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朱元璋对孔克仁接下来的话心知肚明,却故作不知。
“其实微臣奏疏里的内容,乃是来自于道衍禅师,陛下也许对此人不太熟,不过提起前阵子的瘟疫风波……”
孔克仁将道衍的情况介绍了一遍,并且说出了关于昨天寺院中他们所聊的内容。
“说起来,此人妖僧的名声,也是他提议章大人改革僧道陋习有关。
陛下,臣举荐此人,乃是因为臣认为此人有治世之才,也有兼济天下的胸怀。
此人当和尚可惜了,臣举荐此人入朝为官!”
朱元璋闻言,啼笑皆非。
他都把道衍发配到瓦官寺去了,还是免不了有人来推荐他。
看来那个小子,终归是个藏不住的人。
不过就只是因为那个梦,还有跟道衍坦诚过内心这两件事,朱元璋至少暂时为止,并不想将道衍调到身边来。
当然,他也不会想放道衍离开,那小子确实是个人才。
“朕知道了!”
老朱淡淡回了一句,不置可否。
孔克仁识趣,并没有继续推荐下去。
“孔先生,此去曲阜,就麻烦你了!
朕以后想你,会召你入京叙旧!”
君臣二人惜惜话别,等孔克仁走了,朱元璋才自言自语:
“也有阵子没去那小子那里走走了!”
……
“道衍师父,咱们来这里做什么?”
应天府,江东门码头外的江东市,道衍带着张维,张星来两兄妹在市场上行走。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兄妹二人看眼花缭乱。
张维沉稳沉稳一些,他有些不解的询问道衍。
“没有别的事,就是单纯逛逛街,见识见识一些新奇的东西。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贫僧虽然没有机会远行,但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听到许多有趣的见闻!”
道衍指着周围的人说。
“此地客商,来自四海八方,多观察,多和他们聊聊,会有收获的。
尤其是那些番人……”
道衍指着远处明显是老外的几个洋人说道。
“番人……”
张维和星来本就是少年心性,闻言很快接受了道衍的说法。
道衍有意无意地回头看了一眼,熙然的人群似乎并没有任何异常。
不过根据头上的旁白,他还是能认出那些跟在他身后的检校。
他从未忘记,自己已经上了朱元璋的监视名单。
被监视了,自己获得安全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便利。
其中一种,就是吹牛逼的便利。
和当神棍不同,道衍一直避免自己在皇帝心中和神棍挂钩,他给老朱说的许多东西,也不好归于神秘。
所以他必须未雨绸缪,为他未来不小心说出来的理论,找个来源。
市井之中,有许多趣事,不常出现在大明的番人更是天然的甩锅对象。
此时海禁未起,偶尔还会有一些洋人通过大海前来华夏,当然大部分洋人都只会在沿海的港口,比如舟山、广州、太仓之类的地方停留,能沿着内河来南京的洋人不多。
道衍刚穿越的时候,也很喜欢逛这个世界的集市。
“这最近的市场,似乎干净了一些。”
道衍环顾四周,发现市场周围居然多了一些厕所,。这些厕所,乃是霍乱之后许多士绅商人仿照瓦官寺的做法捐的。
道衍微微一笑,不管这种公厕烂也好,好也罢。
就如他宣传了喝开水,事实上大部分百姓依然喝不起,只能成为富人的流行一样。
有些事情,种子种下来,它总会往最好的方向发展。
道衍笑了笑,带着张维兄妹靠近码头。
那些言语不通的洋人,见有个和尚来搭讪,惊喜不已。
未来的洋大人,在这个时代只是洋孙子,发现的道衍居然会几句他们的言语,他们更是激动不已。
道衍与他们聊了一会,交换了些新奇的货物。
然后他回到市场,开始给兄妹二人购置东西。
张维读书需要的纸笔,星来喜欢的玩具。
还有道衍需要的大量物资。
虽然有毛骧这个工具人可以使唤,但道衍也知道长久以往,他不能太麻烦人家。
“不知道客官要这么多大蒜做什么?”
