凝重起来,声音沉重地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由我海瑞,来还江南一片朗朗青天!”

殷正茂吓了一跳,他神色复杂地看向对方,心里头有些忐忑,不知道张居正此举,是福还是祸。

海瑞缓缓起身,腰板挺得很直,扭头看向大案上的殷正茂说道。

“还请抚台大人,将南直隶大小官员黄册取来,给下官一观。”

听闻此言,殷正茂打了一个寒颤,知道对方是要动真格了。

正在思虑怎么舒缓一二,门外传来通报之声。

“抚台大人,京城西山传来的信件。”

“西山?”

殷正茂愣了一下。

他与海瑞面面相觑,没想到还有一封信件?

待到那心腹书吏将信件呈上来,殷正茂摊开一看,顿时愣了一下,不免疑惑说道。

“张士元这小子,竟给来了一封信件,有何事不能与元辅一同说,他要单独告知?”

张允修的信件很短,总结起来无非是三件事情。

一是他要以西山的名义,由皇家持六成干股,在南直隶成立江南织造总局,统领江南织造一干事务,重点是要推行“天工纺织机”和进行丝绸、布匹贸易。

二是同时在江南成立一家“西山钱庄”,专门处理向灾民发放低息借贷事宜。

三是第一批一百架“天工纺织机”,已然通过漕运朝着南京运来。

“张士元......到底想要干什么。”海瑞眉头紧紧蹙起。

殷正茂吐出一口气,分析出一个可能。

“想来,此事干系重大,若以朝廷名义行事,定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西山名义,则是借着行商之名,处理政事。”

“胡闹!”海瑞毫不留情地批驳说道。“此滥用朝廷公权,长久下去吏治将越发紊乱!”

“我等在这猜测倒也无用。”

殷正茂看了看心腹书吏,于信件上头的批注。

“那纺织机似乎已然到了港口,还附带了几名织工,我二人寻信任人手,亲眼见得,便可见分晓。”

海瑞眉毛倒竖,想了想点点头说道。

“我等即刻前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