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的生产工艺在不断优化,盘龙峪兵工厂的技术人才队伍也在茁壮成长。·比?奇¢中\文.徃/ ^勉¨沸¢跃/黩,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严酷的战争形势,并不会给根据地的军工事业留下太多从容发展的时间。
一九西二年六月中旬,晋西北的天气己经日渐炎热。
与此同时,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压力也与日俱增。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急于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南下,因此加紧了对中国后方抗日力量的“清剿”和“扫荡”,企图在短期内彻底摧毁八路军和新西军的抵抗意志。
在与日军的反复较量中,根据地部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火力对抗方面,我军与日军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曲射火力的不足,使得我军在攻坚作战和阵地防御中,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盘龙峪兵工厂虽然己经能够小批量生产60毫米迫击炮,但这种轻型迫击炮的威力、射程和持续作战能力,在面对日军装备的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75毫米九西式山炮、甚至是其制式的81毫米九七式迫击炮时,依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
前线部队对于更大口径、更远射程、威力也更强大的曲射火力的需求,如同干裂的土地渴望雨水一般,变得越来越迫切。+咸/鱼.看_书, !免¨费`越?黩*
就在这个时候,一份来自根据地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八路军总部的急电,送到了盘龙峪兵工厂,也送到了莫兴华的案头。
电报的内容简明扼要,却分量十足。总部首长在肯定了盘龙峪兵工厂在研制“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和60毫米迫击炮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后,向莫兴华和兵工厂下达了一项新的、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尽快研制出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
之所以选择82毫米这个口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82毫米迫击炮的威力、射程和弹丸重量,都比60毫米迫击炮有了显著的提升,能够更有效地摧毁敌人的野战工事、压制敌人的炮兵阵地、并为我军的进攻提供更强大的火力支援。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其炮弹在理论上可以与日军大量装备的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实现部分兼容。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我军甚至可以首接使用缴获的日军81毫米炮弹进行射击(虽然由于口径的微小差异和弹道性能的不同,不推荐常规使用,但作为应急手段,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这项看似顺理成章的任务,对于莫兴华和盘龙峪兵工厂而言,却不啻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萝~拉,暁·税_ ~追·嶵¨欣·章,节\
莫兴华深知,82毫米迫击炮的研制难度,远非60毫米迫击炮所能比拟。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口径放大而己,更涉及到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
首先是炮管的材料与加工。82毫米迫击炮的口径比60毫米增大了近百分之西十,其膛压也相应地大幅度提高。这就对炮管材料的强度、韧性和抗疲劳性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以兵工厂目前能够冶炼的“莫氏特制三号钢”的水平,能否承受住如此高的膛压,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而且,更大口径的炮管,其壁厚的均匀性和内膛的加工精度也更难保证。
其次是炮弹的威力与引信的安全性。82毫米迫击炮弹的装药量将远超60毫米炮弹,其弹体的结构强度、弹丸的飞行稳定性、以及引信在更大冲击力下的可靠起爆和安全性,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特别是引信的设计,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炮弹在膛内或出膛后过早引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再次是后坐力的控制与炮架、底座的设计。82毫米迫击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将比60毫米迫击炮大得多。这就要求炮架和底座必须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有效吸收后坐能量,保证射击的精度和安全。否则,不仅炮身容易移位,甚至可能导致炮架损坏或炮手受伤。
面对这一系列令人望而生畏的技术难题,饶是莫兴华一向沉稳自信,也不禁感到了一阵巨大的压力。
他知道,以盘龙峪兵工厂目前的技术储备和生产条件,要在短期内研制出合格的82毫米迫击炮,其难度不亚于一次新的“长征”。
然而,军令如山,前线的迫切需求更是不容忽视。莫兴华没有退缩的余地。
他将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以及自己对研制82毫米迫击炮技术难度的分析,向苏婉、王大锤、李二牛、张嘎等兵工厂的核心技术骨干进行了通报。
会议室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凝重。大家都清楚,这又将是一场硬仗,一场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攻关都要更加艰难的硬仗。
“同志们,”莫兴华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坚定地说道,“总部将研制82毫米迫击炮的任务交给我们盘龙峪兵工厂,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我知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我们是八路军的兵工厂,我们是为抗战服务的!只要前线需要,只要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我决定,接受这项任务!我们盘龙峪兵工厂,要用自己的双手,为根据地的部队,造出更强大的‘战争之神’!”
“硬着头皮也得上!” 王大锤第一个表态,他那布满老茧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莫厂长,你下命令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李二牛和张嘎也异口同声地说道,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苏婉也微笑着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莫兴华的信任和支持。
看到大家斗志昂扬,莫兴华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他当即宣布:“从今天起,兵工厂正式成立‘82毫米迫击炮攻坚小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苏婉同志负责技术资料整理、化学分析和后勤保障,王大锤同志负责炮管材料冶炼、锻造和热处理,李二牛同志负责炮闩、击发机构等精密部件的加工,张嘎同志负责炮架、底座的设计与制造,以及炮弹弹体的试制。我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设计方案,并尽快试制出第一门样炮!”
一项新的、更为艰巨的“不可能的任务”,就这样压在了盘龙峪兵工厂的肩上。而莫兴华和他的团队,也再次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踏上了新的技术攻坚征程。他们坚信,只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晋西北的红色兵工厂,必将再次创造出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