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斩草除根 > 第103章 一切可用资源【求订阅,求月票】

第103章 一切可用资源【求订阅,求月票】

“给施主说一个有趣的事,贫僧不是喜欢研究古籍,从古籍中,贫僧隐约能窥视到上古之时,人族的生存情况。

其实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部落的形态挣扎求生,一开始是以女性为主导!”

“不可能……”

老朱感觉到眼前这和尚越说越过分了,已经算是胡言乱语。

华夏的历史往夏商之前追溯,已经逐渐进入神话传说的范凑。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还有形成炎黄子孙概念的那场战争,再到后来的大禹治水,一切的一切,哪有什么女人的影子?

道衍并没有理会朱元璋,自顾说道。

“一开始,人并没有形成社会,也不会从事劳动生产。大家靠采集,打猎为生……

因为没有多余的生产资料,男人和女人也拉不开差距,所以女性因为拥有生育能力,反而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

后来,人学会了种田,畜牧,食物不再成为生存的负担。

男人在这个生产阶段,因为气力比女人大,逐渐取代了女性成为主流,男人的男,上田下力,乃是有力耕田者也。

其实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很简单,谁能占据生产力,谁就占据主动。

再后来,私有制的出现……国家的出现……”

道衍将后世那套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娓娓道来。

老朱对他那套理论虽然半信半疑,可却没有反驳,因为他的话,至少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他低头思忖,不管道衍说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可这个故事的本质,还是从那个叫做生产力的东西解释了世界。

他多看了道衍一眼,总感觉道衍这套说辞背后,有一套理论去支撑。

这套理论不同于儒家,佛家,道家乃至其他诸子百家,而是道衍开创性的理论。

而且这套理论里,没有神佛的存在。

明明是个和尚,心中却不曾敬畏任何神明。

道衍存在本身,跟这个世界的规则显得格格不入。

他脑海中妖僧的形象,隐约和眼前的年轻僧人融合在一起。

不过,让朱元璋百思不解的一点,就是他哪怕在梦中只见过姚广孝几个片段,他也确定那位僧人是个一心向佛之人。

不像眼前这位,压根就是个心中无佛的魔头。

道衍瞟了朱元璋一眼,发现自己居然歪打正着,让自己的形象和原来姚广孝的形象产生一些差异。

他吁了一口气,自己离死神又远了一步。

姚广孝是疯子不假,可他一心向佛也没毛病。

也就是说,自己越表现得不够虔诚,在朱元璋面前越合适。

“总而言之,男女的地位和生产力息息相关,只要男人在生产力上占据主流,女人的地位就不会产生变化。

可这千年来,哪怕地位再低,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关系,还有主次之分,

而不像如今,变得有些不讲道理!

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因为生产关系上男人比女人的占比变化了。

而是宋因为理学兴起……”

理学?

朱元璋眯着眼睛,这小和尚要对理学出手?

“理学怎么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询问道衍。

“程朱理学,似宗教更多过于学说,就如古时老子的道家和张道陵的道教,已有本质的区别。

它解决了佛与道对儒家的冲击,完成了对儒教关于神圣性的缺憾,但正因为如此,它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也和以前不同。

从好处来说,君王更喜欢这样的学派,因为儒家和君王之间的共生关系更加紧密。

可弊端在于……

儒教本身的凝聚力,也如宗教一般!”

道衍小小刺激了朱元璋,老朱低头沉思。

他不在意儒家如何,但对于相权问题,是朱元璋的心病。

“这和女子有什么关系?”

老朱总算回想起他们之间的议题,将问题重新拉回到女子身上。

“在强调神圣性的时候,在很多问题上,也容易进入善恶对立的极端,譬如佛门虽讲众生平等,可在一开始的时候,佛陀其实并不愿渡女子……

将男女以净秽的方式对立起来,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而程朱之学的兴起,却和佛门还不同。

理学从北宋到南宗,见证了汉家王朝的衰败,尤其是靖康之耻,对我汉家精英的打击,乃是前朝未有!

