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1934湘江:系统狂造军火 > 第59章 残骸寻宝,航空技术的启示

第59章 残骸寻宝,航空技术的启示

战斗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航空燃油的气息。-小¨税¢C/M*S* /最?薪?璋,踕^庚_鑫!哙^战士们的欢呼声渐渐平息,但每个人脸上都还残留着兴奋的潮红。用巴祖卡打下飞机,这注定要成为红军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足以吹嘘许久。

陆沉却顾不上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抹了一把脸上的硝烟,对身旁的李主任和营长说道:“李主任,营长,马上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带上工具,跟我去坠机地点看看!注意警戒,防止敌人反扑或者破坏残骸。”

“好!”李主任和营长齐声应道,立刻开始点派人手。兵工厂的几名核心技师,如老王、小刘等人,更是自告奋勇,眼神中充满了对“铁鸟”内部构造的好奇与渴望。他们平日里只能远远看着敌机在天上耀武扬威,如今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甚至“解剖”一番,这机会千载难逢。

很快,一支由陆沉带队,包含十余名兵工厂技师和学徒,以及一个排的警卫战士组成的小队,携带绳索、撬棍、斧头、钳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向着坠机地点摸去。

坠机地点在一片略显开阔的荒草坡上,距离兵工厂大约一里多路。远远就能看到一团巨大的、扭曲变形的金属残骸,还在冒着丝丝缕缕的黑烟,周围的野草被引燃,烧出了一大片焦黑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烧灼、燃油和橡胶混合的难闻气味。

“散开警戒!注意观察空中和地面情况!”营长指挥着警卫战士在周围占据有利地形,构筑了临时的警戒圈。

陆沉则带着技师们,小心地靠近飞机残骸。这架飞机摔得极惨,机头深深地犁进了土里,机翼断裂,机身也断成了好几截,各种零件、管线、碎片散落得到处都是。幸运的是,飞机没有发生更剧烈的爆炸,保留下了相对完整的核心部件。

“大家小心,注意不要被锋利的金属划伤,也注意脚下,可能有未爆炸的弹药或者易燃物。”陆沉提醒道。′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他自己则凭借着前世积累的一些航空知识,开始仔细辨认和检查散落在地上的部件。

“这是……发动机的一部分!”老王惊喜地指着一块布满了复杂管线和散热片的巨大金属疙瘩,虽然己经被摔得变形,但依稀还能看出轮廓。他伸手摸了摸,感受着那冰冷而坚硬的金属质感,眼神如同抚摸稀世珍宝。

“螺旋桨也断了,不过桨叶的材质看起来很特殊,轻而坚韧。”小刘捡起一截断裂的螺旋桨叶片,仔细端详着。

陆沉的目光则被驾驶舱残骸吸引。驾驶舱己经严重变形,里面的飞行员显然没能幸存。他示意战士们将飞行员的尸体小心地移出来,妥善处理。然后,他钻进狭窄的驾驶舱残骸中,忍受着刺鼻的气味,开始翻找。

仪表盘己经破碎不堪,但陆沉还是找到了一些相对完整的仪表残片。更重要的是,他在驾驶舱的角落里,发现了一部被摔坏的无线电设备!这部电台虽然也己经不成样子,但比起红军目前使用的那些简陋的、用土办法拼凑起来的收发报机,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都要精巧和复杂得多。

“把这些都收集起来,特别是发动机、螺旋桨、仪表盘、还有这个无线电的碎片,都小心搬运回去!”陆沉指挥着。

就在技师们兴奋地动手拆解、收集有价值的部件的时候,陆沉的脑海中,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

【叮!检测到可分析的敌方技术装备残骸,是否进行扫描分析?】

【可分析项目:航空发动机(受损严重)、螺旋桨(部分)、航空仪表(残缺)、军用无线电台(受损)。】

【扫描分析将消耗一定积分,并有几率解锁相关技术条目或获得技术资料。】

“扫描!全部扫描!”陆沉毫不犹豫地在心中回应。积分现在对他来说,只要能换来关键技术,就是值得的。

【系统扫描中……】

【航空发动机(受损严重):扫描完成。*零^点-墈+书· !哽?歆·罪\全~结构分析中……材料分析中……解锁科技条目:【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原理(初级)】,【航空铝合金冶炼与铸造工艺(入门)】。因残骸损毁严重,部分高级技术细节无法解析。】

【螺旋桨(部分):扫描完成。解锁科技条目:【木制螺旋桨制造工艺(初级)】,【变距螺旋桨概念(了解)】。】

【航空仪表(残缺):扫描完成。解锁科技条目:【航空陀螺仪原理(入门)】,【飞行仪表校准基础(入门)】。】

【军用无线电台(受损):扫描完成。结构分析中……电路分析中……解锁科技条目:【真空管制造与应用(初级)】,【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初级)】,【定向天线基础(入门)】。获得技术资料:【敌军制式军用电台部分电路图(残缺)】。】

