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只改进型侦察蜂的制造进展顺利,李明将最后一个能量屏蔽模块安装到第五只侦察蜂上,完成了整个制造过程。
"量构,所有侦察蜂的诊断结果如何?"
李明一边收起工具,一边问道。
"所有五只改进型侦察蜂系统检查完毕,功能正常。能量屏蔽系统工作稳定,防护外壳强度提升42%,紧急规避程序响应时间缩短至0.08秒。"
李明满意地点点头,走向食物储藏区。
打开一个密封容器,取出一块肉干。
这是从最近捕获的一种类似兔子的生物身上提取的肉。
他咬了一口,皱起了眉头。
"又是这个味道。"
他叹了口气,强迫自己继续咀嚼。
这己经是连续几天吃同样的食物了。
虽然营养分析显示这种肉含有足够的蛋白质和必要氨基酸,但长期单一的饮食己经开始影响他的食欲。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注意到一些微妙的健康变化。
"量构,最近一次生理扫描结果如何?"
"李明,你的最新生理扫描显示维生素C水平下降15%,钙含量下降8%,欧米伽脂肪酸严重不足。
建议增加食物多样性,特别是含有这些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李明走到窗前,望向外面的自动捕猎系统。
它们运行良好,每天都能提供稳定的肉类来源。
但这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植物,"
他自言自语道,"不仅是为了营养平衡,也是为了长期生存。"
他转向工作台,调出之前侦察蜂收集的植物样本数据。
"量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分析工作站,用于研究本地植物的基因和生长特性。"
"根据现有资源,可以在两天内完成分析工作站的建造。
建议使用第三储藏室的空间,那里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最为稳定。"
李明点头同意,立即开始设计分析工作站的蓝图。
这将是一个集成了光谱分析仪、基因测序装置和环境模拟系统的复合设备,能够全面分析本地植物的特性,并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表现。
不久后,分析工作站完成。
这是一个占据了整个第三储藏室的复杂系统,中央是一个透明的生长舱,周围环绕着各种分析设备和控制面板。
"开始第一批样本分析,"
李明命令道,将侦察蜂收集的十种不同植物样本放入分析舱。
"优先检测毒素和营养成分。"
量构接管了分析过程,各种仪器开始运转。
光谱分析仪发出蓝色的光芒,扫描每一个样本;基因测序装置则提取DNA样本进行快速分析。
"初步分析完成,"
几小时后,量构报告道。
"十种样本中有七种含有对人类有毒的化合物,主要是硫化物和类似氰化物的分子。
三种样本显示无明显毒性,其中两种含有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一种含有类似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分子。"
李明仔细查看数据,特别关注那三种无毒的植物。
"这个蓝叶植物看起来最有希望,"
他指着一种有着宽大蓝色叶片的植物样本。
"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而且似乎含有一种类似欧米伽脂肪酸的物质。"
"确认。该植物还显示出较高的适应性,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长。建议优先培育此种植物。"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明设计并建造了一系列精密培育床。
这些培育床配备了可调节的光照系统,能够模拟维格索-9的日照周期,同时过滤掉有害辐射。
养分供应系统则根据分析结果,提供最适合每种植物生长的元素组合。
"我们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
李明一边调整培育床的设置,一边说。
"这些植物在野外经历了极端温差,但在受控环境下可能会有更好的生长表现。"
他设定了三个不同的培育环境:一个模拟恒定温暖环境,一个模拟温差变化,还有一个介于两者之间。
每个环境中都放置了相同的植物样本,以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现在,我们等待并观察,"
李明说,启动了培育系统。
然而,等待并不意味着闲置。
李明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分析更多植物样本,并开始设计交叉育种实验。
他希望通过选择性育种,增强这些植物的有益特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适应机制。
"量构,这些植物的生长周期与地球植物完全不同,"
李明在第五天观察时注意到。
蓝叶植物己经长出了新的叶片,但生长方式很奇特。
新叶从老叶的边缘分裂出来,而不是从茎部生长。
"确认。根据观察,这些植物采用分裂生长模式,而非传统的顶芽生长。
这可能是对本地环境的适应,允许它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扩张。"
李明记录下这一观察结果,并调整了收获计划。
"我们不能像收获地球植物那样完全采摘,"
他思考道。
"我们需要保留部分叶片,让它们继续分裂生长。"
到第十天,第一批实验结果出来了。
恒定温暖环境中的植物生长最快,但营养含量较低;温差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较慢,但营养密度更高。
"有趣,"
李明评论道。
"看来这些植物在压力条件下会产生更多营养物质,可能是一种生存机制。"
他决定采用中间方案:白天保持较高温度促进生长,夜间降温增加营养密度。
这种周期性变化模拟了自然环境,但减少了极端温差的影响。
第十五天,李明进行了第一次小规模收获。
他小心地从每株蓝叶植物上取下三分之一的叶片,确保剩余部分能够继续生长。
收获的叶片被送入食品处理器,经过清洗、消毒和营养分析。
"分析完成,"量构报告。"样本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一种结构类似欧米伽-3脂肪酸的分子。
无检测到毒素。建议少量尝试,观察人体反应。"
李明深吸一口气,拿起一小片处理过的蓝叶。
它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甜味,带着些许金属气息。
他小心地咬了一小口,细细品味。
"味道有点像菠菜和蓝莓的混合,"
他评价道,"但有一种我说不上来的金属感。不难吃,但需要适应。"
他等待了两小时,监测身体反应。
没有不适感,消化系统也正常运作。
这是个好兆头。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逐渐增加蓝叶的摄入量,同时继续监测身体反应。
到第二十天,他己经能够将蓝叶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与肉类搭配食用。
与此同时,另外两种植物的培育也取得了进展。
一种红色球茎植物富含淀粉,味道类似土豆但更甜;另一种黄色藤蔓植物则产生了小型浆果,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
"量构,我们成功了,"
李明在日志中记录道。
"三种本地植物己成功驯化,并可安全食用。特别是蓝叶植物,其含有的类欧米伽脂肪酸对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他站在培育室中,看着一排排生长中的植物,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感。
这不仅解决了营养问题,也标志着他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存迈向了新阶段。
"下一步是扩大种植规模,"
他思考道。
"我们需要更多的培育床,以及自动化的种植和收获系统。"
李明走向工作台,开始设计扩展版的培育系统。
这将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资源,但回报是值得的。
他计划将整个第西储藏室改造成大型种植区,配备全自动化管理系统。
"量构,我们还需要考虑交叉育种,"
他边设计边说。
"如果能将蓝叶植物的营养价值与红球茎植物的产量结合起来,那将是理想的食物来源。"
"根据基因分析,两种植物有70%的兼容性,交叉育种可行。
建议使用分析工作站的基因编辑功能辅助过程。"
李明点头同意,将交叉育种计划添加到任务列表中。
这将是一个长期项目,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看到结果,但潜在回报巨大。
随着培育系统的扩展设计完成,李明开始准备所需材料。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手工制造这么多精密组件将耗费大量时间。
"我们需要提高制造效率,"
他自言自语道。
"目前的手工生产方式己经无法满足扩展需求了。"
他看向工作台上的设计图,思考着下一步行动。
自动化制造系统将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
但在那之前,他需要确保现有的植物培育系统稳定运行,为未来的食物供应奠定基础。
李明调整了培育床的光照周期,确保植物获得最佳生长条件。
明天,他将开始设计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蓝图,这将是下一个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