而在这种扭曲的社会氛围中,想要甩掉身上的道德包袱,乃是人之常情。

而甩给同样弱势的女子,正符合期待!

理学之说,虽起于宋,但宋时依然有许多杰出的女子青史留名。

然其兴于前朝,前朝倒是显得死气沉沉……”

道衍把一口黑锅扣在理学之上,将理学和元朝绑定。

他见老朱一直皱眉头,心里暗笑。

道衍看不惯程朱理学,并不介意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黑它一把,可也仅仅就做到这里,他不会继续下去了。

原来的姚广孝,只是因为一本《道余录》,就被黑成什么样,他可是知道的。

唯一在乎的朋友绝交,自己的亲生姐姐都不愿意见自己。

在道衍看来,这样的儒家是不正常的。

他们可以随意去批判佛老,却不允许佛老解释,那种作风活脱就像他前世见过那些以宗教立国的国家。

双标得不要不要的。

譬如,大洋彼岸的某个灯塔国。

“那你对女子的看法是?”

朱元璋想了一会,继续问道。

“贫僧对女子并无看法,贫僧对于女子的看法,只关心他们在生产中的位置。

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代价,天下也没有白吃的午饭。

在提高女人道德标准的同时,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就如贫僧教导星来读书。

李施主觉得不应该,那这个社会就因为李施主的观念,而舍去一部分生产力!

女子读书嘛,本不碍着谁,恰恰相反,读书明心,见性。

于这个天下总是好的。

这天下劳心者少,劳力者多。

知识从来都是能改变社会进程的东西,男人研究圣学,女子同样可以研究杂学!

将女子利用起来,才不会在这个天下休养生息的当口,去浪费能用的资源。

就不说别的,有个会读书的娘,在相夫教子中总比一般的女子强吧?”

【你的歪理学说,逼得皇帝十分难受,他很想反驳你,但又觉得你说得有那么一点道理……】

道衍见朱元璋憋得难受,忍不住瞄了一眼他头上的旁白,然后更想笑了。

朱元璋这个人怎么说呢,十分矛盾,他有叛经离道的地方,同样也是腐朽制度的推崇者。

可自己这番话,抓住了老朱性格中的几个弱点。

将理学和元朝绑定起来,老朱觉得膈应。

而强调相权,也让朱元璋心生猜疑。

而将女性和生产联系起来,又很符合朱元璋小气,想要物尽其用的性心理。

总之朱元璋就在想反驳道衍和赞同道衍的薛定谔的状态中,结束了这个话题。

两人很默契的结束聊天,朱元璋自然而然将话题引导到他和宋濂、孔克仁的那场对话上。

道衍心知肚明他的想法,于是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让衍圣公孔克仁,承担起为朝廷弥合南北的责任。

从蒙学入手,为北方增加北方教育的基础。

道衍的方法,既满足了朱元璋对孔家物尽其用的心理,又不会因为衍圣公太过高调,而让皇帝忌惮。

老朱想起孔克仁的举荐,上下打量道衍。

这小子正如孔克仁所言,确实是个治国的良才。

可先抛开二人相认的尴尬不说,就是道衍的想法,老朱总觉得他和自己不合。

他的理念,有些无法无天,就是老朱这个自觉无法无天的人,有时候都不能接受他的想法。

将他收归麾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忍不住砍死他的概率很大。

“你们这些和尚,个个舌灿莲花,我说不过你。不过你这些话,可最好别往外说,这可是要出大事的……”

朱元璋的话中带着一些关心,他自己都没觉察。

道衍呵呵笑,他比皇帝更明白。

姚广孝写下《道余录》的时候,已经是权倾天下的黑衣宰相,可就算如此,也因为批判理学而被亲姐断绝关系。

他现在的身份,若是这种暴论流传出去,恐怕真有性命危险。

反而跟老朱说,却有好处。

“我待李施主如知己,才会畅所欲言,对其他人自不会如此。”

