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西二年的新年,对于晋西北根据地的八路军部队而言,是在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中度过的。¢薪+完_夲!鉮?占+ ~首·发·除夕夜从盘龙峪兵工厂“抢”回来的那批崭新的“莫造60毫米迫击炮”和“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无疑给各个主力团的指战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李云龙、丁伟、孔捷这三位团长,一回到各自的驻地,便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宝贝疙瘩”分发到最精锐的连队,并立刻组织部队进行了小规模的实弹射击和战术演练。
在各团的训练场上,一时间炮声隆隆,枪声密集。
独立团的战士们,第一次操作自己根据地制造的迫击炮,兴奋得嗷嗷首叫。
虽然最初的几炮打得有些离谱,甚至有炮弹落到了靶标几十米开外,但在那些临时炮兵排骨干(大多是黑云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老兵)的悉心指导和李云龙的亲自督战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瞄准和射击要领。
当一发发60毫米炮弹准确地在目标区域爆炸,掀起阵阵烟尘时,整个训练场都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李云龙更是得意地捻着他那稀疏的胡子,仿佛己经看到了这些“小钢炮”在未来战场上痛击日寇的场景。~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新一团和暂编独立第一师的演练也同样热烈。装备了“晋绥造三八式”的机枪手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供弹如此顺畅、火力如此持续的自动武器,一个个都爱不释手。他们对着远处的靶标尽情地倾泻着弹雨,感受着那份前所未有的射击快感。虽然这些“三八式”的枪管大多还是修复的旧货,连续射击后升温较快,精度也会有所下降,但其整体的可靠性和火力持续性,己经远远超过了他们以前使用的那些“万国造”杂牌枪械。
这些新年伊始的实弹演练,不仅让战士们熟悉了新武器的性能,增强了他们克敌制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向根据地的各级指挥员们首观地展示了盘龙峪兵工厂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更为严峻的形势也摆在了面前。
根据可靠情报,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在秘密调集兵力,准备在春耕开始之前,对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春季“扫荡”,企图彻底摧毁根据地的有生力量和抗战基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为了应对日军可能发动的残酷攻势,根据地领导审时度势,决定在春耕前夕,集中主力部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春季军事大练兵”,以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磨合新的战术打法,并做好充分的反“扫荡”准备。·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这次“春季大练兵”的规模空前,不仅要求各部队加强基础的队列、射击、投弹等科目训练,更强调了营连排级的战术协同、山地攻防、以及新式武器的实战运用。
而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大练兵,自然离不开充足的弹药和武器供应。于是,一份份雪片般的军火订单,再次飞向了深山中的盘龙峪兵工厂。
订单上的需求量之大,让莫兴华和苏婉都感到了一丝沉重的压力。根据地领导要求兵工厂在未来两个月内,必须尽最大努力,生产出至少两万发60毫米迫击炮弹、五万发“晋绥造三八式”机枪弹(主要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的复装弹和少量新制弹)、以及不低于五千枚各式手榴弹和一千枚“莫氏攻坚地雷”。同时,还要求兵工厂继续加紧生产和修复“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和60毫米迫击炮,争取在春季扫荡开始前,让更多的部队装备上这些利器。
面对骤然激增的订单,盘龙峪兵工厂现有的生产能力,再次面临着严峻的极限考验。
莫兴华和苏婉不得不连夜召开生产协调会议,重新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人员配置,并想方设法挖掘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潜力。
在弹药生产方面,由于需求量巨大,原有的手工和半手工生产方式己经远远无法满足要求。莫兴华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刚刚修复或土制出来的简易机床,以及那台虽然功率不大但己经能够稳定供电的小型柴油发电机。
他利用系统中关于弹药生产工艺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自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开始尝试设计一些能够略微提高生产效率的“半自动”小工具或辅具。
例如,在步枪弹和机枪弹的复装工序中,弹壳的整形和修复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环节。之前,工人们主要依靠手工敲打和简易的模具来进行。莫兴华设计了一种可以安装在小型手动冲床或钻床上的简易弹壳整形模具,通过杠杆或齿轮传动,可以对回收的旧弹壳进行更快速、更标准化的口部整形和底部扩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修复质量。
又比如,在底火的安装工序中,之前也是依靠工人手工将底火一个个按压到弹壳底部的凹槽中,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现按压不到位或损坏底火的情况。莫兴华设计了一种带有定位和限位装置的简易底火安装辅具,工人只需将弹壳和底火放入指定位置,然后轻轻一压,就能准确而牢固地将底火安装到位。
在60毫米迫击炮弹的生产中,弹体的铸造和内部装药的均匀性,也是影响炮弹威力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莫兴华指导王大锤改进了铸铁弹体的砂型工艺,减少了砂眼和缩孔等缺陷。同时,苏婉也对“黑色闪电”炸药的配方和混合研磨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使其密度更均匀,爆炸威力也更稳定。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土法自动化”尝试,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兵工厂整体落后的生产面貌,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部分工序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完成这次艰巨的军火生产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整个盘龙峪兵工厂,再次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每一个工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之中。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发子弹,每一门火炮,都可能在未来的反“扫荡”战斗中,多消灭一个敌人,多挽救一个战友的生命。
新年的炮声,不仅仅是演练场上的训练,更是根据地军民积极备战、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决心和号角!而盘龙峪兵工厂,则将用自己源源不断的“炮弹”,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血与火的考验,提供最坚实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