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那场炮弹试验的欢呼声散去不过数日,陆沉便将兵工厂的日常生产管理暂时交给了梁师傅和沈鸿,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另一项更为宏伟,也更为艰难的工程——建造属于根据地自己的高炉。!咸.鱼?看,书- _首!发/
【基础冶炼技术图纸包】如同夜空中的星图,在陆沉的脑海中展开。那里面不仅有高炉的结构图,还有各种配套设备,甚至连矿石的初步处理、焦炭的质量要求都有提及。这是一整套相对原始,但却完整的工业体系雏形。
“老陆,你这图纸……靠谱吗?”新任的“矿冶总顾问”老铁叔,本名铁山,是个五十来岁,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汉子。他是陆沉用【矿业人才召唤卡】换来的宝贝。刚到根据地时,看到这里连像样的铁匠铺都勉强,听说陆沉要建高炉炼钢铁,眼珠子瞪得铜铃大,连连摇头,觉得这年轻人怕不是在说梦话。
陆沉也不多言,首接将系统出品的图纸摊开在老铁叔面前。老铁叔起初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可越看,眉头便皱得越紧,眼神也从怀疑变成了惊奇,最后是掩饰不住的激动。“这……这炉型设计得巧妙啊!还有这热风循环的思路……乖乖,哪个高人画的?”
“高人就在眼前。”陆沉半开玩笑地指了指自己,随即正色道:“铁叔,图纸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知道根据地条件差,但我们有的是决心和力气。这高炉,我们非建起来不可!”
老铁叔被陆沉眼中的光芒感染,也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精*武\小,税-徃+ ~首?发-他搓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要建高炉,首先得有耐火砖。咱们这疙瘩,上哪儿找那么多耐火材料去?”
这确实是头号难题。图纸上要求的耐火砖,根据地根本没有。陆沉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突然,他想到了系统新开放的【虚拟实验室】功能。虽然每次推演都要消耗宝贵的工业点数,但眼下,这是唯一的捷径。
“铁叔,你跟我说说,咱们本地有什么样的土?什么样的石头?”陆沉拉着老铁叔,详细询问本地的土质和矿石分布。老铁叔虽然不懂什么化学成分,但几十年跟石头打交道,经验丰富得很。他捡了几块本地常见的黏土块和石英含量较高的砂石,细细描述它们的特性。
陆沉将这些信息一一记下,当晚便进入了【虚拟实验室】。在虚拟空间中,他可以调整黏土和石英砂的配比,模拟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工业点数流水般消耗,陆沉的心也跟着揪紧。
终于,在消耗了近百点工业点数后,一次模拟烧制中,一排数据呈现出喜人的绿色——一种利用本地黄龙山黏土和河道粗砂,按特定比例混合,再加入少量草木灰作为助熔剂的配方,在土窑中以特定方式堆叠烧制,可以达到勉强合格的耐火度!
“成了!”陆沉一拳砸在桌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齐,盛^晓?说′王* -首?发-
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这个“土法耐火砖”的配方交给了老铁叔。老铁叔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陆沉的方子,组织人手开始试制。选土、粉碎、过筛、搅拌、制坯、晾晒,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几天后,第一窑土法耐火砖在临时搭建的土窑中烧制完成。
开窑的那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当一块块颜色焦黄,表面粗糙,但敲击起来声音还算清脆的砖头被取出时,老铁叔拿起一块,用锤子使劲砸了几下,砖头虽然裂了,却没有轻易粉碎。“行!老陆,你这法子真行!这砖头,勉强能用了!”
耐火砖的问题初步解决,高炉的选址也提上了日程。陆沉和老铁叔带着几个战士,踏遍了根据地周边的山山水水。最终,他们将高炉的位置选在了黑石沟——这里背靠一座小型铁矿脉,旁边有一条常年不断的溪流,取水方便,地势也相对平坦开阔,便于运输和扩建。
高炉的设计图纸在陆沉和老铁叔的反复商讨下,结合现有材料和加工能力,做了不少简化和修改。原本图纸上的铸铁风管,改成了陶土烧制的风管,外面再用掺了草木灰的泥巴加固。鼓风设备更是因陋就简,陆沉设计了一台水力鼓风机,利用溪水的落差驱动水轮,再通过连杆带动几个巨大的牛皮囊进行鼓风。同时,为了防止溪水枯竭或设备故障,还准备了人力和畜力带动的备用鼓风方案。
根据地领导层对高炉项目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时间,整个黑石沟都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战士们轮班下到沟底挖土方,清理场地;老乡们则赶着骡马,将从各处搜集来的石头、木材运往工地。兵工厂的木匠和铁匠们也接到了死命令,全力赶制水轮、皮囊、风箱等关键部件。
就在高炉的地基刚刚挖好,准备砌筑炉基的时候,陆沉的脑海中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叮!主线任务触发:钢铁的脊梁(一)】
【任务目标:成功建造并运行1号高炉,产出第一炉合格生铁。】
【任务奖励:小型转炉技术图纸,焦炭制备技术(初级)。】
【失败惩罚:工业点数清零,随机一项个人技能等级下降。】
陆沉心中一凛,这任务奖励丰厚,但惩罚也同样严厉。他深吸一口气,建设高炉的决心更加坚定。
高炉的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砌好炉基没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就冲垮了部分临时工棚,还淹没了堆放在溪边的部分砂石。战士们冒着大雨抢救物资,陆沉和老铁叔则连夜带着人加固河堤,疏通水道。山洪过后,又是连续的晴热天气,水源地的溪流眼看着变小,水力鼓风机的效率令人担忧。
材料短缺更是家常便饭。图纸上很多看似简单的部件,真要动手做起来,才发现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有时候为了一根合适的硬木梁,战士们要翻山越岭跑几十里地。
但所有的困难,都没有压垮根据地军民的热情。陆沉凭借着【工程学(综合)Lv4】的扎实功底和超越时代的见识,不断解决着一个个技术难题。老铁叔则用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着图纸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他带着人一遍遍地筛选黏土,调整耐火砖的配方和烧制火候,确保每一块用在高炉炉膛上的砖都尽可能合格。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一座高约七八米,外形略显粗犷,但整体结构却十分稳固的小型高炉,终于在黑石沟拔地而起。炉身用大块的石头垒砌,内部则用土法耐火砖精心砌筑。炉顶的烟囱高高耸立,仿佛在向天空宣告着这片贫瘠土地上不屈的意志。
高炉主体结构即将完工,烘炉的日子也越来越近。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陆沉面前——焦炭。图纸上明确指出,高炉冶炼需要优质焦炭作为燃料和还原剂。根据地倒是有几处小煤窑,但产出的煤炭质量不高,首接用来炼铁,效率低下不说,还会带入过多的硫、磷等杂质,影响生铁质量。
“老陆,这煤不行啊。”老铁叔抓起一把从煤窑运来的原煤,摇了摇头,“这玩意儿烧起来烟大,火力也不够猛,还容易结焦堵炉子。得想法子炼焦才行。”
陆沉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了远处的煤矿方向。高炉己经耸立,但要让它真正喷吐出工业的火焰,还需要“黑金”的助力。新的挑战,己经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