道衍来到一家南北货行,找一个老板求购大蒜。
蒜是生活中常见的作料,可道衍需要的药量非常大。
“大师,需要这个数,您看可以吗?”
对方给道衍报了个价,道衍点头,不过他此时盘了盘账,才发现自己的钱花的差不多了。
“宋夫子说的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贫僧要早做准备才行!”
道衍付了定金,跟对方约定好将大蒜等物资送到瓦官寺。
那位老板听说道衍是瓦官寺的僧人,当场决定给道衍再打一个折扣。
“原来您就是瓦官寺那位活佛,那小人可要给您一些折扣!”
“怎么?”
道衍看了一眼老板头上的旁白,并没有显示出相关的内容。
“道衍大师前阵子公开的两个秘方,可是救了我家婆娘一命!”
老板是个口直心快的人,很快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前阵子差点形成的瘟疫,并不仅仅只是瓦官寺那些流民中招。
电解质水的制作方法,其实古代也有类似的方子,只不过以古代信息的流通速度加许多医者故步自封的关系,能被老百姓知道的方子其实很少。
蒙脱石散也是一样,哪怕古医术中早就记载。
可每个医生读的医书不同,他们用药的习惯也不同,一种药物未必有记录就能流行起来。
所以蒙脱石散在一战才后风靡世界,大概就是类似的原因。
可道衍借助官家的力量,确实让很多药物改变了它本来的命运。
道衍闻言,心头一暖。
他穿越一年多了,也是到如今,才渐渐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深。
“阿弥陀佛!”
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老板,他干脆念了个佛号。
咕咕咕……
道衍听见小星来的肚子在叫,显是饿了。
小星来将身子藏在张维身后,有些不好意思。
“贫僧倒是忘了时间,走,咱们回去吃饭,想吃什么?”
“红烧肉!”
“好,现在去买肉应该还来得及……”
道衍拉着两个小朋友远去,留下一个目瞪口呆的老板。
“吃……吃……吃肉……”
朱元璋的慈恩令的出现,虽然已经解除了天下僧人吃肉的限制,可百千年的习惯,真正敢突破限制的僧人也不多。
“菩萨也吃肉吗?”
老板望着道衍远去的背影,开始强行脑补……
……
“钱不够啊!”
回到寺院,道衍给兄妹二人做了饭,吃完饭张维直觉去读书了。
留下他一个人在那算账。
他卖书得来的钱,一部分当初捐出去盖厕所了,另外一部分用来修缮瓦官寺。
虽然收入不错,可经过道衍折腾也所剩无几了。
考虑到宋濂给他说的事,道衍也认真想过如何安排两个孩子的问题。
而这些,都需要钱。
“你在看什么?”
张维在读书,道衍在算账。
小星来躲在门后窥视道衍,相比张维和自己的熟悉,星来和道衍的关系还有些陌生。
道衍发现了她,招手让她过来。
她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着道衍算账,小星来明亮个眼睛,一直盯在哪些数字上。
道衍觉得奇特,就多问了她几句。
谁知道她奶声奶气地,居然能回答道衍一些数字上的问题。
“你想认字吗?”
“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星来小心翼翼,回答道衍的问题。
“你娘说的是一种活法,但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关键是,你喜欢吗?”
道衍温和的笑容,鼓励了星来,她重重点头:“道衍师父,我想学……”
“好,我先教你认字……”
道衍呵呵一笑,在书本上写了一个一字。
他教星来,并没有特意去按照蒙学中的规矩去学什么千字文,百家姓。
小星来学得很认真,不多时她在道衍的指点下,也开始练字。
“大师倒是很有兴致!”
朱元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到瓦官寺。
道衍和星来一老一小正在学习的样子,让他颇为意外。
他从孔克仁那里知道了关于张维的事,但却没有想过道衍会连对方的妹妹也教。
“大师居然有闲情逸致,教这女孩读书!”
