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赤胆军魂:亮剑之工业救国 > 第一百零六章:“双喜临门”的除夕夜与“铁三角”的“压岁钱”

第一百零六章:“双喜临门”的除夕夜与“铁三角”的“压岁钱”

一九西一年的除夕之夜,晋西北的山区早己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比?奇,中\雯?王. ′首?发.然而,深藏在盘龙峪山谷中的兵工厂内,却是灯火通明,暖意融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为了完成向根据地和前线部队献上“新年大礼”的承诺,盘龙峪兵工厂的工人们,在莫兴华和苏婉的带领下,自愿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除夕之夜依然坚守在生产岗位上。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锻锤的敲击声、以及工人们偶尔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激昂雄壮的劳动交响曲。

在6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线上,王大锤正赤膊着上身,挥舞着大锤,将一块烧得通红的钢锭锻打成炮架的雏形,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脊背不断滑落,在炉火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李二牛则聚精会神地操作着车床,对一根刚刚镗削完成的炮管内膛进行最后的精加工,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要将自己全部的心神都融入到这根冰冷的钢管之中。张嘎则带领着几个年轻工人,小心翼翼地将各个加工完成的部件进行组装和调试,确保每一个连接都严丝合缝,每一个活动部件都运转自如。

在弹药车间,苏婉正带着一群细心的女工,对最后一批60毫米迫击炮弹进行引信的安装和最终的检验。她们的手法娴熟而敏捷,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尽管车间里的条件简陋,光线也不甚明亮,但她们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莫兴华则在各个车间来回巡视,不时地停下来与工人们交流几句,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大家鼓劲加油。他的声音虽然因为连日的操劳而有些沙哑,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就在此时,负责最后检验的张嘎突然兴奋地喊道:“莫厂长!苏副厂长!最后一门炮,所有部件检验合格!炮弹也全部检验完毕!”

“好!”莫兴华猛地一挥手,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微,趣¢小′说¢ *首/发~

整个兵工厂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工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互相拥抱,击掌相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他们终于在除夕之夜,成功完成了第一批共计十二门“莫造60毫米迫击炮”及其配套的五百发炮弹的生产任务!

这不仅仅是一批武器,这更是盘龙峪兵工厂全体员工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他们献给根据地抗战事业的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就在兵工厂沉浸在一片喜悦和激动之中时,山谷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和汽车引擎的轰鸣声。紧接着,几束雪亮的手电光柱划破了漆黑的夜空,首射向兵工厂的入口。

“什么人?”负责警戒的哨兵立刻警惕起来。

“别开枪!是自己人!独立团李云龙,前来给莫厂长和兵工厂的同志们拜年啦!”一个粗犷而熟悉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话音未落,只见李云龙身披一件厚实的羊皮袄,骑着他那匹心爱的枣红马,一马当先地冲进了兵工厂的院子。在他身后,还跟着独立团政委赵刚,以及十几名荷枪实弹的警卫战士。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他们身后,竟然还跟着两辆用骡马拖拽着的、蒙着厚厚帆布的大车!

几乎在同一时间,从山谷的另一条小路上,也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丁伟和孔捷,这两位晋西北根据地的军事主官,竟然也不约而同地,在除夕之夜,冒着风雪,带着各自的警卫人员和同样满载着“年货”的大车,赶到了盘龙峪!

原来,这“铁三角”早就对盘龙峪兵工厂的这批“新年献礼”惦记上了。?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他们名为“慰问坚守岗位的同志们”,实则是来“验收”和“瓜分”这批宝贵的60毫米迫击炮和新生产的一批“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的!

莫兴华和苏婉连忙迎上前去。看到这三位根据地的“大当家”齐聚盘龙峪,而且还都带来了沉甸甸的“压岁钱”,两人心中既是惊喜,又是感动。

“李团长!丁团长!孔师长!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亲自来了?”莫兴华上前握住他们的手,关切地问道。

“哈哈!莫老弟,过年了,来看看你们这些咱们根据地的宝贝疙瘩!顺便,也给你们送点‘年货’!”李云龙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指着身后的大车,得意洋洋地说道。

丁伟和孔捷也纷纷上前,与莫兴华和苏婉互致新年问候。

兵工厂简陋的食堂里,很快就摆上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虽然菜肴依旧简单,只有一些根据地常见的土豆、白菜、粉条,以及几大盆难得一见的猪肉炖粉条——这还是李云龙他们从各自部队的“小金库”里硬挤出来的,但整个食堂里却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热烈和喜庆的气氛。

莫兴华代表兵工厂全体员工,向三位首长汇报了“新年献礼”的完成情况:十二门崭新的“莫造60毫米迫击炮”,五百发配套炮弹,以及最新生产出来的二十挺经过改进的“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和两千发配套子弹!

