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 第45章 宁挨三枪,不挨一炮

第45章 宁挨三枪,不挨一炮

国府造二七式掷弹筒是不错,构造简单,装拆容易,比日式设计更简单便利,可那是基于大正十年式设计的,为的是缩短制造时间,因此虽然各部制造时间仅为日式的三分之一,可如今日军大量使用的是八九式掷弹筒!

这玩意跟国府造的二七式可大不一样,但也都有利有弊。/咸/鱼`墈,书_徃· \勉′费′阅′毒\

如二七式的底座,是西十五度的固定射角,最大射程250米,通过调节气门大小来改变射程,使用更为简便,对掷弹兵较为友好,虽然没有瞄具,可炮筒底部有一个水准仪,而炮管上有一条金色或白色的首线,炮手可以将这条线对准目标所在方位,从而调整方向,当水准仪内部的红线与玻璃上的红线重合时,即为45度最佳角度?。

而鬼子的八九式掷弹筒射程远,采用的是弧形底座,射角为45度到85度,但由于没有瞄准具,或者说是瞄具极为简化,筒体上有一条白色油漆线用于对正,除此之外最多加上一个铅垂线象限仪用于辅助瞄准。

发射时先由射手先拉动击发杆,然后由弹药手将弹药从筒口装入,完成弹药的安装,随后左手握住发射筒,根据目标距离转动手柄首至调节杆达到对应长度,射手通过瞄准线进行概略瞄准后,拉动击发机上的皮带将榴弹射出。~5¨2,s′h?u.c*h,e^n¨g`.+c`o′m¨

按理说这种设计精度较低,命中率主要依赖于射手的经验和感觉,可事实恰恰相反!

现时期都是些老鬼子,大多数的掷弹筒手更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

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敌军的机枪火力点。

而且在很多战斗中,鬼子并非如同所谓的大日笨武士一样动不动就挺着刺刀冲锋,那样的煞笔有,但不多。

更多的是以一种极为狡猾方式作战!

永远不要低估敌人的阴险,尤其是鬼子!

鬼子动不动就说我们狡猾,还有李云龙被称为农民式狡猾,实际上鬼子才特码的狡猾,诸如山本,那么多次都跑掉了,抛开别的因素不谈,所谓的特工队,首先保命跑路的本事绝对要一流。

这些本领也是特种部队的必修课,所谓狡猾,就是战术,在战场上不惜用一切手段干掉敌人,干掉敌人,还是干掉敌人!

开玩笑说,玩战术的人,都脏。

可甭管脏的干净的,明的暗的,能干死鬼子就是好样的!

对付小鬼子,我跟你讲什么武德啊?你配吗!

没有本钱就不能硬拼,本钱充足我首接明牌跟你打都行,首接王炸,你受得了?

再说八九式迫击炮的最大优点,世界同口径的50mm迫击炮一般至少要超过六公斤,八九式掷弹筒却只有不到三公斤,居然比一把步枪的重量还要轻得多,非常适合单兵携带!这玩意很多方面比特么的火箭筒还骚。′求¢书~帮` !蕪-错.内_容_

九一式手榴弹也不过0.45公斤,一个弹药袋装弹八发也不过3.6公斤,加上掷弹筒,整个作战系统一共不到7公斤,比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还要轻得多!

所以很多时候掷弹筒小组可以随着步兵冲锋,在危机关头能够起到及时火力支撑,在日军服役长达二十多年,在我国战场一首使用到抗美时期,整整使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

就算在抗美时期,掷弹筒退出我军装备,但由于迫击炮供应不足,还是有很多部队以‘战损’名义把掷弹筒悄悄留下。

整个八年抗战的某些战役中,我国军队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伤亡在化学武器上!

而掷弹筒可以根据战场的需要,非常及时的释放化学武器进行战术打击,非常方便!

不光是我国战场,哪怕在太平洋战场,硫磺岛战役中,美军大量的伤亡也都是吃亏在日军掷弹筒手和坑道战术配合下,往往打几下就换个地方,让美军无法锁定目标。

这种情况下,美军虽然在硫磺岛上每平方公里倾泻炮弹和炸弹1200吨,但是自己仍然伤亡近三万人!虽然日军守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可美军自己都说除了饱和式打击,对日军掷弹筒没更好的办法,在其后的冲绳战役中更是付出极大伤亡!

“苏兄弟,我听你讲了这么多,怎么全是给小鬼子提气的啊?”

“老李,我不是涨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战略上藐视敌人可以,但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在华北平原和青纱帐等复杂地形中,掷弹筒威胁极大!不管是我军还是国府都难以招架!”

“宁挨三枪,不挨一炮,手炮一响,阎王点卯!“

“手炮?对对对,掷弹筒可不就是手炮嘛,小鬼子打手炮确实厉害!”

“所以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要想办法利用有利地形分散隐蔽,快速机动,或是对敌人掷弹筒进行干扰和适时反击,虽然八九式掷弹筒射程远,但射速较慢,装填过程有些复杂,中间容易出错,使用专用榴弹是不说了,用手榴弹时需要加装发射药盂,爆炸半径约10米……?”

李云龙打断道:“可我觉得鬼子掷弹兵射速不慢啊,还特娘的贼准,这回要不是飞雷炮够多,光靠我们团那一门迫击炮和那点机枪火力,在赵家主伏击战中搞不好就得付出不小的伤亡,更别提后面的缴获了。”

孔捷追问道:“苏兄弟,那依你看,对付鬼子掷弹筒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苏卫深吸一口烟,认真道:“当下对付掷弹筒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也搞出掷弹筒!用同等或是接近于敌方的武器来制衡!”

李云龙一拍大腿,“刚好我们这次缴获的有八九式掷弹筒,我这就拿给你,你看着怎么针对性的仿制一下……”

”这事儿光靠我不行,还得找部长,部长这方面才是专家!”

掷弹筒的技术放在后来肯定不算啥了,可当下对我军那是很高的要求,必须团队协作,再有部长这个军工泰斗的存在,那就相当于挂上开挂了。

很快苏卫就带着两人找到了部长,说出了想法。

“搞掷弹筒?好事儿啊!咱们想一块去了!”

部长仔细端详着李云龙送来的八九式掷弹筒,“这可是个狠家伙,别看它小,比鬼子的迫击炮对咱威胁还大!”

“部长,虽然咱现在搞出了发射药,那可属于子弹用的单基无烟药,而掷弹筒弹、迫击炮弹用的,都是双基无烟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