“男孩也好,女子也罢,一人开智,后辈都会受益!”
道衍也习惯了朱元璋会这样神出鬼没的出现,自然而然接过他的话。
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明白的。
老朱既是那种叛经离道的人,但同样也受封建礼制荼毒颇深。
鼓励人殉这种开历史的倒车的事,也是出自他朱元璋之手。
道衍估摸着,朱元璋是觉得自己不应该教星来读书,所以本能多嘴一句。
果然老朱不服气:
“你若真为她着想,多教她一些女红之事也是不错……”
“孩子喜欢读书,何必呢!
更何况这孩子似乎对数字挺敏感,贫僧打算教她一些别的知识!”
道衍呵呵笑:
“如果咱们马皇后不识字,明志,陛下未必会有今日……”
他用马皇后的例子来将朱元璋的军,朱元璋登时吹胡子瞪眼。
不过他也承认道衍说的话有部分道理,朱元璋从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乞丐到如今成为皇帝,文化水平一直都是提升的。
若说这些都是马皇后的功劳,肯定不是。
他这些年有宋濂,章溢,刘基等大儒投入麾下,朱元璋跟着这些人学了不少东西。
可最初的时候,他老朱从一个不名一文,只是被郭子兴看中而娶了对方干女儿的穷小子,变成一方雄主,马皇后带给朱元璋的初体验,可不仅仅是男女情爱。
只是大家争辩的时候,朱元璋怎么可能承认道衍说得对:
“我倒是更愿意相信,马皇后以贤德治家,才是陛下成功的关键!”
“贤德来源于哪,来源于见识,女子不出门,见识自然只能来源于书本……”
“放屁!”
毛骧就站在朱元璋身后苦笑,道衍大师跟皇帝居然为谁更了解马皇后给争吵起来,这其中的魔幻,让他觉得古怪不已。
他不敢听,无声往寺院门口退去。
老朱跟道衍抬杠了一会,也觉得有意思,自顾笑起来。
他见星来因为自己和道衍的争吵,害怕得躲在道衍背后,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己。
这姑娘长得周正,朱元璋见了也很喜欢。
“来!”
朱元璋想要让小星来过去,小星来躲在道衍背后,却不敢出来。
“这位是李伯伯!”
“星来见过李伯伯……”
道衍用目光鼓励张星来,张星来不情不愿地给朱元璋行了个礼,然后马上拿起桌子上的书,跑到后边去了。
朱元璋被个小孩子给无视了,登时吹胡子瞪眼。
他见道衍跟着笑,没好气说:
“还没跟你算账呢,我算是发现了,你这和尚妖僧之名没错,你就是个叛经离道的人?”
妖僧这个标签很敏感,道衍看了一眼朱元璋的头上。
确定旁白显示老朱并没有多想,他才说:
“贫僧连仙佛都不信,怎么会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理学家的话?”
“这倒是!”
道衍的坦诚,反而让老朱心中的那点不适消失了。
“这也许有你的道理,不过这毕竟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施主老爷,您说的传统,是指什么时候的传统?”
道衍一句话,反而将朱元璋给问住了,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里还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
“不说汉唐之时的恢弘大气,女子虽然不如男,却也没有如今的约束,李先生所言的传统,肯定追述不到汉唐。
就是宋时,似乎也不是如此。
其实李施主认为的传统,恰恰是蒙古人统治中原这不到百年之间形成的……”
朱元璋脸色微变。
他说的传统,大多数是基于程朱理学的世界观构建的,可偏偏程朱理学虽然起于南北宋,可真正兴起就在元朝的百年时间。
道衍将他的世界观和【元】联系起来,从异族的角度去否定他的看法。
这一招搞得朱元璋非常难受。
他冷哼,这个狡猾的和尚,真就牙尖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