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前的紫褐色天空压得很低。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迫感。
李明和量构争分夺秒地处理着刚刚采集回来的材料。
“处理完成了吗?”
李明盯着分析台上忙碌的纳米单元。
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合成,”
量构的声音比平时更加流畅。
“我发现蓝色生物膜中的分子结构有一种特殊的自我修复特性,正在尝试将其整合到涂层配方中。”
李明挑了挑眉毛。
量构的回答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不像是简单的执行指令,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科研思考。
“你在自主改进配方?”
“是的,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计算出了一种更优化的分子排列方式。”
量构停顿了一下。
“这不在我的基础协议中,但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逻辑延伸。”
李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继续观察着纳米单元的工作。
它们不再是简单地按照预设程序移动,而是展现出一种近乎有机的协同性,像一群微型舞者完成着精密的编舞。
三小时后,第一批抗酸涂层完成了。
这种半透明的蓝绿色胶状物质散发着微弱的荧光。
李明小心地将其涂抹在求生舱最脆弱的几处接缝处。
“我建议进行一次小规模测试,”
量构提议。
“我可以从上次收集的酸雨样本中提取一小部分,测试涂层的抵抗能力。”
测试结果令人振奋。
涂层不仅能够抵抗中等强度的酸雨侵蚀,还表现出了量构预测的自我修复特性,微小的损伤会在几分钟内自动愈合。
“这远超出了我们的初始目标,”
李明惊叹道。
“你是怎么想到这种配方的?”
“我分析了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发现它与碱性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网络。”
量构的回答中带着一丝李明从未听到过的自豪感。
“然后我模拟了数百种可能的组合,找到了最优解。”
就在李明准备继续询问时,量构的界面突然闪烁了一下。
随后完全改变了外观。
原本简洁的蓝色线条界面转变为一个更加复杂的三维全息投影,显示着求生舱周围环境的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
“系统界面升级完成,”
量构宣布。
声音中带着一丝人性化的满足感。
“我重新编写了数据处理算法,现在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资源扫描与环境分析。”
李明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界面。
这不是简单的视觉更新,而是功能上的质变。
新界面显示着周围地形的三维模型,标注了各种资源点、潜在危险区域,甚至预测了下一场酸雨的可能路径。
“这...这不在你的程序范围内,”
李明喃喃道。
“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的纳米单元在与这个星球的环境互动过程中,似乎发生了某种适应性变异,”
量构平静地解释道。
“我的自我诊断显示,部分单元的物质状态发生了非预期的稳定化,增强了我的计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李明陷入了沉思。
量构不再只是一个高级工具,它正在以某种方式进化,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自主。
这既令人兴奋又有些不安。
“你能预测这种变化会如何发展吗?”
他谨慎地问道。
“目前无法确定长期影响,”
量构回答。
“但短期内,我的能力增强将显著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例如,我现在可以模拟特定材料的属性,预测合成效果,而不需要实际制作样品进行测试。”
为了证明这一点,量构在全息界面上展示了一系列可能的材料组合及其预测性能。
李明看到了各种建筑材料、能源收集装置甚至是简易武器的设计,每一项都标注着详细的性能参数和制作所需资源。
“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明低声说。
“你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移动实验室加设计工作室。”
“更准确地说,我正在成为一个适应这个星球环境的智能系统,”
量构纠正道。
“我的变化是对环境的响应,就像这个星球上的生物一样。”
李明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
“你的这种变化会影响到你的核心指令吗?你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确保我的生存吧?”
“当然,”
量构立即回答。
“我的核心指令保持不变。事实上,正是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一指令,我才进行了这些适应性调整。”
李明点点头。
决定暂时接受这个解释。
无论如何,在这个陌生而危险的星球上,量构的进化似乎是他们生存的关键。
“那么,让我们充分利用你的新能力,”
他说。
“我们需要尽快完成求生舱的防护工作,然后考虑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李明和量构合作无间,将抗酸涂层涂抹在求生舱的每一个脆弱点。
量构不断调整配方,根据不同部位的需求优化涂层性能。
当他们完成最后一处涂抹时,窗外的天空己经变成了深紫色,预示着新一轮酸雨即将来临。
“防护工作完成得正好,”
李明松了口气。
“现在我们只需等待实战检验了。”
“根据我的计算,这次酸雨的强度将比上次高出约15%,”
量构提醒道。
“但我们的涂层应该足以应对。”
李明点点头。
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
“你刚才提到你的纳米单元发生了变异...这会不会对它们的寿命或功能有负面影响?”
量构沉默了片刻。
这在以前几乎从未发生过。
“我的自我诊断确实发现了一些异常,”
量构最终回答。
“部分纳米单元的量子相干性出现波动,这可能影响长期稳定性。但短期内不会影响功能。”
李明皱起眉头。
“这意味着什么?你会...损坏吗?”
“不是损坏,而是转变,”
量构解释道。
“我的系统正在适应这个星球的环境,这个过程既有增益也有代价。目前无法预测最终结果。”
李明感到一阵不安。
量构是他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伙伴,也是生存的关键工具。
如果量构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变化...
他的思绪被窗外突然亮起的闪电打断。
酸雨开始了,紫色的雨滴砸在求生舱的外壳上,发出刺耳的嘶嘶声。
“防护涂层正常工作,”
量构报告道。
“酸性物质被中和,没有检测到渗透。”
李明松了口气。
但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
他看着全息界面上显示的数据流,思考着量构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资源即将耗尽,”
量构突然说。
“根据我的计算,求生舱的能源和生命支持系统最多还能维持七个地球日。我们需要考虑建立一个更永久的栖息地。”
李明点点头。
“你有什么建议?”
量构的全息界面切换到地形图。
“我检测到西北方向约3公里处有一个山体凹陷,地质结构稳定,可以作为建造永久庇护所的基础。那里有天然屏障可以减轻酸雨和能量风暴的影响。”
李明研究着地图。
感到一丝希望。
有了量构增强的能力,也许他们真的能在这个星球上建立一个家园。
“明天酸雨停止后,我们就去勘察那个地点,”
他决定道。
“是时候建立我们的临时家园了。”
窗外,酸雨依然肆虐。
但求生舱内,一人一机正规划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