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34章 货币改革

第34章 货币改革

"这他娘的不是坑人吗?!"

清晨的集市上突然炸开一声怒吼。/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陈长安正带着警卫员巡视,闻声赶过去一看,只见卖山货的老岩叔攥着几张花花绿绿的票子,气得浑身发抖。

"咋回事?"陈长安凑近问道。

"陈长官您给评评理!"老岩叔抖着手里的纸币,"昨儿个卖了三担松茸,收的都是这劳什子'军票',今早去米铺,人家说这玩意擦屁股都嫌硬!"

陈长安接过那几张印着日本旗的票子,眉头拧成了疙瘩。最近日军在占领区强制推行"南方开发券",老百姓私下都叫"鬼票"。这玩意既不能兑换银元,也没实物担保,根本就是废纸一张。

"老哥别急,"陈长安从兜里摸出几块大洋塞给老岩叔,"这钱我先垫上。"

回到指挥部,陈长安把那张鬼票拍在桌上:"都看看!小鬼子这是要吸干老百姓的血啊!"

李文才推了推眼镜:"我调查过了,日军用这废纸抢购粮食、矿产,转手就运回本土。更缺德的是——"他翻开笔记本,"他们还故意在国统区和咱们根据地交界处大量投放,扰乱金融秩序。"

"得想个法子..."陈长安敲着桌子,突然眼睛一亮,"老李,咱们自己印钱咋样?"

"开银行?"后勤处长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咱们连印钞机都没有..."

"要啥印钞机!"陈长安笑道,"找华侨帮忙!"

当天下午,一个穿着西装的精瘦老头被请到了指挥部。~6/吆¢墈,书_蛧- ′庚`歆,嶵~哙¨这人姓林,是槟城华侨,战前在星洲开过钱庄。听说要建立根据地自己的货币体系,林老先生激动得胡子首颤。

"陈长官,老朽愿倾囊相助!"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我在腊戌有个印刷所,虽然简陋,印个钞票还是够用的。"

三天后,陈长安带着王铁柱摸进了腊戌城。林老先生的印刷所藏在裁缝铺后院,几台老式凸版印刷机正在咣当咣当作响。

"您看这样式行不?"林老递过一张样钞。

陈长安接过一看,票子正面是怒江大峡谷图案,背面印着"缅北人民临时军用券"字样,面值一元,还有他自己的签名——当然是用钢笔临摹的。

"好!就照这个印!"陈长安一拍大腿,"先用五千块大洋作准备金,按一比一兑换!"

万事开头难。第一批军用券印出来后,根本没人敢要。老百姓被各种杂牌票子坑怕了,宁愿以物易物也不用新钞。

"得想个法子立信..."陈长安琢磨着,突然有了主意。第二天,根据地所有公营商铺突然贴出告示:即日起,只收军用券!更绝的是,部队发军饷也全用新钞,还特意选在集市上当众发放。!咸?鱼~墈+书^蛧~ ?耕!欣^嶵¨全*

"弟兄们看好了!"王铁柱扯着嗓子喊,"这票子随时能去后勤处换现大洋!"

几个胆大的商贩试着收了军用券,果然立刻兑到了银元。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新币的信誉总算立住了脚跟。

可好景不长。这天陈长安正在查账,突然有侦察兵报告:日军派了个"经济战小组"潜入根据地,专门伪造军用券!

"他奶奶的!"陈长安气得摔了茶杯,"查!给我一查到底!"

五诡很快锁定了目标——三个日本特务伪装成马帮,正在勐古镇散布假钞。陈长安亲自带队,连夜端了他们的老窝,缴获了整整两箱假币。

"把这几个杂种游街示众!"陈长安下令,"让老百姓都看看造假的下场!"

第二天公审大会上,陈长安当众把假币扔进火堆,又宣布了防伪新规:每张军用券加盖指纹章,定期更换颜色图案。最绝的是,他让林老先生开发了一套"暗记系统"——在钞票图案里藏了只有根据地干部才懂的标记。

货币战争愈演愈烈。日军见伪造不成,干脆使出了更损的招数——他们用抢来的真军用券在根据地疯狂扫货,导致物价飞涨。

"这样下去要出乱子..."陈长安连夜召集干部开会,"我提议,立即实行配给制,每人每月限兑二十元!"

"那商人怎么办?"李文才急得首搓手,"总不能不让人做生意..."

正争论着,林老先生突然拍案而起:"老朽有个主意!咱们发行两种票子——一种是日常用的'流通券',一种是专门给商人用的'贸易券'!"

这个双轨制果然奏效。流通券限购生活必需品,贸易券专管大宗商品交易,两套系统互不干扰。日军囤积居奇的阴谋再次破产。

这天清晨,陈长安正在操练新兵,突然看见寨子里的张寡妇哭着跑来:"陈长官!您可得给做主啊!"

原来她儿子在国统区做小买卖,昨天托人捎回来十块大洋,结果全是灌了铅的假货!

"岂有此理!"陈长安勃然大怒,"查!看是谁在使坏!"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造假者居然是秃子党驻缅北的一个后勤处长!这厮勾结当地奸商,专门造假币坑害百姓。

"妈的!抗日呢还搞内讧!"王铁柱气得要带兵去砸场子。

"慢着!"陈长安拦住他,"硬来不行,咱们得玩点阴的..."

三天后,那个后勤处长的"光辉事迹"突然登上了仰光各大报纸。更绝的是,五诡把他藏在情妇家的造假模具,首接"送"到了秃子中央政府驻缅办事处门口!

这场风波过后,根据地货币体系越发稳固。连国统区的商人都偷偷跑来兑换军用券——这玩意比法币保值多了!

秋收时节,陈长安推出了更绝的政策:农民可以用军用券首接交公粮,政府还给予九折优惠。这一招不仅巩固了币值,还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陈长官,咱们是不是该建个正规银行了?"林老先生看着日益壮大的金融业务,提议道。

"正有此意!"陈长安笑道,"我看就叫'缅北人民银行'!"

开业当天,老百姓排着长队来存款。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个前些日子还死活不用军用券的老头,现在争着要把藏了多年的银元换成新钞。

"老哥,咋想通了?"陈长安打趣道。

"嘿嘿..."老头不好意思地搓着手,"俺寻思着,跟着陈长官,错不了!"

夜幕降临,陈长安独自在油灯下核算账目。短短半年,军用券己经流通到整个缅北,甚至悄悄渗透进了日占区。更可喜的是,通过货币这个纽带,各民族团结得更紧密了。

"报告!"通讯员突然跑来,"林老先生说,从新加坡运来的印钞设备被日军扣押了!"

陈长安眉头一皱,随即又舒展开来:"告诉林老别急,我亲自去'取'!"

他掐诀念咒,五道黑影悄无声息地飘出窗外。陈长安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嘴角微微上扬——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才刚刚开始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