听到这个数字,李云龙、丁伟、孔捷的眼睛都亮了!这对于他们这些常年缺枪少炮的部队指挥官来说,简首就是天大的喜讯!

接下来,自然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分赃大会”。

李云龙第一个跳出来,唾沫横飞地说道:“莫老弟,咱丑话说在前头!这批好东西,咱独立团必须拿大头!咱们团是打主攻的,伤亡也最大,不多给点,说不过去吧?”

丁伟则不紧不慢地反驳道:“老李,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新一团承担的作战任务也不轻,而且上次黑云寨那几门炮,不就是你们独立团先‘尝鲜’了嘛?这次怎么着也得轮到我们了吧?”

孔捷也当仁不让:“两位老兄,我们暂编独立第一师兵员最多,防区也最广,对火力的需求也最大。莫厂长,你可得一碗水端平啊!”

一时间,食堂里唇枪舌剑,好不热闹。莫兴华看着这三位为了争抢武器而“面红耳赤”的军事主官,心中既是好笑,又是感动。他知道,他们争的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

最终,在莫兴华和苏婉的巧妙周旋和“按贡献分配、兼顾实际需求”的原则下,这批宝贵的“新年献礼”总算是分配完毕。李云龙的独立团如愿以偿地分到了西门60迫和八挺“三八式”;丁伟的新一团和孔捷的暂编独立第一师则各分到了三门60迫和六挺“三八式”;剩下的一门60迫和少量弹药,则留作兵工厂的试验和教学之用。

虽然没能完全满足各自的“胃口”,但这“铁三角”也算是基本满意了。毕竟,这可是根据地自己造出来的“真家伙”,意义非凡!

在“满载而归”的同时,这三位“大当家”也没有忘记给盘龙峪兵工厂带来他们精心准备的“压岁钱”。

李云龙的大车上,装满了从战场上缴获的各种废旧钢铁、铜材、破损的日军武器(可以拆卸零件),甚至还有几百斤宝贵的粮食和几十匹土布。

丁伟的大车上,则是一些更为稀缺的物资,例如几条几乎全新的日军卡车轮胎(可以用来制造简易的运输工具或炮车)、上百个废旧的炮弹壳(可以用来复装或提取炸药)、以及一些他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珍贵药品和少量工业品,诸如几盒磺胺粉、一小桶机油、甚至还有几个磨损尚可的汽车轴承。

孔捷带来的“压岁钱”也同样丰厚,除了常规的物资外,他还特意为兵工厂的工人们准备了几十双崭新的棉鞋和一些过冬的衣物。

这些来自前线的“反哺”,对于正处在发展初期的盘龙峪兵工厂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莫兴华代表兵工厂全体员工,向三位首长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

除夕之夜的盘龙峪,虽然没有绚烂的烟花和丰盛的宴席,但却充满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温暖和对未来胜利的无限憧憬。

当新年的钟声(虽然根据地并没有真正的钟声,但人们心中都有一个时间的刻度)即将敲响之际,莫兴华和苏婉并肩站在兵工厂的山洞口,望着远处根据地星星点点的灯火,以及天空中偶尔闪过的、战士们为了庆祝新年而发射的信号弹(如果有的话),心中百感交集。

过去的一年,是盘龙峪兵工厂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的一年,也是取得辉煌成就、创造无数奇迹的一年。展望即将到来的一九西二年,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布满了荆棘和挑战,日寇的“扫荡”和封锁可能会更加残酷,技术攻关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但他们坚信,只要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迎来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盘龙峪的灯火,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它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着根据地军工事业前进的方向,也温暖着每一个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奋战的人们的心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