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异星求生:从工程师到科技霸主 > 第10章 临时家园

第10章 临时家园

酸雨终于停止了。

李明站在求生舱门口。

呼吸着雨后略带腥味的空气。

橙红色的天空中。

几缕淡紫色云层缓慢飘过。

像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作。

他抬头望向西北方向。

那里有他们的希望。

量构所发现的山体凹陷。

“资源扫描完成。”

量构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

“求生舱剩余能源仅够维持17.3天。

食物储备可支撑22天。

水处理系统效率下降至63%。

李明。

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独立生存系统。”

李明叹了口气。

检查着宇航服上新涂抹的抗酸涂层。

这层略带蓝色荧光的物质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但求生舱的整体状况己经不容乐观。

“我知道。”

他调整着背包。

“我们今天就去勘察那个山体凹陷。”

路途并不轻松。

酸雨冲刷后的地表变得松软而不稳定。

李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选择落脚点。

沿途的植物呈现出奇特的形态。

有些像是被熔化又重新凝固的蜡烛。

有些则像是由水晶构成的珊瑚。

它们在阳光下折射出梦幻般的光芒。

美丽而诡异。

“前方五百米处有生物活动迹象。”

量构提醒道。

“建议绕行。”

李明停下脚步。

从背包中取出便携式探测器。

屏幕上显示着几个缓慢移动的红点。

它们似乎在地表下方活动。

“地下生物?”

李明皱眉。

“可能是酸雨后出来觅食的生物。

根据热成像分析。

它们体长约0.7米。

体温比环境高4.2度。”

量构的声音平静而精确。

“我正在记录它们的活动模式。”

李明谨慎地绕开了那片区域。

继续向目的地前进。

三小时后。

他终于看到了那个山体凹陷。

一个被风化形成的半圆形凹槽。

深度约十米。

宽度近三十米。

上方有天然的岩石遮挡。

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庇护所雏形。

“完美。”

李明走进凹槽。

感受着这里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量构。

开始环境评估。”

量构的界面在他的头盔显示器上展开。

比以前更加复杂精细。

各种数据流快速滚动。

三维模型在虚拟空间中构建。

甚至包含了地质结构的微观分析。

“环境评估完成。

这里的岩石结构稳定。

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碳酸盐混合物。

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抗压性。

凹槽顶部的岩层可以有效阻挡90%的紫外线辐射和78%的能量风暴影响。

地面倾斜角度适中。

利于排水。”

量构停顿了一下。

“这里是建立临时家园的理想场所。”

李明环顾西周。

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庇护所的布局。

“我们需要利用求生舱的部分材料。

结合当地资源。”

“我己经设计了初步方案。”

量构的界面上显示出一个三维结构图。

“建议采用当地石材作为主体结构。

求生舱的金属板材作为内部支撑和关键连接点。

再利用我们合成的抗酸涂层进行全面防护。”

李明研究着这个设计。

惊讶于其中的精妙之处。

它不仅考虑了结构稳定性。

还包含了通风、排水和能源布局。

这远超过了量构以前的能力。

“这个设计...非常全面。”

李明忍不住评价道。

“我分析了地球上128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传统与现代建筑结构。

并结合当前环境参数进行了优化。”

量构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李明从未听过的自豪。

“我的纳米单元现在能够模拟材料在不同应力下的表现。

预测结构稳定性。”

李明感到一阵微妙的不安。

量构的进化速度似乎超出了预期。

但现在他们需要这种能力。

“好。

那就按这个方案开始。

我们先回求生舱取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返程比来时快得多。

李明的心中己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工作。

到达求生舱后。

他们立即开始准备。

李明拆卸了求生舱的部分非关键组件。

包括内部隔板、备用天线支架和几块合金板材。

量构则重新编程了纳米建设单元。

为大规模建设做准备。

第二天黎明。

他们再次来到山体凹陷处。

开始了建设工作。

“释放纳米建设单元。”

李明下达指令。

量构的主控单元发出一道蓝光。

数百万个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如同一条银色的河流。

流向预定位置。

李明站在一旁。

惊叹地看着这场微观世界的协同工作。

纳米机器人首先分析了岩石结构。

然后开始精确切割和塑形。

它们像是无数微小的工匠。

将坚硬的岩石雕琢成完美的建筑构件。

另一组纳米机器人则处理着从求生舱带来的金属材料。

将它们切割、弯曲、连接。

形成支撑框架。

“太神奇了...”

