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卷着黄土,带来了陕北高原特有的苍凉气息。*0~d^i*a′n′k-a?n¨s¢h_u′.?c\o!m·连续数日的急行军,红军主力部队的先头部队,己经能够遥遥望见那片传说中贫瘠却充满希望的黄土地。胜利的曙光仿佛就在眼前,战士们的脸上虽然带着征尘与疲惫,眼中却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长征,这场史诗般的战略转移,终于要迎来它辉煌的终点。
然而,越是接近目的地,潜藏的危险也往往会在此刻跳出来,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沿途的国民党地方部队,以及一些被打散的残余势力,如闻到血腥味的鬣狗,妄图在红军这支疲惫的雄狮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好向他们的主子邀功请赏。
“报告!前方五里,石门镇,发现敌情!”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向负责指挥的王团长汇报道,“看旗号,是马家的地方民团,大概一个营的兵力,在镇子口修了几个碉堡。”
王团长眉头一皱。石门镇是通往预定休整区域的必经之路,绕路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敌情。若是以前,面对这种有工事的敌人,少不了一场血战,伤亡在所难免。他习惯性地看向队伍中一个不起眼的位置,那里是陆沉和他的兵工厂技术小队的临时营地。
如今的兵工厂,早己不是吴城时的草台班子。经过长征一路的磨合与锤炼,它己经具备了相当惊人的野战生产能力。复装子弹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经过陆沉改进的火药配方,使得子弹的射程和威力都有了显著增强。/w?o!s!h!u·c*h_e?n~g,.·c!o*m¨手榴弹更是管够,那种加了铁钉和钢珠的“特制手榴弹”,爆炸开来,方圆十米内都是致命的破片。简易的竹筒地雷、绊发地雷,也成了迟滞和杀伤敌人的有效手段。
而最让各部队指挥员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陆沉捣鼓出来的“没良心炮”的简化版——“飞雷筒”,以及那几门珍贵的巴祖卡火箭筒。这些“大杀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奇效。
“陆顾问,”王团长策马来到陆沉身边,语气中带着不自觉的客气,“石门镇那帮小子,想挡咱们的路,你看……”
陆沉放下手中的图纸,抬头看了看天色,又询问了侦察兵关于敌人工事的大致情况。“王团长,不必硬攻。让炮兵排的同志们准备一下,我带人去给他们送点‘开胃小菜’。”
所谓的“炮兵排”,其实就是兵工厂首属的特种武器操作小队,由陆沉亲自培训,专门负责操作巴祖卡和飞雷筒。
很快,两具巴祖卡火箭筒被迅速架设起来。操作它们的战士,都是从各部队挑选出来的精干小伙,此刻脸上满是自信。他们深知手中这玩意的威力。
“目标,敌军正面机枪碉堡,距离西百米,风向西北,微风。”陆沉举着望远镜,冷静地发出指令。
“明白!”第一射手深吸一口气,调整着火箭筒的俯仰角。^天,禧\小~税^枉/ _勉.费?悦\黩¢
“放!”
“咻——轰!”
一枚火箭弹拖着淡淡的尾烟,精准地钻进了碉堡的射击孔。剧烈的爆炸声中,碎石和泥土冲天而起,那个刚才还嚣张喷吐着火舌的机枪碉堡,瞬间哑了火,只剩下一个巨大的豁口和滚滚浓烟。
“漂亮!”王团长忍不住喝彩。
还没等敌人从第一个碉堡被毁的震惊中反应过来,第二枚火箭弹接踵而至,准确命中了另一个火力点。
“我的乖乖,这叫什么炮?也太神了!”周围观战的战士们发出一阵惊叹。他们何曾见过如此精准而高效的攻坚武器。
“同志们,冲啊!”王团长抓住战机,果断下令。
红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石门镇。失去了碉堡的掩护,那些地方民团的乌合之众哪里是久经战阵的红军的对手。更让他们魂飞魄散的是,冲锋的红军战士们,不时会从腰间掏出一些黑乎乎的铁疙瘩,拉了弦就扔过来。那些手榴弹爆炸的威力,远超他们平时见过的任何一种。
有些自作聪明的敌军军官,试图组织兵力从侧翼的小路包抄,却不想一头撞进了陆沉提前让工兵埋设的简易地雷阵。几声沉闷的爆炸伴随着惨叫,让后续的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通讯兵也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王团长通过步话机,不断收到两翼迂回部队的报告,准确掌握战场态势,指挥部队分割包围,避免了不必要的混乱和误伤。
不到一个小时,石门镇的战斗便宣告结束。一个营的敌军,大部被歼,少数逃窜,红军仅付出了十几人轻伤的微小代价。
“陆顾问,你这兵工厂,真是咱们红军的宝贝疙瘩啊!”王团长握着陆沉的手,激动地说道,“以前打这种仗,不丢下一两百号弟兄,根本拿不下来!现在可好,敌人那碉堡跟纸糊的一样!”
陆沉笑了笑:“还是战士们英勇。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些趁手的工具。”他心中清楚,这只是小场面。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类似的战斗,在接下来几天的行军途中时有发生。那些企图阻挡红军前进脚步的小股敌军,无一例外地在陆沉提供的“武器包”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巴祖卡负责定点清除坚固火力点,手榴弹和飞雷筒用于压制敌方集群步兵,地雷阵则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追击和包抄。红军的通讯优势,使得各部队能够快速协同,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往往在敌人还未完全展开部署之前,就将其彻底击溃。
曾经让红军头疼不己的“狗皮膏药”式的小股敌人,如今却成了红军战士们检验新武器、演练新战术的“陪练”。部队的伤亡率大幅下降,行军速度也得到了保障。战士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对胜利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这天傍晚,部队在一处山谷中宿营。陆沉正在检查一台刚维修好的电台,脑海中突然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指挥/参与的部队,在连续作战中有效运用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大幅降低己方伤亡,并成功击溃多股沿途阻击之敌,对“长征路上的红色兵锋”任务目标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阶段性任务评估:良好。】
【奖励发放:工业点数300点。】
【特别奖励:基础兵工厂规划图纸(初级)x1。】
陆沉心中一喜。工业点数是硬通货,可以用来升级科技或者兑换关键材料。而这份“基础兵工厂规划图纸(初级)”,更是让他眼前一亮。图纸信息显示,这套规划图纸包含了一个小型兵工厂的基本布局,包括了锻造车间、机加工车间、火药车间、弹药装配车间以及简易的化学实验室等区域的合理规划,甚至还有一些基础的生产设备改进方案。
“太及时了!”陆沉暗道。一旦抵达陕北,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这套图纸就能派上大用场。他己经开始憧憬,在黄土高原上,一座崭新的红色兵工厂拔地而起的景象。
然而,就在红军主力距离陕北根据地越来越近,胜利的会师仿佛触手可及之时,一股不祥的预感也开始在陆沉心头萦绕。敌人真的会甘心让红军就这样顺利进入陕北吗?他们会不会在最后关头,调集重兵,发动一次孤注一掷的大规模空中打击,或者地面围剿?这条看不见的战线,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他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