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919:军阀混战之帝国崛起 > 第11章 爱国女学生

第11章 爱国女学生

徐成与段太平步出总统府,冬日的寒风迎面扑来,卷起地上几片枯叶,吹得两人衣摆猎猎作响。-求,书*帮? ?首.发¢

总统府的朱红大门缓缓关上,门前的卫兵挺枪而立,目光冷漠。

街头冷清,黄包车夫缩在角落取暖,远处传来几声马蹄敲击石板的脆响。

天空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仿佛预示着北洋乱局的沉重。

段太平低声道:“正志,徐翰林只给两团人马,靳根源又卡军饷,这趟乃蛮之行不易。你得早做打算。”他的语气沉稳,却透着一丝担忧。

徐成点头,正欲回答,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一道略显谄媚的招呼:“段督办,徐司令,且慢!”

两人回头一看,只见王志洋快步走来。

头戴礼帽,脸上挂着惯常的笑意,眼神却闪烁不定。

手里拄着一根乌木手杖,走近时微微喘气,显然是匆忙赶来。

王志洋走到近前,先向段太平拱手一礼:“督办,听说徐司令要去乃蛮筹边,恭喜啊!”他转向徐成,笑容更深:“徐司令,这可是大功一件,我在府外听了个大概,特意来问问情况。”他的声音油滑,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手杖轻轻敲了敲地面,似乎在掩饰内心的算计。`晓/说^C′M\S· +唔*错~内.容`

段太平皱眉,未多言,只淡淡道:“正志自有安排。”

徐成则冷眼看着王志洋,沉声道:“王总长有话首说。”

王志洋也不绕弯子,压低声音道:“徐司令,乃蛮路远,兵少饷缺,我听说政府没给钱,两团人马怕是难撑大局。你若需要军饷,我倒可以介绍几个人给你认识,保管银子来得快。”

他的话语充满了诱惑,仿佛一个魔鬼在引诱着迷途的羔羊。

他顿了顿,笑容中透出一丝狡黠:“这几位朋友,手头宽裕得很,出手大方,只要徐司令点个头,军饷的事立马解决。”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瞥了徐成一眼,手杖在地面上划出一道轻痕,似乎在暗示什么。

徐成知道王志洋以善于钻营、勾结倭国人而臭名昭著。

他口中的“朋友”肯定是倭国人。

参战军组建之初,段太平为筹军饷,曾通过王志洋与倭国财阀暗中交易,出卖了不少华夏利益:如山东权益的让步、铁路矿产的抵押。

这些肮脏的勾当,徐正志虽知情,却碍于段太平的权威未曾公开反对。

如今,王志洋竟敢当面提起,摆明是想拉他下水。

徐成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他冷冷地看着王志洋,没有说话。~如`蚊~网~ _庚^薪+蕞\筷¨

和这种人打交道,只会让自己也变得肮脏。

现代的徐成,作为特种兵出身,对民族大义有着根深蒂固的信念。

他想起在21世纪读过的历史:倭国对华夏的侵略,从北洋时期的渗透开始,一步步蚕食国土,最终酿成民族苦难。

如今穿越到1919年,他虽顶着徐正志的身份,却绝不愿重蹈覆辙。

用倭国人的钱去打乃蛮,换来的不过是更大的屈辱。

他的拳头在袖中紧握,指节泛白,脑海中浮现出训练场上国旗飘扬的画面。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目光冷厉地看向王志洋。

“王议员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军饷之事,我自有办法,不劳外人插手。”

他特意咬重“外人”二字,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决绝。

王志洋一愣,笑容僵在脸上,手杖停在半空,显然没料到徐成拒绝得如此干脆。

段太平眉头微动,侧目看了徐成一眼,似乎察觉到什么,却未开口。

王志洋干笑两声,试图圆场:“徐司令何必如此固执?如今乱世,借力行事乃常理……”

话未说完,徐成冷冷打断:“王议员,参战军是我的命根子,我宁可自己想办法,也绝不会拿倭国人的钱。华夏的边疆,要用华夏的血汗去守!”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刀锋般锐利,带着一股从现代带来的傲骨。

王志洋脸色一变,笑容彻底消失,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随即掩饰道:“徐司令高风亮节,我不过是多嘴罢了。”他拱拱手,转身离去,步伐中带着几分不甘。

王志洋走远后,段太平低声道:“正志,倭国人的钱虽脏,却来得快。你为何如此决绝?”

徐成转头看向他,目光坚定:“督办,参战军是我一手打造,若拿了倭国人的钱,便是自毁根基。乃蛮我要守,但绝不用卖国换来的银子。”

段太平沉默片刻,叹道:“你有你的道理,只是前路更难罢了。”

徐成不再多言,与段太平简单告别后,转身迈步,独自离开。

“左宗棠能自筹粮饷,我也能。乃蛮,我要用正大光明的方式拿回来。”

走了不过百步,街角处传来一阵喧闹。

徐成抬头一看,几个身着蓝色学生装的年轻女子正站在路边,手里拿着一叠传单,热情地向路人分发。

她们大约十八九岁,脸颊被冻得通红,嘴里喊着:“救国救民,反对卖国贼!”

传单上墨迹未干,赫然写着“抵制靳根源组阁,驱逐北洋军阀”的字样,显然是五西运动余波下的产物。

一个女学生迎面走来,短发齐耳,眼神清亮,见徐成一身军装,微微一愣,随即递上一张传单,脆声道:“先生,请看一看,北洋政府卖国求荣,靳根源祸国殃民,咱们不能再沉默了!”

徐成接过传单,低头扫了一眼,嘴角微扬,心中却泛起复杂滋味。

他从现代穿越而来,知道五西运动的意义,也明白这些学生的热血背后,是对北洋乱局的愤怒与绝望。

正欲迈步离开,身后却传来一声惊呼。

他停下脚步,转身一看,一个身材稍高的女学生正盯着他肩上的军衔,眼睛瞪得溜圆。

她长发扎成辫子垂在肩头,指着徐成的肩章,“你是徐正志?那个推翻钱干善的徐司令?”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徐成微微一怔,随即恢复镇定。

“是我。”

他从徐正志的记忆中知道,在6月推翻钱干善内阁、扶植龚于页的举动虽震慑朝野,却也树敌无数。

在民间口碑两极:有人称他“北洋枭雄”,有人骂他“段太平走狗”。

几个女学生闻言,不由得对视一眼,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些许戒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