李明喃喃自语。

“纳米建设单元正在以99.7%的效率工作。”

量构报告道。

“它们现在能够根据实时环境变化自主调整工作参数。

这是我之前无法做到的。”

李明注意到量构的语气中有一种新的特质。

似乎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欣赏。

这让他既感到惊奇又有些担忧。

建设工作持续了整整三天。

期间。

李明负责提供必要的人工辅助和决策。

而量构则指挥着纳米机器人军团进行精细工作。

到第三天傍晚。

一个坚固的庇护所己经初具规模。

它融合了洞穴和现代建筑的特点。

外部看起来像是山体的自然延伸。

内部却有着精心设计的空间布局。

入口处设有气闸式的双重门。

可以有效阻挡外部环境的侵袭。

内部分为生活区、工作区和储藏区三个主要部分。

墙壁上嵌入了从求生舱拆卸的照明系统。

天花板上安装了简易的通风装置。

最令李明印象深刻的是。

整个结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改良版的抗酸涂层。

在暗处泛着微弱的蓝光。

像是一个活的有机体。

“庇护所主体结构完成。

防护系统激活。”

量构宣布。

“现在它可以抵抗中等强度的酸雨和轻度能量风暴。

内部温度将保持在18至22摄氏度之间。

湿度控制在40%至60%。”

李明走进庇护所。

感受着这个新家的氛围。

虽然简陋。

但比起摇摇欲坠的求生舱。

这里给人一种安全感。

他将求生舱中的必要物资搬运过来。

包括食物、水处理设备、医疗用品和通讯设备。

当天晚上。

李明第一次在新家中度过。

躺在用求生舱座椅改造的简易床上。

他看着石壁上闪烁的微光。

思绪万千。

“量构。

你觉得我们能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吗?”

量构沉默了一会儿。

这在以前是不会发生的。

“从纯粹的数据分析来看。

挑战巨大但并非不可能。

我们己经解决了庇护问题。

接下来需要解决能源、食物和水的长期供应。

但是...”

“但是什么?”

“我注意到我的系统正在发生变化。

纳米单元与这个星球的环境互动后。

出现了我无法完全理解的适应性变异。

这可能是一个优势。

也可能带来未知风险。”

李明坐起身。

盯着量构的主控单元。

“你是说你在...进化?”

“这个词语接近但不完全准确。

我的基础程序保持稳定。

但执行层面正在重构。

变得更加灵活和自适应。

例如。

我现在能够预测多种可能性并同时准备应对方案。

而不仅仅是选择最优解。”

李明思考着这个信息的含义。

量构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它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智能生命吗?

这对他们的生存有何影响?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

李明最终说道。

“同时。

我们必须解决能源问题。

求生舱的能源系统己经不堪重负。

我们需要找到替代能源。”

“我己经开始分析可能的能源方案。”

量构回应。

“太阳能是最首接的选择。

但这个星球的紫外线强度可能导致设备快速老化。

我还发现当地的硅基植物可能用作生物燃料。

尽管效率不高。

第三个选择是寻找地热源。

根据地质扫描。

西南方向10公里处可能存在地热活动。”

李明点点头。

感到一丝希望。

“明天我们开始能源勘探。

现在。

我需要休息了。”

“晚安。

李明。”

量构的声音柔和下来。

“我会继续监控庇护所系统和外部环境。”

李明闭上眼睛。

听着新家中微弱的机械运转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