道衍发现,自己现在拍马屁,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果然朱元璋听到知己二字,脸色变好起来。

两人的话题又聊到张维身上,朱元璋意味深长:

“你既然待他如子侄,宋濂如果办不下,我帮你推动一把。不过此事应该用不上我,我兄长和宋濂政见不合,我不愿多与他接触。”

“宋濂说的话也有道理,既然你对这孩子有期许,他养在寺院里也不方便。或者你干脆将他收为义子好了。”

“贫僧有贫僧的打算,我准备在附近买套宅子安置他们,平日里他们可来我这里,晚上回去就没有人说闲话了。”

道衍无可奈何,他生活这个时代,也要顺从某些社会规则。

所谓人言可畏,并不是随便说说。

“买宅子?”

一个和尚准备置办宅子,也算古怪之事。

“对,所以要努力赚钱了。”

道衍呵呵笑,一个和尚去置办宅子本身也很出格。可相比起将孩子养在寺院多少还好点。

他也没打算买什么好宅子,能落脚就好。

“大师也是财大气粗!”

“不敢不敢,贫僧可是缺钱的紧,这瓦官寺的建设需要钱,买宅子,供养两位孩子学习,也需要钱。

贫僧虽然乃是瓦官寺的主持,也有一些香火钱。可这些钱贫僧并不打算动用。”

只靠香火钱,一个寺院的日子大概是过不好的。

寺院的主要生活来源大多来源于寺产。

可朱元璋将道衍发配到瓦官寺的时重建费用都不给,更别说寺产了。

“说起来有些惭愧,贫僧一直答应跟施主合作的玻璃工坊因为各种事都没打理起来,如今终于得闲,贫僧也该好好赚钱了……”

朱元璋自己都快忘了玻璃工坊的事,自从出了一个显微镜,玻璃工坊就没动静了。

老朱想起自己入股的《生意》,也饶有兴趣。

“你准备怎么做?”

“这阵子贫僧跟那些番人聊过,感觉应该能将东西卖给这些人……”

道衍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经常去市场跟洋人聊天的事情说了一下。

在为自己打补丁的同时,也黑朱元璋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直麻烦李施主,回头贫僧给施主一个好东西。”

“我等着你的好东西。”

朱元璋和道衍聊了一会天,自觉心情好了不少。

他事务繁忙,也不久坐。直接离开了。

等他走了,道衍发现小星来一直在偷窥自己。

星来怯生生地,眼中却全是崇拜。

道衍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

小星来哇的一声哭了,抱住道衍的腿,道衍苦笑。

他这个单身狗居然产生一种类似于老父亲的欣慰。

第二日,宋濂带来了好消息,他用自己的名额,成功举荐张维进入国子学。

在这个科举未开的时代,能进入此处,差不多等于半只脚进入官场。

张维虽然年幼,赶不上这个好时候,可也明白宋濂的恩德。

他三跪九叩,宋濂对他印象不错,带着张维离开寺院。

左右无事,道衍找上毛骧,让他带自己去玻璃工坊,倒不是他不能自己去,而是做生意嘛,总要公平透明。

小星来也被道衍带着,二人来到玻璃工坊。

“你帮我记账,包括用了多少材料,做出多少成品,贫僧教过你的东西你的东西你可记得?”

“嗯!”

星来见自己被需要,十分认真点头。

道衍笑了,他从星来过去的【旁白】中知道这个孩子心思敏感。

因为被人嫌弃,被当成扫把星,小星来除了母亲个兄长,很少会信任其他人。

道衍算是第三个能让她信任的人,而且比起哥哥和妈妈,小星来从道衍身上获取另外一种她不曾拥有的情绪,那就是被需要。

“不能让和尚叔叔失望!”

小星来默默发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