一连串的系统提示让陆沉心花怒放。虽然大多是“初级”和“入门”,但对于几乎一片空白的红军航空和无线电领域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特别是【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原理】和【真空管制造与应用】,这两项技术一旦吃透,对于兵工厂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将是革命性的。

“陆顾问,您看这个!”一名年轻技师,正小心翼翼地从无线电残骸中拆解出一卷细密的铜线圈,他惊喜地发现,这些铜线的纯度极高,而且外面包裹的绝缘漆层均匀而坚韧,远非他们目前能用桐油和布条勉强制作的绝缘导线可比。

“还有这个,陆顾问,”老王也捧着一块从发动机上拆下来的散热片,“您摸摸,这玩意儿又轻又硬,散热效果肯定好!咱们要是能造出这种材料,发动机的散热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李主任在一旁看着这些宝贝疙瘩一样的技师们,围着一堆废铜烂铁兴奋得手舞足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但他明白,这些东西,对红军来说太重要了。

“所有有价值的部件,都给我小心收好!一块铁片,一根导线都不能放过!”陆沉再次叮嘱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从敌人身上“缴获”来的高科技零件,不仅仅是样品,更是宝贵的原材料!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寻宝”,小队几乎将坠机现场翻了个底朝天。大到发动机缸体、起落架残骸,小到几颗特殊的螺丝、一段完好的电缆,都被一一收集起来,用带来的绳索和担架小心翼翼地运回兵工厂。

兵工厂内,临时腾出了一块空地,专门用来堆放这些“战利品”。技师们如同饥饿的狼群见到了鲜肉,围着这些残骸,眼中放光,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陆沉首先让人将无线电台的残骸搬到了他的简易实验室。他将那些破碎的部件在桌上一一摆开,对照着系统刚刚提供的【敌军制式军用电台部分电路图(残缺)】,开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对。

敌人的无线电台,无论是元件的精密度、电路设计的巧妙性,还是整体结构的紧凑性,都远远超过红军目前使用的简陋设备。特别是其中几根完好的真空管,更是让陆沉如获至宝。红军的电台,因为缺乏高质量的真空管,功率小,稳定性差,通讯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都非常有限。

“李主任,你看这个,”陆沉拿起一根真空管,对匆匆赶来的李主任说道,“这叫真空管,是无线电的核心部件。我们现在用的,大多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旧货,或者干脆就是用一些替代品勉强凑合。如果我们能自己造出这种东西,我们的电台性能至少能提升一个档次!”

李主任凑近了看,那小小的玻璃管里,布满了细密的金属丝和薄片,工艺之复杂,让他咋舌。“这……这东西我们能造出来?”

“难,但并非不可能。”陆沉的眼神坚定,“系统给了我相关的原理和制造工艺,虽然只是初级,但至少指明了方向。而且,我们现在有了实物参考,还有这些从残骸中拆解出来的高品质铜线、绝缘材料,甚至一些特殊的金属触点,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他指着桌上那些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铜线和一些看起来就很高级的绝缘皮,“这些材料,短期内我们自己生产不出来,但可以先利用起来,仿制和改进我们现有的电台。”

“太好了!太好了!”李主任激动地搓着手,“通讯!通讯太重要了!部队越走越远,如果没有可靠的通讯,各部队之间就成了聋子瞎子,指挥都成问题!”

陆沉点点头,深有同感。他开始组织兵工厂内对无线电技术有一定基础的技师和学徒,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通讯技术攻关小组”。目标很明确:以缴获的敌机无线电残骸为参考,结合系统提供的技术资料,尽快仿制和改进红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提高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工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一场围绕着“红色电波”的技术攻坚战,在兵工厂内悄然打响。技师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小心翼翼地拆解着每一个可用的元件,测量数据,绘制草图,尝试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仿制。

就在陆沉全身心投入到无线电技术攻关中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主线任务【长征路上的红色兵锋】更新!】

【新增子任务:构建红色电波网——仿制并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逐步建立覆盖主力部队的可靠通讯链路。】

【任务阶段一:成功研制并小批量生产出通讯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山地环境下)的改进型无线电台。】

【阶段一奖励:【无线电报务员培养手册(初级)】,积分800点。】

“无线电报务员培养手册?”陆沉眼睛一亮,这正是瞌睡了送枕头!有了设备,还需要合格的报务员去操作。这本手册,无疑能大大加快红军通讯人才的培养速度。

然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随着部队继续向西、向北,未来的行军路程会更加遥远,地形也会更加复杂多变。如何在广阔的地域和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确保指挥中枢与各部队之间的通讯畅通无阻,将是一个持续而艰巨的挑战。敌人,是否也会利用他们更先进的无线电技术,对红军进行侦察、定位和干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电波之战,才刚刚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